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宏觀調控政策而言,基于當前CPI依舊過高,而且來自國內、國際的因素導致未來物價上漲壓力很大,因此央行仍需繼續堅持從緊的貨幣政策。但是,這并不排除對災區這一局部地區網開一面、區別對待,并適度放松政策力度。
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后,央行、銀監會以及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出臺緊急應對措施。央行決定采取差別準備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六個市州暫不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銀監會啟動應急預案,要求各家金融機構保開門、保營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匯往災區的捐款收取手續費;日前,央行聯合銀監會又聯合發布緊急通知稱,對災區不能按時償還各類貸款的單位和個人,不催收催繳、不罰息,不作不良記錄;各家銀行也紛紛出臺措施,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恢復金融服務。
就宏觀調控政策而言,基于當前CPI依舊過高,而且來自國內、國際的因素導致未來物價上漲壓力很大,因此央行仍需繼續堅持從緊的貨幣政策。但是,這并不排除對災區這一局部地區網開一面、區別對待,并適度放松政策力度。
央行貨幣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物價穩定,從更高意義上講就是保民生。應看到,由于災害的突發性,許多受災群眾來不及攜帶現金、存折的貴重物品,就有可能出現有需求和支付能力而手中無貨幣的情況,進而影響受災群眾的實際生活。為此,央行需重視現金配送和支付系統效率的提高,保證災區充足的貨幣供應量,同時商業銀行要簡化取款認證手續,以避免出現“錢荒”。
同時,下一步即將開展的重要工作是災后重建,預計重建工作將以財政資金投入為主,但銀行信貸的作用也很重要,特別是對于一些可商業化的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企業生產恢復等資金需求,信貸投入有可能成為主渠道。為此,央行、銀監會有必要針對災區放松信貸規模管理,引導商業銀行資金在可持續性的原則下有序流向災區。
對于已受災的銀行貸款客戶,無論是企業客戶還是個人客戶,商業銀行應根據其受災情況,將貸款延期。央行也可考慮針對災區出臺優惠利率政策,并延長信用卡還款期限,以減輕災區企業和居民的還款負擔。
目前,受災倒塌房屋的按揭貸款歸還成為各方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從法理上看,銀行按揭貸款協議一旦簽署之后,協議將獨立于房屋狀況而存在,或者說房屋損失不構成還款違約的理由。
但從我國實際狀況來看,一方面,我國保險公司目前并未開展地震險的業務,如葉檀博士所言,未來有必要“像推進交強險一樣推進地震險”;另一方面,在受災群眾無房可住的情景下催其歸還貸款,的確有悖情理。當然,就此讓商業銀行豁免按揭人債務顯然也不合理,這不僅會增加銀行壞賬,也不符合商業化原則。
依筆者之見,對這一問題應納入災后重建工作統籌解決。對被毀的居民房屋,應由中央和地方財政籌集資金進行重建,這筆資金看起來規模很大,但由于只是建筑成本而不包含土地成本,因此相對于房地產的價值就小得多。
房屋建好之后,我想,按揭人就不會再有抵觸心理而會履約還款。當然,銀行可通過降低貸款利率的方式對還款人進行一部分補償,同時,對于一些在災害中失去配偶或失去工作的按揭人,由于其短期支付能力不足,銀行還可將貸款拉長期限以減輕其還款壓力。天災無情,法理無私,但百姓的安居樂業,終究是領導者首先應該考慮的事情。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