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是我國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的難點,加強校本教研,對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教師專業化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校本培訓的內涵,指出了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途徑和策略。
[關鍵詞]校本教研 農村教師 專業化發展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毙1窘萄惺且孕抡n程理念為導向,立足學校,建立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研究和解決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為重點,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宗旨的教學研究活動。加強校本教研,對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教師專業化應具備的素質
美國卡內基財團組織的“全美教師專業標準委員會”倡導《教師專業化標準大綱》,這是一份迄今為止最明確地界定了教師“專業化”標準的文件,它明示了如下制定專業化量表的基本準則:(1)教師接受社會的委托負責教育學生,照料他們的學習——認識學生的個別差異并作出相應的措施;理解學生的發展與學習的方法;公平對待學生;教師的使命不停留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2)教師了解學科內容與學科的教學方法——理解學科的知識是如何創造的、如何組織、如何同其他領域的知識整合的;能夠運用專業知識把學科內容傳遞給學生;形成達于知識的多種途徑。(3)教師負有管理學生的學習并作出建議的責任——探討適于目標的多種方法;注意集體化情境中的個別化學習;鼓勵學生的學習作業;定期評價學生的進步。(4)教師系統地反思自身的實踐并從自身的經驗中學到知識——驗證自身的判斷,并不斷作出選擇;征求他人的建議以改進自身的實踐;參與教育研究,豐富學識。(5)教師是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同其他專家合作提高學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長合作推進教育工作;運用社區的資源與人才。
二、校本教研的內涵
校本教研的核心目標是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主要活動形式是行動研究?,F代學習理論認為,人的智慧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性智慧,理性智慧可以用語言表達,通常說的知識就是理性智慧;另一種是實踐智慧,實踐智慧不可言傳,只能意會,因此不是通過一般意義的學習所能獲得的。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不但要有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知識的支持,更要靠實踐智慧的發展,這種實踐智慧就是“學科——教學”知識。教師的實踐智慧要靠實踐,靠實踐經驗的積累,靠“自悟”,即對自己行動的研究和反思。校本教研是解決教師的實踐智慧問題的行動研究,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梳理出來,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歸納出解決問題和改善現狀的方案,然后用實踐去驗證,結合教師間的學科研討活動,輔之以專業理論學習和專家引領,促進自身教學行為的改善,提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基于校本教研的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
1.制度保障
建立科學、高效的制度是校本教研能否規范實施的首要保證,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
(1)校本教研領導小組、教研組、備課組管理制度。農村學校要制訂有關部門的活動常規管理制度,對活動的計劃、時間、地點、人員、內容、效果、評價等做出明確的規定,要有處室具體落實、檢查,以保證校本教研的效果。
(2)教師教學研究制度。建立健全教師教學研究制度是構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核心。教育教學研究制度為教師反思、交流與互助提供了平臺,也為教師展示個性、表達思想的提供了舞臺。主要應包括理論學習制度、教學反思制度、二次備課要求、行動研究制度(小課題研究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教學質量分析制度、教學內部交流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聽評課制度、傳幫帶制度、觀摩課(達標課、示范課、公開課、研究課)制度、經驗交流制度、課題研究推廣制度等。
2.專業發展與評價
(1)農村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目標。農村學校領導和教師一起研究討論并確定出切實可行的“科教興教”規劃和校本教研的遠景、近期目標,主要內容應包括:農村學校實施新課程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對農村學校教師專業水平的要求、每一時期(學期或學年)校本教研的主題內容、活動形式等。
(2)教師個體專業發展計劃。農村學校領導在指導幫助和審核時,本著“發展與提高”的原則,針對教師各自的需求、年齡、水平以及其他具體情況具體要求,保證制訂的目標能對教師自我發展起到激勵促進作用。
(3)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農村學校構建教師自我體驗式的發展性評價,在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途徑、評價方法實行多元化,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如定期組織各種校內外交流展示活動,為教師搭建自我展示平臺;教師間相互評價;領導點評、師生互評等。同時,還應建立健全的評價制度有:教師校本教研評價制度、校本教研成果評比與推廣制度、教師評價制度、課堂教學評價制度、教學成果獎勵制度、基本功達標考核制度、教師成長記錄制度等。
四、基于校本教研的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
1.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優勢,確保校本教研的落實
農村中小學的學科教研組,教研活動主要是面向培養合格的教師,夯實基本功,提高基本教學能力。主要應引導農村學校開展學習、研討教學常規活動;指導開展觀摩專題性示范課例的互研互學活動;運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教學設計技術優化教學過程,通過開展說課、上課、評課,匯報課、教研課、優質課活動,增強教師綜合素質,提高教學效果;引導教師圍繞最需要、最迫切解決的某些重點、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收集資料,整理思路,建立教研專題,開展以行動研究為主的課例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豐富活動內容,充實活動形式,提高活動實效
不同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對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應結合農村學校特點和教師成長需求,有計劃開展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以促進形成一種具有濃厚學習與研究氛圍的學校文化、教研文化。
(1)每周例會。教研組活動要堅持“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定內容),會上讓教師暢所欲言,表達個人的觀點、看法、意見和建議,組長做好詳細記錄。
(2)“三課”活動。每位教師按要求上好“三課”。匯報課、優質課、研究課,按“說課-上課-評課”進行,倡導能上反饋課。同課異構:就是對同一教學內容,不同教師從不同角度進行設計和教學,分析得失。同課多輪:就是一位教師對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班級進行調整和改進,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教案及評課記錄存入教師個人檔案。
(3)專題研討。專題研討活動包括研究課,經驗交流、問題探討、情境分析、失誤反思等,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師徒結對。充分利用農村學校領導、高級教師、骨干教師幫扶年輕教師,促進雙方互助,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5)任務式評課。就是每位聽課教師各帶著不同任務,多角度進行觀課、評課活動。基本流程為:預定關注點——多角度觀課——分項評析——多項交流——共同提高。課前,先由聽課老師確定具體任務,確定其關注某兩項教學技能或某些理念的滲透情況,集中聽課后,評課時各人就其關注點進行深入評析。實現對課堂教學進行全方位的評析交流,提高觀摩、評課實效。
(6)集體備課。要切實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有條件的農村學校或教研組、備課組可實行“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后反思、教案復查”的備課制度;小規模農村學校或教研組可實行“共同確定研究課例或主題——個人思考,中心發言——相互交流,形成共同解決方案——同上一課,共同觀摩——解剖“麻雀,診斷問題——反思提高,表達成果”的集體備課制度。
3.尋求專業引領,推動校本教研深入開展
在校本教研活動過程中,只有注重專業引領,才能為校本教研提供方向指導和學術支持,使校本教研得到實質性進步和持續性發展。
(1)家專題報告和講座。專家專題報告和講座可以多種多樣,其一是播放專家講學錄像和教學錄像:通過專家報告,向教師傳輸前沿信息,讓教師了解課程與教學的現狀,讓理論走向實踐。其二是教研室的理論指導和教學現場指導活動。教研員結合農村學校需要作專題報告,或深入各中小學進行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研討活動,幫助教師提高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能力。其三是校內專題講座,由高級教師、骨干教師輪流主講,主講人發言后由教師提出問題,共同研究。
(2)開展課題研究。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市、縣教科研課題。以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加強理論學習,促進科學理論轉化為教學成果,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已有的經驗,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4.重視教師個人反思活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個人反思是教師個體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自我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不是簡單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只有自我反思,才能主動研究,才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
(1)“案例與反思”研討,通過案例與反思不斷促進教師的反思,讓教師在案例分析與反思中接受與時俱進的課改觀念,并用以指導教學。反思內容分五個部分:精彩回顧、理念剖析、作業情況、教育摘錄、教學隨想。使教師在反思中逐漸形成在研究狀態下進行教學的職業生活方式。
(2)教學敘事。教學敘事就是“講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通過教師對教育教學事件進行追憶評析,剖析學生或教師的成長歷程。讓教師透過成長個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養成時時留心教育教學的習慣,促進專業不斷成長。
(3)教后記(教學日記)。并擇優匯編“教學反思集”,以激勵教師勤寫教學反思,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每周一篇反思日記,每月一份案例分析,每月一個教學敘事,每個學期一個校本課題,每個學期一節研究課。
總之,教師專業化是當代教育發展的趨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校本教研的目標之一。時代的發展對教師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教研是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主要陣地、是落實教師的主體地位、提供教師發展空間、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S].十七大報告,2007,(10).
[2]李秉德.我對教師專業化的一些思考[J].教育科學,2002,(7).
[3]傅建明.校本課程開發對教師專業個人的沖擊[J].教育科學研究,2004,(9).
[4]高峽.校本教研的發展與面臨的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05,(9).
[5]劉世星.校本課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探索[J].全球教育展望,2007,(9).
[6]蔣偉鋒.學習型社會與職業教師專業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04,(11).
(作者單位:浙江省縉云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