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當老板,父親在自己手下打工,解雇了在自己“農家樂”務工的親戚……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紅砂村,曾經被村民認為“有些難以接受”的農家小女子曾華美,如今讓人刮目相看。在紅砂村眾多本地村民經營的農家樂中,她經營的“曾家花園”生意最為紅火。
如今,曾華美又要吃螃蟹了——她正與自家農家樂隔壁的“巴山農家樂”老板談判,意欲兼并“巴山農家樂”,開起自己的第一個連鎖店。
勸父“放權”自當農家樂老板
最近,筆者來到位于紅砂村水杉路的“曾家花園”,農家樂內客人滿座,喝茶、聊天、打牌各得其樂。細看農家樂的布置,甚是別致,院內小橋流水,綠樹成蔭,褐色的實木桌椅,古樸典雅。老板曾華美正穿梭在客人之間,時而倒茶,時而幫別人取需要的東西,手里的電話也不斷響起。曾華美的父親曾光海正在茶幾旁統計第2天席桌預定的情況,盤算著采購多少蔬菜。作為“曾家花園”的股東之一,曾光海既是曾華美的父親,同時又是“曾家花園”的小工,受老板女兒曾華美的管理,從女兒手中領取工資。這種現在被眾多紅砂村農家樂借鑒的管理方式,最初還惹來眾多非議。
2003年,錦江區三圣鄉擬對紅砂村進行打造,發展觀光休閑業。以種花、種菜為生,年純收入不足1萬元的曾光海和妻子商定,在政府補貼對自家房屋改造后,開一家農家樂,多掙點錢補貼家用。這時,大女兒曾華美正在成都市區一家商場上班,小女兒曾華林正在上大學。買了些桌椅,找了幾個親戚當服務員,農家樂正式開張,大女兒周末也回家幫忙。不過,看似紅火的生意,卻和村里其他村民開的農家樂一樣,并沒有帶來多少收益,甚至還不如一些村民干脆將房屋以每年五六萬元的價格出租給外來老板收益高并且省事。
曾光海決定把房屋出租算了,僅收租金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可讓他沒有料到的是,第一個提出租自家房屋的老板竟是自己的大女兒曾華美,而且是先斬后奏,事先辭掉了城里的工作。最讓曾光海難以接受的是,大女兒提出,今后,農家樂的發展問題她說了算,而她每年給出的房屋租金決不比同村其他農家樂獲取的租金低。
新老板上任率先拿親戚開刀
2004年1月23日,曾華美正式執掌了“曾家花園”的管理大權。也就在當天,她和父母、妹妹共同簽署了一份非同尋常的協議書。“曾家花園”實行股份制管理,股東分別是父母、自己和妹妹,大家均以“曾家花園”房屋入股,父母占4成、自己和妹妹各占3成。父母和妹妹均同意委托曾華美管理“曾家花園”,年底父母保底分紅2萬元,姊妹倆各1.5萬元,根據經營情況年底二次分紅;同意父親在農家樂內打工,每月工資400元;此外曾華美負責父母每年3 700元的養老保險金。
此后幾天,曾華美建起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而且不顧父母的反對,對“曾家花園”人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清理:正式解雇了在農家樂工作的7名親戚,其中包括當廚師的姑父和當服務員的姑媽、表姐、表妹。服務人員全部對外公開招聘,廚師則是她通過高薪挖過來的。對負責采購的父親也毫不客氣地提出了要求,買菜一定要首先注重質量,絕不能買陳菜、爛菜,否則,將酌情扣減工資。
到“錦江賓館”、“王府井”、芙蓉古鎮考察后,在錦江區小額貼息貸款的支持下,曾華美不斷對農家樂進行系統改造,將以前的竹椅、膠凳全部送給了親戚朋友,擺上了褐色的實木桌椅,換掉了院子里破舊的紅砂石,鋪上了青石板,而且挖起了小渠,建起了小橋,形成小橋流水美景……當年,“曾家花園”就實現了除股東分紅外,贏利3萬元的好收益。
2005年和2006年,曾華美兩度投資,對“曾家花園”進行系統改造、提升,在外給父母租了房子,騰出房間開辟了包間,把衛生間也遷到屋外,院子增添了古老的石磨、假山等。
如今,曾華美執掌的“曾家花園”已經是紅砂村中經營最成功的農家樂之一,2006年的收益達到了8萬元。她所推行的用現代企業理念管理農家樂的方式也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認同。2007年,曾華美和父母、妹妹作為享受成都市推進城鄉統籌實惠的代表,被邀請到中央電視臺“小崔會客廳”接受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