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約有6300家醫院,其中聯邦政府醫院300家,專科醫院800家,在5200家綜合醫院中,盈利性醫院約700家,州及地方政府醫院1400家,非盈利性與政府醫院約3100家。美國醫院除少數為盈利組織并按公司稅率交納稅收外,多數為非盈利組織。美國醫院都為獨立法人,在市場經濟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投資者一般并不干預醫院的經營管理。
投資者對院長的資格要求是
大學本科畢業并取得 M B A(商學碩士),或M H A(衛生管理碩士),或M P A(公共衛生管理碩士)的學位;擔任大醫院院長的職務前,一般應至少有10-15年的管理經驗;參加繼續教育計劃,對于經濟學、市場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商業法學、信息技術學、市場策略學、組織行為學等課程接受過強化教育。
醫院院長全面主持醫院的各項管理工作并對董事會負責。下設2-4名資深副院長,分別主持醫療業務和行政財務管理工作。醫療副院長分管護理和醫技服務(例如病理、放射、放療、生物醫學工程、物資、設備管理等) ;設有護理副院長,相當于我國的護理部主任。院長助理由行政副院長領導,分別分管如人力資源、職工保健、環境衛生、總務、安全、合同管理等。上述院長、副院長和院長助理組成醫院的院務委員會,討論決定醫院重大的行政事宜。
醫院設立管理委員會,有兩個執行委員會
醫療執委會下設諸如內科、外科、急診委員會、藥事委員會、感染控制委員會、質量控制委員會、醫療資格委員會、教育委員會等;行政執行委員會下設諸如空間委員會、采購委員會等。醫院各方面的問題先向相關委員會反映,由各委員會接受、整理、討論、提出建議上報院務會審議通過。
醫院人事制度全部實行公開招聘、逐級雇傭辦法。除一些政府醫院外,醫師通常不是醫院的雇員,醫院各醫療部門的負責人必須由全體醫務人員選舉中產生,醫師在醫療工作中具有的職權范圍由院務會提出提交董事會批準。
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
美國醫院成本核算內容:醫院總成本核算;成本中心責任成本核算;每個病種的成本核算;每個病人的成本核算;每個醫生的成本核算。
美國醫院費用項目:護理費用;其他職業費用;總務費用;財務費用;行政費用。每個功能項目下又細分為工資,福利費,材料消耗,設備消耗等。費用分為間接費用和直接費用,直接費用直接計入成本,間接費用按照分配系數和受益者約當量分配計入成本。費用按其性質分為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