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隱私已經成為在線營銷的一個流行概念,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炫耀這一舉措,標榜他們如何保護顧客的隱私。但是研究表明,消費者甚至不愿意支付25美分來保護他們的這些隱私數據。
僅在7月的一周,Ask.com推出了一種允許客戶刪除搜索歷史的工具AskEraser,微軟宣布增強Windows在線服務的隱私安全控制。谷歌和雅虎也不甘落后,削減了保留IP地址和搜索記錄的時間,減少了政府機構索取這些數據的權利。
旨在開拓隱私市場的一些計劃正在啟動。允許個人管理自己的在線談話記錄的“名譽保衛者”網站(ReputationDefender),在9月1日推出了一個新的定制服務的測試版。該服務命名為MyPrivacy,使用戶可以控制他們個人數據在互聯網上的傳播。MyPrivacy在去年秋天就已宣布,但直到現在才公開。
著名IT博客Techcrunch客座作者鄧肯·萊利(Duncan Riley)寫道:“突然之間,隱私一躍成為市場的一匹黑馬。”
每月5美元,MyPrivacy的注冊用戶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記錄在人們搜索條目中出現,包括雅虎搜索引擎、411.com、WhitePages.com、Yellowbook.com和網景公司數據庫內的信息,只要點擊一下,就可以消除這些記錄。只要你一直付費,此項服務就會保證當信息經紀人刷新他們的搜索目錄時,你的條目始終被屏蔽。MyPrivacy至少已經推出了10個大型消費者數據庫,而且到年底的時候將會雇用75個這樣的信息經紀人。
但是美國的消費者們是否愿意為隱私付費呢?如果愿意的話,是多少?
2007年加利福利亞大學的卡內基#8226;梅隆中心的研究者發現:大多數人連25美分都不愿花在保護諸如“體重多少”、“性伴侶是誰”這類敏感的私人信息上。加利福利亞大學信息技術與公共政策的助教亞利桑德羅·阿戈斯蒂尼(Alessandro Acquisti)這樣說道:“人們對資料的關注遠遠不如對金錢的在意程度。”
從歷史上來說,這一結果大大挫傷了“未來的隱私界企業家們”。在1999年,總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一無所知(Zero-Knowledge Systems )軟件制造公司開發了一種名為“自由”(Freedom)的軟件,能夠讓用戶以匿名方式進行網上沖浪、收發電子郵件等。該公司在2001年十月宣布廢除這種服務,原因是銷路不振,消費者尚不認可這種產品。

2005年,Zero Knowledge放棄了消費者隱私市場,轉變成為Radialpoint,向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提供技術服務。
另一家隱私服務公司Anonymizer,提供個人匿名的安全網上沖浪套裝,據其總裁及軟件的主要開發者蘭斯#8226;科特雷爾(Lance Cottrell)說,是“利潤非常大,并且增長迅速,”但他同時也承認,公司80%的收入都是來自商業用戶。原因何在?科特雷爾說,大多數消費者都不在意他們的隱私慢慢地消失的無影無蹤。
“企業面臨的威脅是非常切實的,有著金錢利益,而一般消費者的隱私不會有真正的致命傷。通過任何特定的點擊或網頁而損失的隱私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你可能會收到更多的垃圾郵件或者因為你住在富人區而為鮮花付費更多的事實,僅僅是在眾多隱私中的滄海一粟而已。”科特雷爾進一步解釋說。
名譽保衛者網站首席執行官邁克爾(Michael Fertik)坦承,他的MyPrivacy服務有些是消費者可以自己做到的。他說:“如果他們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的話,他們甚至還可以換掉汽車里的汽油。我們為他們提供的是規模經濟、技術和專業知識。”
但MyPrivacy能夠切實希望提供的隱私的數量非常有限。MyPrivacy產品的執行副總裁歐文#8226;特里普(Owen Tripp)說,主要數據的經紀人與他們工作的主要動機是,“與一般消費者做交易的成本遠高于在名單上的人,將他們移開更加便宜一些。”
特里普承認,使小經紀人互相合作將會被證明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因為經紀人們要從不能被查禁的公共記錄中挑選他們需要的很多信息,而這些信息在經紀人手中轉售仍然有利可圖。
詹尼弗#8226; 巴雷特(Jennifer Barrett)是Acxiom的全球隱私領導人,價值14億美元的數據經紀人,她說:“我認為,宣布他們可以真正的選擇你想要的信息,這對任何公司都是一件很困那的事情,當他們不能回到源資源,從公共記錄里找到你的時候。當消費者為此類服務付費時,大多數是希望能夠全部選擇,事實上又不能全部得到滿足。當與他們聯系的營銷人員數目改變不是很大時,他們會說‘這也不見得有多好。’”
邁克爾對此有不同意見,爭辯說,他的目的不是為了減少垃圾郵件或宣傳品,而是為了降低你的網站的能見度,使網上偷竊身份的人更困難的找到你,而不是不可能。與他公司名譽管理服務相關的,邁克爾并沒有提供任何承諾。但到了一定時期,個人隱私被業內人士和政府包圍的時候,他相信,人們會愿意付費來為他們的隱私數據樹立一小堵墻。

“1.3億人把他們的名字放在聯邦貿易委員會的‘Do Not Call’名單上,你說他們之中沒有10%的人愿意為隱私每月付5美元嗎?純粹胡說!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而且絕對零風險。”邁克爾說。
有些人仍不相信,奧斯汀#8226;希爾(Austin Hill)是一無所知網站的創始人之一,現在是Akoha.org的首席執行官。他說大多數人仍然不知道他們的在線信息發生了什么事情,并且不愿意為了保護這些隱私而付費。
“如果問人們是否關心環境,他們肯定說是,但他們還是不愿意放棄自己的越野車。同樣的,問人們是否關心個人隱私,他們毫無疑問會說關心,但絕對不會放棄個人空間上的頁面,上面有400多個朋友,因為這是他們社會化的方式。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些頁面會有索引、存檔,并成為他們公共記錄的一部分。”希爾對此分析說。
“我討厭這樣說,因為我是隱私的瘋狂愛好者,但我認為,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正在重新定義我們所理解的‘隱私’意思,很不幸的是,并不是向好的發展方向。”希爾說。
作者:丹·泰南(Dan Tynan)
出處:《連線》雜志,2007年9月3日
編譯: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