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隨著全球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世界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為一體,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企業之間的分化組合也越來越頻繁。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一個公司怎樣才能實現長盛不衰地永續經營呢?
美國斯坦佛大學商學院研究所的教授吉姆·柯林斯(James c.Collins)和杰里·波勒斯(Jerry l.Porras)在其著作《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中正是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們結合索尼、惠普、迪斯尼等案例,通過對同一公司從創立到發展到壯大的縱向對比,以及不同公司在各個發展階段的橫向對比,在數據的基礎上,研究它們的成長歷程、企業特色、核心理念等因素,剖析其中的本質、聯系和共通點,從而提煉出一個概念性的管理理念——配合保存核心及刺激進步的心態創造有形機制是公司基業長青的根本。

這個結論里面有三個關鍵詞:保存核心、刺激進步、有形機制。其中,保存核心和刺激進步是成功公司(書中稱為高瞻遠矚公司)的共性,而有形機制則根據各個公司的具體狀況有所差異。保存核心與刺激進步之間存在一種強力互動,成功公司則是兼顧二者,在變與不變中把握平衡,才得以在優勝劣汰的大環境下實現永續經營。至于有形機制,各個公司則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有不同的,書中也給了大量的案例說明以供借鑒和啟示。關于這三個關鍵詞的實際運用,在公司經營的不同時期是有不同的側重點。
據統計,我國的公司平均壽命是7~8年,小公司的平均壽命更短。每一年都有不少公司倒閉,但同時也有不少新公司冒出來。或因為謀生,或因為證明自我價值,或因為其他緣由,每個人都想擁有自己的事業,而公司則是這個想法付諸實踐的實體。但是在創辦公司的時候,創辦者往往更偏向于關注行業前景等外部環境,而對于如何構建一個有效機制這一問題考慮不足。一些人純粹因為有利可圖才進入市場介入行業創辦公司,而一些人只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有模糊的想法。因而,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公司沒有一個規范有序的機制,其內部本身隱藏著一個定時炸彈,危機四伏,存活率始終是個問題a每年諸多企業倒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這些沒落企業都有一個相同的原因,那就是管理的混亂。管理不善的企業,其決策機制、執行機制、溝通機制、員工職業化素質培養機制等方面存在著致命缺陷,以致在面對外界突如其來的巨變面前應對乏術,最終只能黯然退出。這正是太陽神、愛多、秦池等眾多企業的短命天折留給我們的深思與教訓。因而,對于準備創業的人來說,除了投資可行性報告等外部研究分析外,還應該考慮到公司內部整體運營機制如何構建這一關鍵問題。高瞻遠矚公司成功的關鍵不是人而是制度!
對于已經創辦起來的謀求更大發展的公司,如果已經具備較好的有形機制,那么明確核心理念是很重要的。明確了解什么是核心,有利于公司在不屬于核心的所有事情上追求變化和行動。所謂核心,是指公司的核心理念。柯林斯和波勒斯在書中對此下了定義:核心理念=核心價值觀+使命。這個定義看上去貌似空泛,不易理解,作者在書中運用對比列舉法做了詳細的說明,譬如索尼的核心價值觀是“提升日本的國民文化和地位;成為先鋒,不再追隨別人,但做可能做到的事情;尊重個人,激發個人能力和創造性”,其核心使命是“感受為公眾利益,公眾愉悅推進和應用技術的快樂”。
從18家“高瞻遠矚公司”的歷史中發現,公司的核心理念基本是在公司成立不久后就確立下來的,而一經確定后就極少變動。在幾十年的商戰中,縱然商務環境如白云蒼狗般變化、公司運作也跟著潮流隨時應變,但核心理念還是簡簡單單、深入人心的那幾點,所謂“理念恒久遠,一句永流傳”。另外,這些“高瞻遠矚公司”核心理念的共性就是:它們不是高深、奧妙、復雜如同陽春白雪一般高高在上,令人望而生畏的:反而是通俗、直接、簡單得即使是下里巴人樣的底層員工也能夠清晰地了解其中的涵義,并明確知道怎樣去實現這些目標。也只有這樣的核心理念,才能夠使一個公司上至最高層的CEO、董事長,下至最底層的普通職員,都執有相同的一個目標、一個理念、一個價值觀,才能夠如同一臺精密無比的機器,每個環節都能盡到了最高的功效,發揮最大的能力,完成最艱巨的任務。而且,這些“高瞻遠矚公司”在對于核心理念態度上,它們的執著捍衛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冷酷:凡是不符合它們理念的員工會被毫不留情地辭退,無論他們的才能是多么優秀,以保證核心理念不受到“異端邪說”的干擾或不執著者不作為而造成的淡化。公司的機制和核心理念都有了,二者是維持公司基本地有序經營,而要想永續經營就必須考慮如何不斷地刺激進步。唯物辯證主義認為,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原因。在一個公司內部,核心理念與刺激進步就存在著這樣的矛盾關系:核心理念提供一貫和穩定性,刺激進步則促成持續不斷的變化;核心理念限制公司可能的行動和方向,刺激進步擴增公司可能方式的數目和類別:核心理念是在地下打好相當穩固的基樁,刺激進步則是鞭策持久不停的行動……正是二者之間矛盾統一的辯證關系促成了一個公司穩固地進步發展,從而實現其基業長青。而在書中,作者具體介紹了若干刺激進步的方法,如漸進式小步驟的革新,又如從企業內部培養經理人等。
高瞻遠矚的成功公司刺激進步的方法有很多,各有其不同特點。如HP的重視新技術開發,否則即使再賺錢也不做:如沃爾瑪時時刻刻督促自身的競爭危機感;如瑪麗亞特的讓顧客賓至如歸的理念;如波音的大手筆的賭博……這些戰術因為勝利而顯得正確,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實際上各個公司的核心理念才是制勝的關鍵。很可能它們的這些做法,另一家公司依葫蘆畫瓢卻會一敗涂地。如果只盯著這些表面的東西,卻忽略了它們和公司根本的核心理念及具體實際的兼容性,從而生搬硬套的話,就是舍本逐末了。
配合保存核心及刺激進步的心態創造有形機制是公司基業長青的根本,這一管理理念不僅僅可以運用在公司等盈利性組織,也可以運用于非盈利性組織,甚至可以運用到個人和家庭生活中。用“保存核心,刺激進步”的結論來解答關于自我認知和自我更新的人生哲學問題。“我是誰?我代表的是什么?我的目標何在?如何在這個紛繁雜亂、不可預測的世界里保持自我意識?如何為我的生活工作尋找意義?”與過去一樣,這些問題在今天依然困擾著人們。由于工作安全網的破滅和變革步伐的加快,世界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日增,那些過去依賴外在的機制來保持一致性和穩定感的人就面臨著失去依靠的風險。而穩定惟一真實可靠的源泉就是一種強烈的內心信念和適應變革的意愿,以及應時調整改變除核心外一切事物的做法。人們不可能準確地預料他們將去哪里,他們的生活將如何展開,特別是當今天的世界變得不可預測時。認識到“你是誰”要比知道“你要去哪里”更為重要,因為“你要去哪里”幾乎肯定是要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