絕大多數醫藥代表只是想通過這個職業或勞動,掙取自己合法的收入。
只要管理跟上,醫藥代表仍然可以發揮他們積極作用,成為醫藥購銷領域規范經營的維護者、執行者。
我做醫藥代表快10年了,所作所為,所言所想,也不都是發自我的內心,局勢使然。我不想洗刷自己的清白,只想說,大局混亂,局中之人根本就談不上什么清白。
打擊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作為醫藥代表,我們也是支持的。現在好像有一種說法,似乎打擊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就是打擊醫藥代表,冤枉!
醫藥代表應該是藥廠與醫院之間的橋梁,是藥廠專業的藥師隊伍,是向醫生和醫院介紹新藥的專家,是持證上崗的正式職業。作為醫藥代表,我們何嘗不希望自己是這樣持證上崗的專家!現實中沒有這樣,我們隨波逐流,自己也痛感不知前途何方。
現在醫藥代表正在發生分化,主要流向是:
一部分人掏完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甚至第三桶金,解甲歸田了,或者投資創業,當老板經理了,離開了是非旋渦。沒投資創業的,也進入其他行業,轉身一變成為銷售經理、總監,干起了“殺雞用牛刀”的買賣——與藥品進醫院相比,商品推銷到一般市場,屬于小兒科。正因為如此,醫藥代表轉行,還是搶手貨。
一部分人直接進入醫院,成為藥房負責落實進藥事務的干將。因為醫藥代表太了解藥廠的商業秘密了,他們轉而代表醫院,和醫藥代表打交道,知己知彼,更能置醫藥代表于下風。這樣變身的醫藥代表,個人收入雖然少了許多,但也穩定了許多,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理收獲——他們終于不再當孫子了,他們開始嘗到了當爺的滋味。
一部分人回到藥廠,真正成為藥廠銷售中心的一員,正正規規進出醫院和OTC零售終端,當起了“理想狀態”的醫藥代表。“理想狀態”其實也不理想,因為龐大的利益價值鏈條調整到“理想狀態”,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算醫藥代表規范運作了,其他鏈條沒有規范,作業過程仍然七扭八歪,而業績考核又逼得醫藥代表如坐針氈,日子確實仍然難熬。
一部分人放浪形骸了,看到大局越來越緊,不思前途,反倒想起曾經和醫院某某某達成的“交易”,用要挾的辦法,企望繼續維持“交易”。某些地方就有醫藥代表聚眾哄搶醫院化驗單,報復醫院等等,走上觸犯法律的邊緣。這樣的人應該猛醒,懸崖勒馬。
重組醫藥代表隊伍,從政策上來說,不是某一藥廠的行為,而應該是產業政策或勞動用工政策的應有內容。宏觀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妥善管理醫藥代表這樣一個勞動人群,是反對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一個必要措施,也是建立醫藥良性購銷秩序的重要步驟。
畢竟,絕大多數醫藥代表只是想通過這個職業或勞動,掙取自己合法的收入。只要管理跟上,醫藥代表仍然可以發揮他們積極作用,成為醫藥購銷領域規范經營的維護者、執行者。
(本文為作者投稿,所談觀點不代表本刊意見,特此說明。——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