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又去非洲了,薩科齊緊跟著也去了,這成為年初國內外媒體關注和報道的焦點之一。2008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布什結束了為期6天的非洲五國訪問。2008年2月29日,法國總統薩科齊結束了對南非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回顧2007年,歐洲與非洲的關系引人關注,2007年12月8日,第二屆歐盟——非洲首腦會議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2007年2月,第24屆法非首腦會議在法國戛納舉行;法國總統薩科奇新上任后就訪問了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和摩洛哥四個北非國家;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了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和南非三個非洲國家等等。人們不禁會有疑問-西方大國為何紛紛對非洲表現出如此濃厚的興趣?非洲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非洲很誘人
提及非洲,人們就會聯想到石油、鉆石、黃金、森林、草原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作為戰略能源的石油儲量很大,占世界總儲量的12%左右。在非洲大陸可以勘探到世界上所有的礦產品,其中鉑、錳、鉻等有色金屬的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80%左右,黃金、鉆石、鈷和釩等礦產品的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50%以上。
非洲不僅自然資源豐富,市場潛力也非常可觀。
首先,非洲的宏觀經濟形勢趨好。也許很多人對于非洲的直觀印象依然是“極度的貧窮和落后”,在全球化的今天,非洲只能處于“邊緣化”的地位。但是世界銀行2007年度的《非洲發展指數》中指出,許多非洲國家在1995—2005年經歷了快速而穩定的經濟增長,徹底改變了在1975—1985年的經濟倒退和1985-1995年的經濟停滯。聯合國報告《200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中指出,非洲經濟連續五年實現了超過5%的強勁增長。2006年非洲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5.7%,2007年為5.8%,預計2008年為6.2%。世界銀行預計非洲經濟在未來5-10年里仍將保持4%的年均增長率。除了宏觀經濟指標的提升外,許多非洲國家的經濟改革也繼續深化,經濟自由化、私有化進程加快,投資環境逐步改觀。如阿爾及利亞政府斥資1000億美元用于國企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擴大經濟開放。2007年利比亞國內的私有企業比例由制裁時的1%提高至30%,私有企業增長主要涉及衛生、教育、旅游、食品進口、汽車、建筑、信息技術、銀行等領域,預計2008年該比例將提升至60%。為激勵更多的外國投資者進入莫桑比克,2008年莫桑比克政府將致力于改善投資環境,使外國投資者在本國的投資更加自由。坦桑尼亞作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近年來執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中心的經濟改革政策,推進經濟自由化和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世界銀行《2008全球商業環境報告》中贊賞坦桑尼亞在改善商業環境上所做的努力。坦桑尼亞在2008報告的排名中列130位,比2006年上升20名。
其次,非洲國家經濟自由化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華爾街日報發表的2007年經濟自由指數,毛里求斯、博茨瓦納、南非、納米比亞和烏干達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最自由的五個國家。
當前擺在非洲國家面前最重要的挑戰就是——如何擺脫工業化水平低的現狀。在過去的15年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工業總產值只占全球總產值的0.7%。目前,只有少數非洲國家開始了工業化進程,大多數國家的工業水平相當落后。在非洲制造業相對發達的國家,如南非、津巴布韋、尼日利亞、肯尼亞、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低附加值消費品的生產在制造業中仍占重要地位。為改變長期以來過度依賴初級產品生產和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非洲國家已經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能源、農業、電信等領域都期待外資參與:預計在未來十年里,非洲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將達到2500億美元,交通運輸、電力、水利、通信等行業的基礎設施是非洲各國投資的重點領域。非洲各國政府為吸引外國有實力的公司積極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在稅收、資金補貼等方面相繼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為改變東、南非洲國家內陸及海洋漁業資源的利用率僅為42%的局面,東南非共同市場成員國計劃制定一項漁業開發戰略,挖掘這些國家的漁業潛力:許多非洲油氣大國的液化石油氣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這些國家在液化石油氣方面開發潛力巨大:2007年由國際電信聯盟、信息與通信技術發展全球聯盟、世界銀行和非洲聯盟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共同舉辦的“連接非洲”峰會上,非洲國家鼓勵各國投資者加大對信息產業的投入,以助非洲縮小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