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女書,是由女性創造并只在女性中流傳、使用的一種神秘符號,流傳地點主要在湖南江永以及道縣局部地區,它用歌謠、文字等形式記載了女性的生活場景和情感世界,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書在20世紀50年代才被社會發現,隨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中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季羨林驚呼:“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法國女學者芭芭拉說:“女書是女人的圣經!真想不到在地球上某個角落還有一種只供婦女使用的文字?!泵绹麑W者哈里·諾曼也同樣贊嘆:“這是世界最令人驚奇的發現之一?!钡拇_,由于女書的獨特性,對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民族學、女性學等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關于女書的產生,有多種傳說:胡玉秀造字說、盤巧造字說、九斤姑娘造字說、女紅圖案變女字傳說。這些傳說中的主人公都是美麗聰慧的女孩,她們用智慧創造文字,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學者們對“女書”產生的時代提出了多種見解,認為:“女書”創造的時代大約不會早于明末清初;“女書”是一種與甲骨文有密切關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孑遺和演變;“女書”與黃河、長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刻劃符號同源;“女書”是長江流域古代少數民族中的一種文字,記錄的是當地瑤族語言,創造女書的可能是瑤族婦女。
女書主要出現在湖南省江永縣,這是一個具有獨特歷史地理和人文環境的地區。它處在偏僻封閉的湘貴粵邊區,然而又因其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成為南征北戰的重要通道;它是古越文化和楚文化的結合部?,?、漢族雜居融合,既保留了瑤族的風俗習慣,又有著濃厚的中原儒家傳統;它有傳統的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重男輕女的思想,又有不落夫家和妻兄弟婚的原始社會婚俗殘余。在這里,既留存著母系氏族社會的痕跡,又保留了瑤族群體狩獵和捕魚的經濟文化,女人們還有自己專門的節日,如農歷四月初八斗牛節、農歷五月“過廟節”、盛夏吹涼節和七月初七“乞巧節”等。女人們也有獨特的風俗,如結拜姊妹、認老同、吵歌堂、鬧歌堂、坐歌堂、哭嫁等。女書在江永出現,除了歷史地理、人文環境原因外,還與其獨特的風俗有關,即與“女兒國”的現象有著內在的聯系。江永地區的婦女在婚前被鎖在閨房中做女紅,稱為“樓上女”?;楹笕旎啬锛遥荒芘c丈夫生活在一起。生孩子以后到了婆家,也只能在家紡紗織布。大多數時間與女人交流相處,女性伙伴之間情感深厚,甚至超過了對丈夫的情感,當地有俗語“姐妹面前不講假話,丈夫面前不講真話”,在這樣一個與男性社會相對隔絕的女性社會里,女書的出現也就不足為怪了。
女書產生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有獨特性,它的符號形體、記載內容、社會功能也有獨特性。
女書的基本字符有1000個左右,最常用的約600個。女書的字體呈長菱形,左低右高,略有傾斜,傾斜中持勻稱平衡,右上角是全字的最高點,左下腳是全字的最低處。它的行款是由上至下,從右到左。其筆畫線條纖細,修長秀麗,排列整齊美觀。基本筆畫有左弧、右弧、左斜、右斜、點、豎五種,當地婦女稱這種文字為“長腳蚊字”或者“螞蟻文字”。廣義來說,女書包括文字、文字寫成的作品以及寫有這種文字的物件。傳遞、記載女書的物品主要有四種——書、紙、扇、巾,稱為女書、女紙、女扇、女巾。女書作品,主要是韻文,散文很少。所有篇章均無標題,無標點,不分章節段落,一書到底,吟唱時運用音高、音強和停頓構成詩的節律。從體裁看,有書信、抒情詩、敘事詩、柬帖、哭嫁歌、歌謠、兒歌、謎語、禱神詩和唱本(翻譯和改寫漢語作品)等。內容豐富,有記錄自己悲苦身世、透露出她們對命運的抗爭的,如《義年華自傳》、《陽煥宜自訴》;有歌頌純真的友情、懷念少女時代無憂生活、傾訴姐妹遠嫁離情別恨的,如“妹唄茫茫不知過,妹在門樓淚飄?!逶缙饋沓畹胶?,痛想別時別遠天”;有哭訴婆婆虐待、丈夫暴力的,如“丈夫賭錢不休手,將臺拋在賭錢臺?!仙泶虻霉穷^斷,下身打得血淋淋”;還有記載戰爭的殘酷、奇風異俗的婚戀、祈禱祭祀的……總而言之,女書全方位地反映了婚姻家庭、生產勞動、文化娛樂、女紅藝術、風俗習慣、祭祀史詩等多側面的生活場景,是女性的苦情詩和血淚史。
女書作品用當地的方言土語演唱,原汁原味,來源于勞動人民。她們靈活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充分而又真實地反映了她們的精神世界。比如善用比喻形象生動地表達情感,如《賀三朝書》中的“女是可比燕鳥祥,身好毛長各自飛”,樸實地表達了自己對女伴的美好祝愿;有意無意地運用比興貼切自然,如《河邊稚竹》:“河邊稚竹綠茵茵,三歲男人不知天”;巧用對仗形式整齊節奏鮮明,如:“明色回程心不靜,魚死河邊眼不閉”;巧妙地運用夸張使整個作品活起來了,如“日夜哭得肝腸斷,幾時養大女兒身”;另外還有頂針、回環往復等藝術手法使女書作品在淳樸中透出鮮亮生動。江永女性以書會友、以書傳情,結交友情、表達愛情、傳遞親情,女書成為她們情感世界中奔流不息的精神長河。
江永女書通過獨特的符號和形式呈現了女性獨有的生活場景和情感世界。通過女書的書寫和訴說,反映了女性視角中的生活世界;通過女書的交流和娛樂,抒發了她們內心的真實情感。透過女書中所反映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我們可以看到江永女性在生活、情感世界中的主體意識,是我們了解古代女性文化心理和區域文化最為直接的材料。
然而,江永女書正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江永地區多雨潮濕、住房條件較差,女書物件保存時間不會很長。二是由于傳統的風俗習慣,女書作品大都隨逝者一同焚燒,她們想帶去陰間繼續閱讀書寫,也不想女書上記錄的秘密被他人所知,或是有些女人在其丈夫去世后焚燒一部分以示其忠誠。同時,由于過去重視不夠,保護措施不力,致使一些“女書”作品遭到破壞。三是現在會女書的江永女人已經為數不多,女書自然傳人相繼去世所存無幾,最后一個自然傳人陽煥宜于2004年去世。女書傳授的方式比較特殊,沒有課堂,沒有教材,也沒有專門的教師,只是通過家族傳教、母傳女受的方式學習,通過坐歌堂、斗牛、接三朝、吹涼節等活動互相交流提高,然而由于學習漢字的緣故,當地學習女書的人不斷減少,而不恰當的移風易俗也使女書的社會適應性減弱。
由于上述的諸多原因,女書出現了瀕臨滅絕的危險。另外,由于商業利益的驅動,有些人粗制濫造女書作品,主觀臆造女書文字,這也使得僅存的女書失去了它自身的原始性和真實性。
女書,不僅是江永的,也是世界的;不僅是女人的,也是人類的。女書的價值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專家學者深入實地進行調查研究,保存女書原件并對女書演唱者錄音,召開女書學術研討會,創辦博物館、展覽館、檔案館;政府出資培養女書傳承者,保護當地女書創作;社會大力報道宣傳女書,打造女書文化,并創造女書旅游品牌。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書,正如深山里一朵散發著生命活力的野薔薇,它留給我們許多疑問和思考,同時它也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