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共有綜合性醫院有2030所。其中公立醫院約790所,私立非營利性醫院約820所,私立營利性醫院為420所。另外約有1400個機構提供預防和康復服務。
德國高度重視區域衛生規劃,根據醫學專科特點、社會服務需求和經濟結構的原則將醫院劃分為社區服務醫院、跨社區服務醫院、中心醫院和特級醫院四個層次。這種按服務人口數建立起來的“區域醫院服務體系”中,特級醫院床位數一般為1500床以上,服務人口約120萬—150萬人,主要是大學教學醫院(相當于我國的附屬醫院);中心醫院一般為1000床左右,服務人口約40萬—50萬人;跨社區醫院一般為400—600床,服務人口10萬人左右;社區服務醫院提供普通醫療服務,一般為200床左右,服務人口約5萬人。近年來,由于德國經濟蕭條,私營醫院獲得的贊助逐年減少,一些規模小的診所紛紛倒閉。像歐洲規模第三、德國第一——由7家醫院組成、有12000多名員工的私營漢堡醫療集團,病人來看完病后,可與醫院討價還價,直到雙方都能接受為止。而這在10年前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德國醫院設行政院長、醫療院長和護理院長“三駕馬車式”結構,醫院不設職能科室建制,由三院長在配有秘書的情況分別負責各自的職責,其中行政院長是醫院領導人和最高決策者,負責整個醫院經營管理、人事、計劃基建、物資供應,經費預決算財務和院長間的協調;醫療院長負責醫生診療工作,包括醫技、藥房、醫學教育和科研以及與開業醫生的協調等,護理院長負責醫院護理的組織領導。行政院長的任職資格要求是經濟類、管理類或商業、法學高校畢業后經2年醫院管理培訓取得碩士學位者;醫療院長通常為資深醫生擔任,還需經過接受經濟學或社會學以及醫院管理、衛生經濟等碩士課程教育;護理院長的任職資格培訓要求通過醫院管理強化教育一年。院長的任職由董事會在全院進行考核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