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這個炎熱的夏天,家電市場上的液晶電視爭奪也顯得格外熱鬧。各廠商不僅在尺寸、功能和價格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更是在平板電視中強勢地壓過了等離子電視的風頭。
在今年這個炎熱的夏天,家電市場上的液晶電視爭奪也顯得格外熱鬧。各廠商不僅在尺寸、功能和價格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更是在平板電視中強勢地壓過了等離子電視的風頭。
2003年,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在我國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那時的液晶以小尺寸為主,等離子電視相對于液晶電視有大尺寸的優勢以及價格的優勢。在2005年以后,液晶電視的發展進入成熟期,每年都有大量的資金用于擴產液晶面板。短短兩年間,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液晶電視紛紛面市,不斷將產品線向101cm以上大屏幕拓展,彌補了其小屏幕的缺陷,同時液晶電視在市場上發起了一次次的價格戰術,等離子原先領先的價格優勢在液晶的圍攻下消失殆盡。再加上等離子電視進入市場時就是以101cm至165cm的大尺寸出現,其市場定位主要在高端消費者,而液晶則是從小尺寸做起,消費者比較普及。所以,液晶電視不僅反超等離子,而且遠遠地把等離子甩在了身后。
數據顯示,2006年國內平板電視銷量477萬臺,其中液晶387萬臺,大大高于等離子的80萬臺。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彩電行業發展藍皮書——2007年上半年盤點》指出,2007年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銷量達到360萬臺,只有液晶電視保持了產量的正增長,同比增長率高達140%,銷售量達到334萬臺,占總體彩電市場的18.7%,而銷售額比重更是達到總體彩電市場的54%。等離子電視銷量則為30萬臺,劣勢較明顯。作為平板電視兩大主要產品類別,雙方的角逐一直在繼續,液晶正蠶食大屏幕市場。根據Display Search預計,今年全球液晶電視產量將達4175萬臺,市場份額為21.9%;預計到2010年全球液晶電視產量將達1億臺,市場份額達51.8%。

在平板電視快速普及的進程中,無疑液晶電視成為目前主要的推動力。飛利浦消費電子(中國)彩電事業部經理陸耀也表示,液晶已經成為整個市場的主要驅動力。據其介紹,中國將會成為第二大液晶消費國家,從金額來看每年有32%的成長,差不多到2010年,占據國際市場的銷售額會到80%。
發力于大屏液晶
從2006年年末開始,大尺寸面板的液晶電視需求明顯增加,尤其是37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開始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例如40、42、47英寸等規格,都成為了上半年關注度最高機型。而現在,更多的廠商已經把目光投向了46英寸以上的平板領域。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國際市場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跌、大尺寸面板生產線開始量產,是促成大尺寸液晶電視關注度增加的主因。另外,消費者購買力增強,大尺寸液晶電視更加適合消費大眾的實際需求,也是此類產品需求增加的原因之一。
據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46英寸液晶電視零售量增長了15倍多,整個上半年46英寸液晶電視的零售量達到近10萬臺,占有率也從年初的3.05%增長到6月份的4.57%。而據《2007年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第二季度調研報告》數據顯示,整個上半年,50英寸等離子市場的銷售情況和2006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60%。從統計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大尺寸平板電視是市場的新藍海,眾企業爭相進入。
46英寸以上的平板領域,曾被認為是液晶電視的盲區,等離子的天下。隨著液晶面板技術的不斷革新,切割出50英寸左右規格的面板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了,況且也有部分廠家采用價格相對便宜的臺灣屏,因此具有較大的降價空間。同時,為了爭奪42英寸的市場,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大打價格戰,而瘋狂的價格戰又使得沒有核心技術的各平板廠家利潤大幅下降,并爆出行業集體微利的消息,而大尺寸平板電視市場由于前期涉足品牌較少,品牌之間競爭性不大,使得利潤非??捎^。而國際液晶面板市場從年后就開始鬧貨源荒,而巨大的市場需求量使得一些小尺寸面板出廠價不斷提高,終端市場零售價卻不敢大幅上提,增加的成本在不斷削減廠家的利潤空間,利潤相對豐厚的大尺寸平板電視市場,便成為越來越多的液晶廠家的必爭之地。
另外,對于家庭用戶來說,對“家庭影院”效果的追求越發加速了大屏幕液晶的發展?,F在具有液晶電視購買能力的家庭,其客廳面積基本上都能達到幾十平方米,而46英寸或52英寸的液晶電視在尺寸上剛好可以滿足對視覺享受型消費者的要求。專家認為,一旦作為家庭視覺中心的客廳電視需求定位在50英寸以上級別的大屏幕液晶上,則勢必引發前幾年較早購買30-40英寸中小屏幕液晶消費群體的換代熱潮。
作為全球最早的液晶生產廠商,夏普在2006年10月正式投產第8代液晶面板工廠,再次揭開了大屏幕液晶市場競爭的帷幕。日前,夏普宣布其第八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全面投產,主要生產46英寸和52英寸面板。由于在液晶生產實力上的領先,其52英寸AQUOS系列產品的性價比目前遠遠超出其他競爭對手,GFK2月份提供的數據也顯示其中國市場占有率高達58.79%。

而在2007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各大企業紛紛推出了46英寸以上的大平板,以東芝、SONY、LG及廈華、海信、創維、TCL為主的液晶陣營,與松下、日立、長虹為代表的等離子陣營,都對 46英寸以上的大平板表示出極大興趣,推出的新品也多集中于46英寸以上尺寸。
低價仍是殺手锏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2007年必定成為中國液晶電視發展更加迅猛的一年,廠商們勢必抓住這個大好機會,大力推出自己的最新產品,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必將更為豐富。而為推動新品市場、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平易近人的價格和強大的產品功能將成為兩大重要手段。
不管國產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廠商,推出價格最具吸引力的產品,必然會吸引眾多消費者的眼球。從目前各廠商推出的新品來看,中低端產品將成為他們進軍市場的主力軍,其價位就國產品牌來說:32英寸一般在5000-6000元、37英寸一般在7000-8000元、40/42英寸一般在10000-13000元、 46/47英寸一般在15000-18000元,合資品牌要在這個價位上相應的提升1000-2000元。
從產品結構看,29英寸至32英寸液晶電視在低端市場已與34英寸CRT電視形成替代競爭,要想發展,必須從價格入手。進入2007年,由于上游面板廠商面板生產線日益增多,產能逐漸增大以及在成本控制更加合理化,各尺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勢必還會加速降低。廠商方面,為了吸引更多的普通消費者購買液晶電視,32英寸液晶電視將向4000元以下發起猛烈的攻擊,并且針對臥室液晶市場,廠商還會推出獨具個性特色的小尺寸液晶電視,這也更加逐漸逼近了顯示器的市場?,F在,32英寸液晶電視價格已在 4000元左右,獲利雖有減少,但可更廣泛地取得CRT的固有市場。在大尺寸發展的趨勢下,40英寸以上產品則成為高利潤、高品質、高享受的產品。具有豐富產品種類,在高低兩端都有熱銷產品的企業,形成了合理的利潤組合,而32英寸液晶負利潤的個例只出現在產品單一被迫跟隨的品牌當中。
價格方面,由于大屏液晶電視受到消費者關注日益提升、需求日益增多、利潤也相對明顯,所以大屏液晶電視的價格波動將更加明顯。不久的未來,9000元將成為40/42英寸液晶電視中端品牌與高端品牌的簡單分界線,12000元將成為46/47英寸液晶電視中端品牌與高端品牌的簡單分界線,這也將使得大屏液晶更加平民化。
另外,由于液晶電視是資金技術雙密集型產業,這導致企業可能出現暫時虧損的表象,但正是液晶電視技術上的不斷更新,給產業帶來了活力和新的利潤。
低端產品的價格走低,為新興產品騰出了市場空間。在2008年大規模應用數字電視的刺激下,液晶電視企業將獲得產品結構新的利潤點,廈華、長虹、海信、三星等主流企業已有產品符合數字電視的顯示規格,并已通過權威部門檢測認證。作為更適合數字電視趨勢的平板電視,其利潤附加值并不局限。
從主流指標轉向附加功能
從產品的技術走向來看,各大廠商已經將比拼重點由主流指標轉移到了附加功能。經過近年來液晶電視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日趨成熟,如今各大廠商基本上都已搭建好從低端到高端的產品布局,單純的大尺寸屏幕或者出色的響應時間已經不能起到差異化的作用。因此,在第一季度中,不少廠商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附加功能的宣傳上來,比如“可錄電視”、“左右時間”、“流媒體”、“BT院線”、“流光溢彩”等特色功能和概念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ZDC和萬維家電網分析認為,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隨著產品逐漸同質化,液晶電視附件功能的開發和逐步豐富將成為產品比拼的又一重點。
“左右時間”技術將和信息技術融于一體,它包含直播暫停、精彩回放、即時錄制等六大功能。要實現“左右時間”,首先要攻破三大難關:一是需要速度超快的大容量;二是內置硬盤后內部的結構設計;三是能夠一邊記錄節目,一邊播放緩存的控制芯片。首批可以“左右時間”的液晶電視內置80GB硬盤,高清晰模式的錄制時長為20小時,普通模式的錄制時長為33小時。它與普通內置錄制功能的電視相比有根本上的不同。使觀看電視變得“隨心所欲”。可以說“左右時間”功能,給我們帶來了一種看電視的全新概念。隨著08奧運會的臨近,具備可錄功能的新一代平板電視將今年的主流產品。創維、LG、海爾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可錄液晶電視,如LG 42LC2RR液晶電視帶有80G硬盤的可錄功能、創維37L17SW液晶電視的最PVR錄像功能。
BT院線電視能夠解碼多種網絡制式的影音格式,是新一代全制式電視。目前,已能夠支持MPEG4、Divx3.x、Divx4.x、 Divx5.x、XIVD、MPEG2、AVI等視頻格式,網絡上下載的這些格式影片,不用經過復雜格式轉化,無須借助電腦或者DVD等輸出/播放設備,只要將影片存儲在U盤或移動硬盤中,通過USB與BT院線電視相連接,就能夠實現直接播放。這項技術將原本只能在電腦上觀看的電影“移植”到大屏幕液晶電視上,不僅實現了網絡影視節目從電腦到電視的大“遷移”,還徹底將消費者從硬板凳上、小屏幕前“解放”到軟沙發和大屏幕前,引發一場家庭影視娛樂生活方式的變革。2007年,夏新發布“BT院線”技術系列產品,此次推出的BT院線電視包括V、K、W及升級后的驚彩、Hi-Fi麗音五大系列。
“屏變”技術。因為液晶本身不能發光,只能依靠背光源提供亮度。因此,看液晶電視無異于盯著一盞100瓦的日光燈,看久了就會視覺疲勞,產生“眩光刺眼”,進而視力下降。“屏變”技術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液晶電視的眩光污染問題,它不但可以從電視內部圖像自身亮度的變換進行調節,還可以根據觀眾的收視環境亮度的變化而變化。當遇到大面積亮場的時候,控制芯片將自動調整光源的亮度,將亮場的亮度降下來,有效緩解過亮刺眼;當遇到大面積暗場時,芯片將降低光源的亮度,同時通過亮度校正提升亮場部分,使畫面中的黑色部分異常深邃、純正,增強畫面的對比度和層次感。
外資巨頭全力挺進
在彩電市場中,國產與外資廠商的競爭從未停止過。從2007年第一季度的液晶電視市場來看,外資品牌的產品在出貨量方面仍然要高于國產品牌的產品。根據ZDC和萬維家電網分析,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資廠商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降價,促使外資品牌產品與國產液晶電視之間價格差距的縮小。另外,這也與外資電視價格大幅降低、促銷力度逐漸加大,而國產廠商沒有采取迅速跟進的策略有一定關系。
而在今年夏天,被人們所熟知的幾大外資巨頭紛紛加緊了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步伐,把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液晶領域上。針對這個現象,飛利浦消費電子(中國)彩電事業部總經理陸耀則表示“中國市場90%都做液晶電視,并且消費者更喜歡液晶電視”。
飛利浦消費市場部經理鄭瑋表示,由于國內消費者更青睞于液晶電視,因此根據市場需求,將90%的精力放在液晶電視的研發上,但飛利浦并沒有完全放棄等離子業務。鄭瑋同時強調,雖然公司目前等離子業務所占的比重很小,但并不排除一旦市場形勢發生轉變,飛利浦將重新殺回等離子領域的可能。這也解釋了,飛利浦消費電子(中國)在成都舉行2007年最新全線視聽、娛樂產品發布會上,涉及液晶電視、便攜DVD、耳機、音響、U盤等產品,但再次缺失了等離子電視新品。
不久前,松下也在日前表示將在9月推出37英寸液晶電視,改變了其利用等離子電視滿足對37英寸以上電視的需求。松下一直在32英寸及以下尺寸的平板電視市場上提供液晶電視產品,而利用等離子電視滿足更大尺寸平板電視的需求。這款37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將于9月1日在日本銷售,估計售價為30萬日元(合2508美元)。松下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在海外市場推出這款產品。由于價格較低和圖像質量較高,液晶電視一度控制了大尺寸電視市場。通過不斷地改進技術,液晶電視廠商一直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推出更大尺寸的產品,等離子電視在的市場份額一直在萎縮。
除了飛利浦和松下,東芝電視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態,東芝未來將致力于研發、制造和銷售液晶電視,但對等離子電視市場只字未提。這有可能表明,等離子電視陣營又失去一位外資巨頭。此外,東芝電視中國區相關負責人還預測到“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已經進入成長期,預計到2008年,液晶電視銷量將超過1000萬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