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難不死的女人,帶著陽光心情,傳播健康生活。她很美,生命的氣息中,透出瑜伽的安靜、靈性和善良。
她叫聶含笑,說到動情處,她流淚,還含著笑,更讓人感受到她內(nèi)心的堅強和燦爛。她有兩個美麗的女兒,大女兒是護士,二女兒是瑜伽教練,愛和美,是她們送給人間的禮物。“媽媽是我們的榜樣,她在一個又一個災難和打擊面前,仍然選擇奉獻愛,奉獻美麗,”這是女兒對媽媽的評價。

第一次車禍,是含笑騎自行車,被汽車撞了,脊柱受損,這是可能帶來癱瘓的損傷。家人和朋友以淚洗面,他們無法用語言安慰這個受傷的女人。含笑沒有放棄,她選擇了瑜伽,而中國瑜伽第一人蕙蘭,這時給了含笑溫暖而又堅定的支持。“沒有蕙蘭,我不可能走進瑜伽,是她幫助我,用瑜伽的精神和方法,走上康復之路。”
第二次車禍,是含笑坐汽車,迎面來的汽車剎車失靈,含笑一側(cè)身體受傷,胳臂血肉模糊,多處組織嚴重損傷。漫長的住院,日子難熬。同一病房的病友,看到含笑傷情沉重,又得知是個瑜伽教練,無不長吁短嘆,沒人相信含笑還有展現(xiàn)瑜伽美麗的機會。
含笑是個好女人,但不一定是好患者,因為她開始不大聽醫(yī)生護士的話了,開始顫顫巍巍地偷偷下床,練習瑜伽了。“我看躺在床上的病友恢復很慢,自己這樣躺著,也一樣,還不如鍛煉呢,也許會好起來的。”主治醫(yī)生批評護士“怎么不管”,護士心里委屈,管不住啊!

更能說明含笑不是好患者的是,慢慢地,病友們也跟著含笑,在病房里學起了瑜伽。最后醫(yī)生也睜一眼閉一眼了,因為自從病員們練習瑜伽以后,身體恢復明顯加快了。“我和那些醫(yī)生、護士都成了好朋友,瑜伽成了我們喜愛的共同話題,”說到著,含笑像個小女孩,她的自豪感單純、真實,心扉敞亮。
第三次災禍,發(fā)生在渡船上,兩船相撞,巨大慣性把毫無防備的含笑拋出甲板上的座位。輪船公司緊急把乘客送往醫(yī)院,含笑看看自己皮肉之傷,似乎無大妨礙,幾十名學生還等著含笑給上課。“沒什么,我不用去醫(yī)院,”說完,含笑就上車走了。汽車剛一開,含笑就天暈地轉(zhuǎn)了——腦震蕩!
一個人經(jīng)歷一次突然事故,已經(jīng)是心有余悸了,含笑經(jīng)歷三次,都爬了起來,依然含著笑,依然導演著瑜伽的美麗。她的學生們由衷地叫她“瑜伽導師”、“瑜伽媽媽”,不僅因為她瑜伽的爐火純青,更因為她無可比擬的堅韌和達觀。“人不可預知要發(fā)生什么,但只要生命在,總要有所追求,有所奉獻。”這樣的人生見地,給含笑傳遞的瑜伽功法,涂上了深沉而又燦爛的人性光輝,感動美麗。
含笑的瑜伽生涯,已有23年的歷史。多年的磨練,瑜伽已經(jīng)內(nèi)化為含笑的一種氣質(zhì)。“也許我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輔導的實踐,也幫助我更深地領會瑜伽的精神內(nèi)涵。”
含笑在大學首先學的是中文,后來她又到西南師范大學,讀了心理學研究生課程。現(xiàn)在含笑還是心理咨詢專家,為人們解決戀愛、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形體美是表層的美,心理健康,也是一種美,它能讓形體美富有生機,散發(fā)生命的活力。”
含笑是名聲遠播的瑜伽導師,但她很少介紹自己的瑜伽成績。“如果報道,就說說那些學生吧,她們更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