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能源獨立和全球變暖特別委員會定于當地時間2008年4月1日中午12時舉行聽證會,對美國5家最大石油公司的高管展開質詢。接受質詢的包括埃克森美孚、殼牌石油、英國石油、雪佛龍石油、康菲等5家石油公司的高管。由于全球油價和汽油零售價上漲,這5家公司去年盈利總和高達1230億美元。
這則新聞給公眾的直接印象是,對石油企業的質疑和詬病,不僅僅國內獨有。石油巨頭不招人待見,在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的美國,也照樣存在。不過,與國內不同的是,民眾遇到石油企業違背民意(譬如包括減稅事宜、利潤是否合法、兼并等問題)時,美國可以動用民意的代議機構國會,對國內最大的五大石油巨頭,進行公開質詢。據悉,自2005年11月起,美國大石油公司高管至少已三次同時在國會內接受質詢,主要問題包括他們的高額利潤是否合法、“兼并潮”是否推動了油價上漲和油價高企時代他們的支出及投資狀況等。
而今年國會議員們質詢的,更是劍指石油巨頭無法繞過的議題。為什么在賺取巨額利潤的時候,這些公司還要求聯邦政府繼續讓它們享受總額180億美元的減稅優惠。國會眾議院去年和今年2月27日兩次通過法案,要求取消給石油公司的減稅優惠,轉而將這筆錢用于支持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持續新能源開發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相比而言,美國石油企業存在的問題,在國內石油三大巨頭企業身上,都可以找到,甚至過猶不及。但是,國內的消費者,對石油企業極為糟糕的表現,只有發發牢騷的份兒,沒有其他辦法來約束這些壟斷組織。
面對這種窘境,筆者覺得,國內的民眾代議機構——全國人大,不妨也像美國國會那樣,對國內石油巨頭們,進行一番面對面質詢。其實,質詢石油高管并不是沒有法律依據。我國的質詢制度分散規定在憲法、組織法和代表法中,比如,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期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在常務委員會開會期間,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提出對國務院或者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質詢案。受質詢的機關必須負責答復。”地方組織法和代表法都作了類似的規定。
因此,全國人大完全可以組成一個類似于美國國會能源獨立和全球變暖特別委員的機構,由相應人大代表擔當機構成員,定期就一些民意反應強烈的問題,向國內石油高管進行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