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每天去上班的工廠位于江西省的一個小城市,“別看我們機器陳舊,人員麻木,我們的產品銷路卻很好”,張文不無自嘲地介紹。
張文所在的工廠是煤碳部所屬的國有企業,那種專門用于煤礦的設備幾十年沒多大差別,這使得張文他們生產的配套電機一直銷路暢通。按說,贏利是不應該成為問題的,但是,采購費用管理成本的居高不下,貨款回籠無期,資金周轉限入困境,企業破產重組成為每一位員工的愿望。

像這種被埋沒的國企優質資產還有很多,因此,很多私營企業盯上了這塊蛋糕,期望借助收購盤活國企資產,實現自身的飛躍,然而,國企這塊蛋糕對于私營企業來說還太過陌生,國有資產的價值判斷,收購難點,以及潛在的風險,這一切讓很多私營企業望而卻步,但成功的收購卻可以助力私企迅速壯大。
選擇要理性
“雙刃劍”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國有資產,中國世代投資控股集團總裁禹晉永認為國有資產如果是非優質資產,民營企業不會積極去爭取,如果國有資產都是“優質資產”,那就該在沒有私營企業介入的情況下發展得很好。
所以說:“優或者非優不是個籠統的概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私營企業甲來說是優質的資產,可能乙因為沒有核心技術而無法接手;同時對于乙來說是優質的資產,甲也可能因為沒有核心資源只好放棄”,禹強調。
而曾經幫助很多國企轉讓股權的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羅新宇認為,國企轉讓的原因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國企要做好主業,因此將輔業賣掉,集中精力發展主業。第二種是國企想引進戰略投資者,以達到企業做強做大的需要。這時候他希望吸引的是上下游產業鏈的投資人,打算出讓部分股權后,獲得更好的管理營銷渠道等自己沒有的優勢。第三種則是經營不善,難以為繼,希望通過轉讓重獲新生。三種出售原因所對應的產權標的也不一樣,比如第二種就要求有行業經驗,在本行業有優勢的企業才受歡迎。因為對戰略發展有幫助。而第三種就是要注入新機制,以便盤活資產,讓企業新生。
“找企業像找對象,要門當戶對,有共同語言,無論是優勢互補還是強強聯合,還都要互相看得上眼”。禹強調的觀點樸素而形象。

不久前,有著近20年高檔房產開發經營經驗的仲盛集團,收購了位于浙江桐鄉的皮革商品專業市場。仲盛置業銷售部總經理湯曉丹介紹說,仲盛置業下一步將逐步對“桐鄉·時尚皮都會”的內外裝飾、經營管理、入駐商品等進行調整,全力打造一個接軌國際潮流,引領全國皮革時尚的皮革專業商城。“事實上,在海外以及香港等地,許多成熟的房地產開發商都保留一半左右物業進行長期經營。”湯曉丹表示,未來仲盛集團將大規模增加優質物業持有規模,而“桐鄉·時尚皮都會”就是仲盛旗下重要的持有物業之一。這樣一個雙贏的局面來自對自身戰略的清晰把握。
“企業家往往喜歡用過去成功的經歷來判斷未來,這是最危險的,尤其是進入一個新行業時,風險更大”國內資深并購和管理專家戴劍提醒企業不要草率進入一個行業。他介紹說曾經有一家很知名的民營企業原來是做電器制造業的,當銷售額過百億的時候,他們覺得醫療行業不錯,于是投了四五個億進去,結果失敗了,后來又覺得汽車行業不錯,冒然進入汽車行業又失敗了,好在他當時圈下的土地升值了,虧的還不算大。但是這個教訓是應該記取的。對一個新領域沒有做足夠的行業研究就直撲進去危險系數太大。這一點是通用的,無論是收購國企還是其它性質的企業都一樣。10年前,制造業都難以抵擋房地產巨額利潤的誘惑,從而使許多制造業偏離了主業,失去了發展的良機,而在房地產市場也收獲不多。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用不到的再便宜,再誘人也不能買,抵制住機會和誘惑是關鍵的。
戴劍還提醒收購者深入了解出售動機很重要,有的是自己不想賣婆婆想賣。有的是管理層退休導致的。不能只見其一不見其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清晰的戰略,要想清楚到底收來想做什么。是為投機買下的,包裝后再轉手賣出獲利,還是想自己好好經營,這是不同的。
資產價值要多方核實
固定資產的測算,未來幾年的收入等內容,專業的財務人員都能做好。但是一些整合效益,無形資產,專利商標以及技術人員的價值就不是那么清晰了,比如有技術為主導的公司,并沒有太多資產,最大的資產就是技術人員,如果技術人員會走掉就什么都沒有了。
而更加危險的是,在財務數據光鮮的外表后,可能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戴劍提醒說:“國有資產轉讓不會請畢馬威這樣的國際會計公司來計算價值,除非這家國企是上市公司,否則資產不實,賬務不符的情況就有可能發生”,有多次收購經驗的禹晉永也指出,企業在被收購之前會有避重就輕的包裝,一些真實情況可能被掩蓋起來。
因此資產的核實,尤其是有效資產的核實,必須經過多方打探。摸清情況不僅指公開的信息,一位投資人向記者介紹了他自己親自經歷過的一個案例,幾年前江南一家企業要出售,是集體所有制,當地政府占一定股份,品牌在全國都很出名,產品也好,每年為地方提供近億的稅收,當時他就很奇怪,為什么這么好的企業還要找人并購呢?打聽之下才發現,是該企業欠銀行的錢,幾十個億欠款,每年的利息基本上抵消了利潤。
這在財務上有個名詞叫:或有負債。與之類似的另一個名詞:或有訴訟同樣值得警惕,如果該企業曾frac34;替別人做過幾個億的擔保,最后別人付不出錢來,對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足以拖垮企業。
此外,在這個案例中,經過多方調查,禹晉永還發現,這個服裝企業面臨另一個嚴重問題:一旦天氣預報不準就會損失慘重。比如2002、2003年氣象專家說,今年是寒冬,這個企業就做了很多棉服投向市場,結果是暖冬,棉服滯銷,損失巨大。2003年前后銀行面臨金融改革,在清理自己的問題時,就把這個企業的問題清理出來了,連銀行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私營企業怎么敢輕易接手?只好放棄收購的打算。
這家企業至今還在運轉,據說后來“債轉股”了,地方政府保護品牌,維護就業,給予了支持,接手了銀行“債轉股”的股份。可是這樣的資產狀況如果是私企在不知底細的情況下冒然接手,后果不堪設想。
另一家私企老板黃先生的打探方式就更另類,黃先生到四川并購一個國營企業時,當很多工作人員都坐在辦公室里從檔案入手時,他專門穿著普通的衣服跑去和企業門口的小商販聊天,各企業門口的小商販都跟北京的出租車司機似的,沒有什么不知道的,在真真假假的信息里,他間接了解了很多情況,甚至摸清楚了財務會計是一位領導的親戚,對于公司的帳很清楚;有一位領導跟銀行有關系,在收購時這個人可以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以及員工當前的苦難所在等等蛛絲馬跡的問題。于是后來就把會計和有關的那位領導一起收買,公司并購完畢之后對財務會計進行短期留用,2年后調離崗位。而跟銀行有關系的領導不僅在收購的當時黃先生厚待他,最終還被拉成新班子成員,因為他確實很能干,而不僅是和銀行有關系。所以有時候劍走偏鋒也會有意外收獲。
在價值判斷時,戴劍提醒收購者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是警惕無效資產。比如現在的電腦已經到了雙核時代,而該企業的電腦還是奔騰2,奔騰3,遠遠落后于時代,根本無法發揮作用,這樣的資產就是無效資產。再如啤酒的標簽,現在都是用鋁質材料制成,放到冰箱里也不會爛掉,但有的國企還是多年前的老紙張,受潮即損壞,這樣不符合市場需求的設備顯然也沒有任何價值。
心態要像女婿
“企業并購就像是找對象結婚,為的是兩個人的幸福和兩個家庭的幸福。并購國有企業就像是找了個大家族的孩子,首先要尊重他的家庭,但是切不要急著想依賴他的家庭謀求發展,而是首先讓這個家庭喜歡你,接納你”,禹晉永指出要想知道如何買,關鍵要看“如何賣”。
“收購首先要尊重甚至遵從‘賣方’的意志和意愿,如果對方想賣生產線就只買生產線;如果對方賣核心技術就買核心技術”,禹強調他個人比較看好資本層面的并購。對于資本層面的購買,只要財務上處理好,利益上達成一致,雙方基本不會出現什么困難。
禹還向記者介紹了一個發生在南方的皆大歡喜的并購案,一個全體員工一致舉手通過的并購案。并購方是南京的一家民營企業,被并購方是無錫的一家企業。南京方首先達成了地方政府的愿望:原企業的品牌不變。因為一個地方的品牌不僅是企業的財富,更是地方政府的珍寶,在這個基礎上南京方面還提供企業發展所需資金,所以很快贏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就相當于小伙子討得了女方家長的支持;接下來還要讓員工也滿意,當時南京方面提出的口號是“三不”:不裁員,不降薪,不停工,必然的,企業員工都舉手通過,這時就等于所有家庭成員都同意小伙進門了。

該私營企業并購之后還保持原來的經營班子,并且保證職工收入每年以百分之幾的水平上漲,則穩定了家庭成員的軍心,之后南京企業方面又遵守承諾,對無錫企業進行注資等方面的舉措,每項都是無錫企業急于解決的問題,受到了無錫方面的歡迎,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勢的資金支持,既保證了原國有企業的利益又讓民營企業從中發揮了優勢。直到現在還經常看到這個被并購企業的老品牌在電視上做廣告,現在發展得很好。
對被并購企業來說,這樣的“女婿”非常難得,而作為更多充當“女婿”的民營企業,要學習“共贏”的理念,謀求共同發展的理想,套用廣告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過渡期安排要周密
在收購合同上簽字之后,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過渡期處理不好,同樣會導致收購失敗。
所謂過渡期,就是在辦理工商變更的過程中,還沒有正式交割,這段時間大概會持續2、3個月左右,通常在這一段時間內,是雙方共同管理企業。問題往往出現在這一個時期。
風險之一是,有些公司可能“控得了股,控不了局”。比如雖然公司已經是絕對的控股股東,應該有絕對的權威,然而,有些原國企的農民或者工人采用野蠻的方式阻止工廠開工,這種事情越是在不發達的小城市發生的概率越高。
風險之二是違規擔保,這等于是讓新東家背上了新的或有負債,給企業埋下顆隨時會炸響的地雷。
風險之三是惡意(低價)銷售,浙江商人劉老板就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時他收購了湖南某國企后以為萬事大吉,在過渡期間,并沒有應有的警惕,結果,湖南這家國企利用這段時間把產品大量低價銷售給各地經營商,使劉老板的利益受到巨大損害,劉老板開始并沒有明白湖南這家國企這么做有什么好處,后來劉老板frac34;過調查確認,該湖南廠家把利益先轉給代理商,事后再從代理商那里提取分成。因此過渡期安排不好,會讓好不容易收購到的優質資產大打折扣。
另一個應該重視的時間段是意向書簽了之后,沒有簽正式合同的那一段時間。此時最怕的是“半路殺出程咬金”,比如,談得好好的,意向書都簽了,前期帳務清理都做了,并購方案也出了。忽然有人喊停,一打聽,原來,有別人盯上了同一個項目。而意向書只是意向,不具備實質的法律效力的,弄得進退維谷。
如果此時退出,前期的所有努力、花的工夫,甚至請來的財務公司、咨詢公司的錢都打了水漂。如果還是不放棄,那么對方給的價是你的2倍,甚至更多,就相當于你的成本增加了,相對來說,預期收益就小了。
還有更可怕的,幾個月前四川的宋老板去收購一家國企,快到最后拍板的時候,有競爭對手進來了,宋老板知道后,怕之前的工夫白花,只好也跟著加價,又怕夜長夢多,就簽了個承諾書,結果,對方把價抬上去就不跟進了,過幾天說不愿意再抬價了,這讓宋老板覺得蹊蹺,一打聽打知道,這是一場被收購企業精心策劃的雙簧,叫苦之余,宋老板是騎虎難下了。

其實有效整合國有資產,對于買賣雙方應該都是提升的機會,甚至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羅新宇告訴記者,國外的統計數字顯示,產權7年流動一次是最科學的。只有流動才能使價值增長。在中國資源是稀缺的,那么對稀缺資源的有效配制,就可以產生更大的價值。比如一個資本到上海和到西部回報一定有很大不同。產權也是一種資本,有效的流通可以帶來更大的價值。產權的流動可以提升管理水平,改變企業治理結構,通過戰略投資可以改變市場格局等。產權也能帶來技術的創新,一項新技術出讓一部分權力可以換來融資。
中國資源稀缺,閑置的資源卻很多,未發現價值的也很多,只有流動起來才可以有效利用。產權的流動是價值重新發現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