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政策最終執行力度有所緩和,但調整所放出的信號已讓企業深刻領悟:貿易順差居高不下等嚴峻形勢當前,國家就是要通過政策調整,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帶動中國產業結構提升和技術進步。
35美分留給中國企業,20美元裝進美國公司老板的腰包,這是中國制造一個芭比娃娃的利潤分配,這種分配印證了中國在國際產業鏈“微笑曲線”中的尷尬位置。這也是許多加貿企業必須經歷“成長陣痛”的最重要原因。
“破繭”的嘗試
目前珠三角地區外商投資印刷企業和加工貿易印刷企業已近2000家,這些外商投資印刷企業和加工貿易印刷企業,無論從成本、價格,還是技術、質量、服務,都具備很強的競爭優勢,大量國外客商紛紛把印刷訂單轉向廣東,越來越多的國際著名出版公司將圖書、期刊的印刷生產轉移到我國。2006年,廣東印刷業產值約1100億元,約占廣東GDP的1/25,其中,印刷企業承接境外業務品種達4萬多個,語種50多種,出口加工創造的產值已達到印刷業總產值的1/3。
無論是國家調整的稅收政策因素,還是原材料和動力價格上漲因素,受沖擊最大的無疑是那些消耗資源型的加工貿易。一些前端企業正在通過研發和自主創新,增加企業生產技術的科技含量。
雅圖仕1992年從香港進入廣東,現已在珠三角地區陸續開辦了三家工廠,原材料100%進口,產品100%出口,產品系列包括平裝書、精裝書、兒童益智書、立體書、包裝禮品盒、拼圖和紙袋等,銷往世界40余個國家,擁有員工2.8萬余人,2006年實現產值15.7億元,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印刷大企業。“誰規定書籍一定是長方形?為什么不能是圓形或三角形?一張小小的賀卡,繡上蝴蝶、蜻蜓等動感十足的圖案,成本只需要增加30%,售價卻可以提高1倍至1.5倍。這之間的差額,就是創意的價值?!毖艌D仕香港總部利奧紙品印刷集團主席梁鎮華先生這樣解釋創意經濟的理念。在梁鎮華先生眼中,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最大的資產不是資金和設備,而是每一位員工。雅圖仕擁有200余人的研發隊伍,并正在建設專門的研發大樓,為研發人員提供最好的科研平臺,讓他們的創意能夠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目前,雅圖仕擁有的高新技術專利已達20余項。
發展多元產業也是一條可試的路徑。
印刷業內最典型的就是深圳雅昌,依托印刷業,成立雅昌藝術網,獨創了“傳統印刷+現代IT技術+文化藝術”的嶄新運營模式。作為專業藝術資訊發布載體,雅昌藝術網每天頁面瀏覽量達400多萬人次,穩居美國Alexa評測的我國藝術類網站瀏覽量排行榜第一名,成為傳播我國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窗口。
磨難VS機會
2007年下半年以來,出口退稅以及加工貿易限制目錄等政策的調整使企業措手不及,也激起了國內加工貿易企業的巨大反應。不少家具企業明顯感覺到此次政策出臺太快、太突然了。“從2007年7月份的出口退稅下調、8月份44號文(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以及最近的新《勞動法》,這些政策在短時間內一起來,給企業的緩沖期又太短,企業已經無法應對了?!鄙钲谂_商協會會長黃明智表示。
對附加值比較低的家具產業來說,2007年是水深火熱的一年。屬臺資企業的廣東聯邦家私集團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之前表示,“家具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下調2個點,很多小型家具企業的一些訂單就不得不放棄。不要小看這兩個點,家具出口的利潤空間往往就在1%到2%之間,利潤非常低。現在這行業只求還能生存,不要說利潤了?!?/p>
“這個政策對多數家具企業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很多企業都會虧本甚至掛掉#8943;#8943;那這些企業肯定會選擇去越南或其他地區#8943;#8943;”這是東莞臺升家具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層發出的感慨。位于東莞大嶺山的臺升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國際家具集團企業,他們的老板郭山輝還曾經被美國媒體稱為“中國家具教父”。像臺升這樣實力雄厚的臺資家具企業在出口退稅新政策的影響下都倍感壓力,更何況一般的小型家具企業。
據了解,目前家具行業平均利潤為5%到8%,家具出口退稅率從13%降到11%后,一批競爭力不強的企業開始被淘汰出局。事實上,很多家具企業都將出口退稅作為自己的主要利潤部分,而人工、原材料、匯率、出口退稅等,所有增加的成本都靠企業內部消化。此次政策調整對這些利潤只是來自幾個點的退稅的小型家具企業,尤其是出口型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影響將是災難性的,最終恐難逃關門厄運。這必將加速家具企業的淘汰,所以家具業的集中度提高在所難免。
據香港商報報道,單是廠家的銀行保證金由“空轉”變成“實轉”,已經讓7000家港資企業須繳納高達480億美元保證金,嚴重增加了資金運營成本,至于下調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東莞的外資企業也將要承擔40億美元,約3700家企業受到影響,這其中有很多是家具企業。
“是磨難,也是機會,它正在逼迫中國制造不斷提升內部管理?!币晃患揖咝袠I的資深專家表示說,貿易抵制、政策從緊、門檻趨高#8943;#8943;這一切,讓中國的家具企業在夾縫中生存得異常艱辛。舉例來說,一把普通的椅子,在東莞生產成本是9美元,這把椅子以10美元的價格賣給香港商人,香港商人再轉手以20美元的價格賣給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然后沃爾瑪給椅子標價40美元,在美國市場上出售?!癿ade in China”由此走進美國的千家萬戶。在這個產業鏈條上,沃爾瑪賺了20美元,香港商人賺了10美元,而東莞廠家賺取的只是1美元的加工費。
因此,政府的政策導向是不錯的,這中間必然會淘汰一些實力和規模都較小的企業,但是,那些能在這次大風大浪中經受住考驗,重新思考企業的定位問題,調整企業的經營方向,注重自身品牌的打造和創新的企業,才會在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也才能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站穩腳跟,從而促進整個行業朝著更健康的模式發展。
生存考驗
徐平的勝華紡織廠從臺灣遷到東莞已近20個年頭,沐浴在自改革開放之初起的加工貿易優惠政策中,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雖然利潤僅有4%#12316;5%,但因較少考慮原料采購、研發設計、銷售渠道甚至貨幣升值等因素,徐平倒也悠然自得。
然而,這樣安穩的日子,卻在2007年忽然起了波瀾。7月23日一份《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令像徐平這樣的加貿企業大小老板們,恍若隔世。
《目錄》的出臺,是繼2006年1月、11月和2007年4月,政府三次增補加工貿易禁止目錄之后,再度收緊政策。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共計1853個十位商品稅號被首次列為加工貿易限制類,主要涵蓋的都是些勞動密集型產品,占到了全部海關商品編碼的15%。若說對企業最大的影響,莫過于開展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業務的保證金臺賬管理由“空轉”變為“實轉”這檔子事了。
新政從8月23日起,剝奪了東部A、B類企業過去一直享受的“空轉”特權,其也須在進口料件時繳納進口增值稅17%的50%(C類企業100%,中西部仍“空轉”)。套上了這個“緊箍咒”,絕大多數加貿企面臨資金流轉梗阻。
每年5000萬元的保證金,對徐平來說無異于資金斷鏈。然而,就在他倍感恐慌無措之際,9月5日,國家一紙“保證金臺賬允許使用保付保函”的通知,又戲劇性地令他破啼為笑。這樣一來,徐平每年僅需交千余元的“保付保函”業務費,即可照常開工。
徐平的上述經歷和心緒變遷,成為了我國絕大多數加貿企業2007年的真情寫照。面對政策調整,大批企業出現了強烈不適反應。雖然,政策最終執行力度有所緩和,但調整所放出的信號已讓企業深刻領悟:貿易順差居高不下等嚴峻形勢當前,國家就是要通過政策調整,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帶動中國產業結構提升和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