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諧課堂具有真實性、有效性、自主性、交互性、創生性等基本特征。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可以從評價主體的準確定位、評價的內容和方式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多元化 政治課堂 和諧
《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指出:“要把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放在突出位置。評價要全面客觀地記錄和描述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情況,注重考查學生的行為,特別關注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表現”,“要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評價,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態”。
根據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和高中思想政治課標的指導思想,建構和諧思想政治課課堂應該實施多元化評價機制,充分展示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多元化評價機制的基本含義是改革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側重于學生的參與性、過程性和情感性的評價機制。《標準》關于評價的基本理念是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多元化評價是重視思維的廣域性、深刻性和創造性的評價,是注重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的評價,是兼顧“過程與結果”的全面評價,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從而體現出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而這些恰恰是和諧政治課堂的重要特征,直接制約著高中思想政治課和諧課堂的構建。那么,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我認為多元教學評價、構建和諧課堂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定位評價主體,共建和諧政治課堂
傳統教學評價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在評價中處于被動地位,以致出現了評價的片面性、主觀性等問題。而基于新課程下的和諧政治課堂所需要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主體是多元的,提倡把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以及社會相關人員的評價結合起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政治學習。教學評價不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兩者之間的交互過程,充分體現了全面、客觀評價學生的指導思想。將多主體有機地結合起來的多元化評價能夠更好的從多角度提供給學生學習和發展狀況的信息,幫助他們全面地認識自我。同時,也提高了評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充分體現出評價中師生、師長和生生關系的協調發展。
學生自評由學生針對自己某一階段的學習行為習慣、興趣、傾向,學習政治的感受等進行反思和自我監控,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調節能力,成為學生促進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學生互評的過程是交流和學習的過程。同學之間通過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優點,不斷取長補短增強自信,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這不僅能激起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給學生制造了更多表現、展示自己及獲得成功的機會,進而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豐富評價內容,完善和諧政治課堂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在復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會發生多方面的變化。基于和諧政治課堂的多元化評價的內容,既包括學生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又包括他們的思想發生積極變化的過程,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保證學生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換言之,評價內容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等顯性維度,還要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隱形維度。評價內容應該由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擴大到能力、興趣、態度、方法、特長以及身心素質等,應該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綜合的評價。
首先,對知識、技能目標的評價,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政治理論觀點和原理還要求其掌握應用性知識及其操作規范,注重考評學生對知識意義的實際理解和把握。其次,對能力目標的評價,應組織開展相應的活動,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綜合表現,進行動態、全面有側重的評價。再次,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評價,既要堅持正確的價值標準,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關注學生情感和態度變化的取向。評價應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到促進達成教育目的作用,通過評價來促進每一位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全面、能動地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甄別學生的學習水平或智力發展水平。
教師可以通過在學生學會思考和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發展過程和進度,以適時決定怎樣教和教什么。傳統評價內容注重的是終結性成績的差異,一紙定終身。新課程所需要的評價,要求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既要關心結果,更要關心過程。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總體上就是多視角的評價內容和結果,綜合衡量學生的發展狀況。如平時學生學習成績的測驗、學習的行為、興趣、態度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等等。
三、多維評價方式,優化和諧政治課堂
新課程要求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考試只是其中的一種。評價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這就要求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例如,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表現是感興趣、疑惑還是厭煩?對老師要求完成的任務是信心百倍還是底氣不足?如果教師抓住了師生交流的最佳契機,適時運用語言、表情等手段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就能使師生互動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多元化的評價有助于師生互動,優化和諧政治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是科學發展的一大進步,然而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政治學習的唯一標準,卻有悖于教育的目標,因為學生學習過程涉及到許多復雜的因素和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很難用一張試卷、一個量化的分數去衡量。因此,評價方法應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書面與口頭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另外,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在和諧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要盡可能給學生在放松狀態下暢所欲言的權利。對于課本上的知識點,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從感知、概括到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引導他們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立觀點,不搞唯一答案,不強行灌輸。這樣,學生才敢吐真言,真誠交流,真正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
建構和諧課堂要兼顧重結果和重過程的有機結合。傳統評價往往是重結果而輕過程,從而導致片面追求分數,忽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現象。所以,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構建和諧課堂的實踐,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兼顧過程和結果的全面評價。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在教學設計中既善于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又善于展示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得到訓練和提高。政治課堂是傳播政治知識和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陣地,多元化的政治學習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的保證之一。因此,實施多元化評價,構建和諧高效的政治課堂是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有效支撐平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2]明慶華.論和諧課堂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06,2.
[3]劉修春.思想政治課教學論[M].大連出版社,2000.
[4]徐貴權.走進高中新課改[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
(作者單位:山東東名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