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是一個神話傳說和恐怖故事交替上演的地方。而近一年來的牛市,似乎成為神話傳說最適合滋長的沃土。
比如某證券營業所的一位普通清潔女工,“一不小心”聽到高手們的交談,于是把自己2萬元的血汗錢投入股市,結果一轉眼變成了4萬元;一個小保姆留心著雇主的買入賣出,結果也“一不小心”把1萬元炒成了10萬元;而在校的某位大學生,從嘴里摳出來的錢投入股市,于是從窮學生搖身一變成為校園大款;最神乎其神的是深圳南山一個“小股神”,他3歲就看股票新聞,7歲就為父母當炒股軍師,10歲就獨自下單與父親分賬#8943;#8943;
在層出不窮的股市神話傳說面前,進入資本市場必備的素質要求似乎變得十分多余。很多“股神們”直言不諱——自己不懂什么K線圖,也不懂什么基本面,只是跟著別人炒就能掙到錢。一群連存折和股票戶頭的差別都分不清的人,也跟著排隊進入了股市。
回望2007年5月30日到2008年5月30日這一年頭,中國股市經歷了數次大起大落?!皫滋烨?,我還以為自己是個百萬富翁—現在卻發現自己拿倒了望遠鏡”。這句話來自美國媒體對1929年股市崩潰的報道,盡管眼下的中國股市有著經濟增長的強力支撐,但是“拿倒了望遠鏡”的人卻是數不勝數。歷次“股災”,受傷最深的就是那些跟風入市的散戶。研究華爾街股市的《市場、群氓和暴亂》一書這樣總結1929年的“世紀股災”:群體永遠達不到自己最優秀成員的水平;相反,它卻能將自身降低到最蹩腳的程度。
一份調查數據讓有關部門顯得憂心忡忡:目前14%的股民是借貸炒股,以房屋做抵等銀行貸款和私人貸款炒股的股民各占7%。這樣的數據已經表明中國有著相當高比例的股民對風險估計嚴重不足,再考慮到中國股民普遍缺乏個人自擔風險的意識,中國股市需要憂慮的不僅僅是股民們的個人風險,更需要憂慮整個社會面臨的巨大隱患。
股市兇猛。股民的信心和不服輸,并不代表未來的風險有絲毫的減少。而風險的導火索,則是股民們日益濃烈的投機心態。在投機心態驅使下,股市變成了賭場,豪賭ST成為股市的熱潮,而真正的價值投資被忽視。
健康的中國牛市,應該以價值成長為主導。作為投資者來講,一定要善于甄別具備價值投資的品種,具有沙里淘金的眼光和技能。價值投資的核心內容就是具有資源壟斷、主業突出、行業龍頭、品牌價值、成長性高、自主定價能力強等特征。
做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必須同時堅持三個方面:尋找折價交易的機會、評估折價交易的股票的真實價值、買入到有實質意義的數量。很多投資者犯的錯誤,是僅做到其中某一方面或者某幾方面。
有人總結在股市堅持“抗戰”、最終變成百萬或千萬富翁的五個絕招:第一條是獨立思考。如果你做的事情和別人一樣而且只是盲目追隨別人的話,你最后獲得的收益和效果也是和別人一樣的;第二條是選擇收益狀況比較好而且是把股東利益擺在第一位的企業;第三條原則是即便這個企業業績很出色你也應該以非常合理的價格收購這個企業;第四就是要進行長期投資;第五不要過度地使得自己的投資多元化。
對于“傷太深、心太軟”的中國股民而言,三思而行也許能防止出現新的悲劇。理智和耐心是拒絕神話并終結恐懼的惟一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