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ve the Clouds》是一首很好聽的音樂,吉他和簫營造了一種天籟之音,空曠遼遠。最早聽到的時候,并不知道它是電影主題曲,后來重溫一部老片,偶然聽到一段熟悉的旋律,感覺像跟一個久已失去聯系的老朋友乍然相逢,愣了幾分鐘,然后翻箱倒柜地又翻出了那張早已泛黃的碟片。
至于影片,大家都在熟悉不過了——《乞力馬扎羅山的雪》,里面有帥帥的、已經過世的格里高里-派克。之所以重提這部老得不能再老的影片,是因為最近電視上老是滾動播出南方暴雪成災的場面,看著漫天雪花飛舞,路人艱難行走,我的記憶似乎也被拉回到遙遠的過去,接著這部影片就莫名地跳出記憶的閘門,奔涌而至。影片的原著是海明威,這更像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在電影史上,類似改編名著的影片多如牛毛,至于改編的好壞,卻是參差不齊。很多導演和編劇慣常從小說中尋找靈感,讓影片更吸引眼球。當然,更多的編劇和導演卻另辟蹊徑,喜歡在一些熟悉的歌和詩上做文章。
奧登的詩便是經常被用到的“利器”。奧登是公認的現代詩壇名家,他的詩歌類似輕型歌謠題材,就如同他自己所說“既有通俗歌曲的易懂,又有智慧和深刻。”遺憾的是,對于非母語的國人來說,這種押韻的感覺很難從翻譯的版本中感覺到。即便最有名的翻譯家,也很難用一種語言將另一種語言原汁原味地呈現。他有一首歌這樣寫,“一天傍晚,當我走出屋外……在漲滿了潮水的河岸,在鐵路拱橋的下方,我聽到一個情郎正在謳歌:我愛你,親愛的,我愛你,一直愛到中國與非洲相撞,愛到大河跳上了山頂,鮭魚來到大街上歌唱。”
奧登最有名還不是這首,而應該是《葬禮藍調》,“停止所有的時鐘,切斷電話/給狗一塊濃汁的骨頭,讓它別叫/暗啞的鋼琴,隨著低沉的鼓/拾出靈柩,讓哀悼者前來。”這首詩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影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中,在女主角凱麗的婚禮上,加雷斯心臟病突發去世,他的同性戀愛人馬修在他葬禮上念過這首詩。無獨有偶,奧登本人也是同性戀,在英國長大成名,后來移居美國,所以影片引用他的詩再合適不過了。
這本來是一部英國小電影,在本土不顯山不露水的,誰知,到了美國卻受到熱捧,讓休·格蘭特一舉成名。甚至片中的女主角被男主人問及過去曾交過多少男朋友時說的“比麥當娜少,比黛安娜王妃多”的臺詞,也成為當時時尚男女的口頭禪。
只是,對于這部影片,很多影評家頗具微辭,說它媚俗。但不管怎么說,這是一部很適合寒冷冬季情侶們看的影片,看完后,意猶未盡的文藝青年們或許還可以買一本《奧登詩歌》惡補一下英國現代詩歌,也算是電影對于文學的貢獻吧。合適的詩歌放在適合的電影上,有時真的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