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聞香識女人》里阿爾·帕西諾稱贊女教師身上彌漫著最令人心動的香味——來自Caron的香水Fleur de Rocaille,譯為“石之花”,綻開在碎石中的花,在逆境中盛放的花,不妥協的花。女人對于香水的縷縷情愫在電影里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個性都能在隱隱約約的香水芬芳之中無意泄露。而在另一位時裝大師路易·費羅浪漫的表述里,香水則是為轉瞬即逝。
人類能感覺到的氣味約有10萬種,而世界上約有40萬種香味,遠遠大于人類可以辨別的顏色?!蹲窇浰扑耆A》序章里關于“小馬德蘭點心”的著名段落這樣形容道:“氣味和滋味卻會在形銷之后長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毀,久遠的往事了無陳跡,唯獨氣味和滋味雖說更脆弱卻更有生命力?!毕闼挠⑽摹癙erfume”源自拉丁文中的“Parfumare”,即經過煙熏的意思。1709年,意大利人約翰·瑪利亞·法麗納在德國科隆用紫蘇花油、摩香草、迷迭香、豆蔻、熏衣草、酒精和檸檬汁制成了一種異香撲鼻的神奇液體,被人稱之為“科隆水”。接著凱薩琳夫人帶著她的香水調配師來到法國,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的香水店。
香水和女人始終保持曖昧的關系,不好說是香水成就了女人,還是女人成就了香水。在時尚品牌中,香水似乎是容易上手的,也是最容易被大眾消費的。我們沒有必要絞盡腦汁地想像那些被描述得虛無飄渺的前調、中調、后調,因為所有香水都有其主要的訴求對象,從成熟優雅的女性,獨立自主的女性,年輕有活力到Y世代,每一種香水都有其特殊的香味與適用的對象。世界上的每個女人,或清潔,或嫵媚,都擁有只屬于自己的芬芳味道,從靈魂的深處散發,牽引著身體最隱秘的記憶。
當歲月流逝,一切消失殆盡時,唯有空氣中飄蕩的氣味流連不舍,淺唱低吟著對生命的由衷熱愛。在這孤獨、忙碌的城市,攜帶無與倫比的芬芳穿行,找尋屬于你自己的那一種香氛性格。其實,每個女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調香師,因為在朱天文的小說《世紀末的華麗》里寫著:“年老色衰,米亞有好手藝足以養活。湖泊幽邃無底洞之藍告訴她,有一天男人用理論與制度建立起的世界會倒塌,她將以嗅覺和顏色的記憶存活,從這里并予之重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