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歲那年,父親身患重病,為了給父親治病,家里賣完了所有能賣的東西,最后連房屋都賣了。沒了房住,我們只得住在二嬸家里。當時,我記得二嬸見了我的面,說的最多的就是這么一句話:“這孩子命真苦啊!”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此時,二十多歲的我已到了結婚的年齡。然而,無論我出落得多么英俊,沒有房子住婚事是萬萬不成的。當時,鄉親們背后指著我念叨:“可憐啊!連個窩也沒有,誰家的丫頭嫁他呀?”母親是個要強的人,無論多大的困難她從沒退卻過,但住宅影響我的婚姻之事把她愁得曾哭了好幾次。
這一日,大隊喇叭里廣播道:“為了翻修學校與大隊辦公室,大隊劃出了十片宅基進行現場拍賣,誰的錢多歸誰。”早飯后,娘和我伴著大家早早地來到了拍賣現場。十點鐘拍賣開始了,一號宅基從50元起價一直抬到400元成交,二號宅基從80元起價一直抬到600元成交……,兩個小時后,十片宅基中的九片宅基都已各歸其主,在這兩個小時里,看著群情激昂的竟拍場面,我和母親一直沒敢喊價。眼看著只剩下最后一片宅基了,四周還圍著幾百名鄉親等待竟買,再不喊價就沒指望了。此時,我急紅了眼,當大隊長“十號宅基起價50元誰要!”的話音未落,我和母親異口同聲搶先喊道:“十號宅基50元俺要了。”我們的喊聲一落,剛才還人聲鼎沸的人群一下子鴉雀無聲。過了一會兒,大隊長又喊道:“50元一次,50元二次,50元三次。”眾鄉親自始至終無人吭聲,最后大隊長喊道:“好!50元成交,十號宅基歸老馬家了。”
此時,我與母親早已淚流滿面,母親泣不成聲地說道:“謝謝……鄉親們!謝謝……鄉親們!讓俺娃……給鄉親們……磕頭了!”說著把我一按,我便“撲通”一聲給鄉親們跪下了。此時,眾鄉親們一齊說道:“起來,快起來,磕什么頭啊?就你家的情況困難,大家讓一下是應該的。”
后來,我在眾鄉親的幫助下蓋了房,娶妻,生子。再后來,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我又成了城里一家私營企業的老板,吃好的,穿名牌,住著別墅,坐著轎車……過著舒適的幸福生活。如今,我不但經常資助貧窮鄉親,還不斷為公益事業捐資,眾鄉親稱贊我不重金錢,重情意。我只是笑笑,因為我心里清楚地懂得,是父老鄉親教育我這樣做的。因為每當我回憶起拍賣宅基時的那一幕,那種鄉情的溫暖總會使我感動得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