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長假,今年被調整了,七天“縮水”成了三天。許多人為此有點失落,甚至還發(fā)了小小的牢騷。就如許多事情那樣,習慣一旦形成,想再變動一下,就得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也毫不足怪。
每年的五月,正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景色宜人的季節(jié),天氣又不冷不熱,更宜于出游。不說別人,我和家人在此期間就先后去過三亞、九寨溝,還到新馬泰去了一趟。本來今年一家人打算去張家界一游,這一調整,計劃也就落空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在度假方式上也是多元的。因此,對今年法定節(jié)假日調整有著不同的聲音很正常。不過,我對此卻沒有半點抱怨。這里不唱高調地說,調整有利于維護傳統(tǒng)文化,有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凝聚。就說這長短結合的安排,從過去一年三個黃金周的大集中到如今的兩個黃金周和三個小長假,也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要。別忘了,為了這一調整,從1988年最早提出傳統(tǒng)節(jié)日放假的建議起始到今年國家調整假日制度,這時間跨度就長達20年。更值得肯定的是這一調整還增加了一天,雖然只一天,但也很珍貴。我想,如果這成為一種規(guī)律,那很希望多調整幾次,也能多增加一點假日,這該多好??!
過去有一句名言叫:“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現(xiàn)在很少有人提及這句話了,引用這句話是想借此說說我們這一代人對節(jié)假日一點不同的感受,也算是一次“憶苦思甜”吧!
我們倆口子都已年過半百,是1979年參加工作的。我們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我家在大興,她家在懷柔。兩家人丁不旺,我是獨子,她是倆姐妹。從距離上說,兩家離我們居住地也只一百多里地,但由于交通不便,我回一趟家探親,要換乘兩次交通車,從豐臺坐火車到安定得50分鐘,下車后還要步行12里地,越過兩座沙丘。往往清晨出發(fā),將近中午才到老家。下午三四點就又得往回趕,真是去也匆匆,回也匆匆。兩家老人一直抱怨我們回家太少,呆的時間太短,但假日就那么幾天,又有什么辦法呢!
再說平時,一周只休一天,成了家再有了下一代后,就有了永遠干不完的家務活。在星期日,別說倆口子悠閑地逛逛商場,也別說經常帶孩子去公園玩玩,就是這一天的三頓飯,就占去了相對多的時間。平時上班,8小時足足的,早出晚歸。加上我們倆頭上還頂著不大不小的烏紗帽,想坐穩(wěn)位子,想再往上升升,每天晚上還得忙著“充電”。平時一些雜七雜八的事都積攢到星期天,又毫無例外地干不完,那時是盼著過星期天,又怕過星期天,因為實在又忙又累。那時也想,何時能多放幾天假,過得輕松些呢,但那只是一個奢望,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如此這般地走過來的。
我還清晰地記得在實行黃金周長假前曾實施過隔周的大休小休(隔周休2天),對這一調整就已經高興得不得了,后來在此基礎上又調整為雙休日,更加心滿意足。也難怪,從新中國建立起一直就是一周一個星期天,現(xiàn)在一年也一下子就增加了52天,這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我還記得1999年實施第一個黃金周時,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青旅報名,我們一家三口去了海南三亞,盡情地享受了破天荒的第一個黃金周,那種感覺真是好極了。
回顧這些,我只是想表述一下我們這一年齡段對節(jié)假日特定的感受,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難以理解的,因為他們沒有如此的經歷。我們更多的是滿足,因為那些記憶已烙印在心頭難以忘懷。我經常對單位的小朋友們說,現(xiàn)在的好日子都讓你們趕上了,可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年輕人對現(xiàn)狀不滿足,有追求是件好事,它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水漲船高,每一年多安排一點法定節(jié)假日也是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已經走在了前面,有的國家已實施一周四天工作日;有的國家已調整為一天6小時工作。令人可喜的是,在今年的兩會上,有的人大代表就提出實行全國統(tǒng)一的6小時工作制;還有的提出將每周5天工作日縮為4天,盡管這只是個別代表的建議,盡管從國情出發(fā)暫時還很難實施,但畢竟這是一個美好的愿景,會有這么一天的!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很幸運我一直見證這不平凡的三十年,并充分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豐碩成果,而每年法定節(jié)假日的逐年調整,天數(shù)越來越多則是顯著的標志?,F(xiàn)在回家再不用發(fā)愁了,不只是道路暢通,有直達的公共汽車,而且前年自己還擁有了小臥車,想探望兩家的老人說走就走,走動頻繁了,老人也不再抱怨了。而雙休日、黃金周又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休閑時間,這些年我不僅去了許多國內的景點,還去了法國、日本,這些是過去連做夢都不敢想的。每當想到這些,我就特別滿足,還想說上一句:珍惜今天吧,它太來之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