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語文教學如何尊重差異,彰顯個性,實施小班化分層教學的目標分層、施教分層、評價分層、作業分層。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 分層式教學 個性化教學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開發他們的潛能,發展個性。因此,有必要在小班化語文教學中開展“分層式個性化教學”,它會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
一、實踐與探索,尊重差異,讓每個學生都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是一種普遍存在,主要是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過程的差異。而在學習領域里的差異,主要是智力差異、原有水平的差異和認知方式的差異。小班化教學不僅保留了班級授課制的優點,而且打破了傳統編班方式和課堂教學模式,使其能更好地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特別是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小班化教學為解決學生的學習差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小班化教學中,實施有差異教育的思路才能得到更為完全的落實。
1.目標分層,把握水平差異
智力、原有知識水平和認知風格三因素決定了學生在認知方面的差異。考慮到這三因素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總是綜合表現出來,我們根據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在學習上所花的時間、家庭的學習環境等方面初步將學生分為A、B、C三類。A類,學習興趣濃厚愛好廣泛,求知欲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習成績穩定;B類,智力因素尚好,學習興趣有偏差,成績不夠扎實,但有向上攀升的潛力;C類,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相對差些,學習上感到吃力,成績不理想。教師應將統一的教學目標按不同層面學生的不同情況重新設計,或提高難度,或降低要求。再將教學過程的重點、難點分解實施,設計相應的問題或練習。
2.施教分層,解決接受差異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對于A類學生,我們給予自學機會;對于B類學生,自學加上老師適當的點撥;對于C類學生,則由教師扶持或由A類學生幫助其主動學習,使他們有不斷鞏固的機會。教學中,通過分層次提問和練習、小組學習,進行訓練和鞏固。在分層施教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對A、B類學生的個別輔導,包括能力、情感、心理等各個方面。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應始終關注,細心輔導。分層施教中,往往涉及到個別輔導問題。布盧姆指出:“個別學生要達到掌握的水平可能需要類型質量不同的教學,其結果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學到同樣的教學內容,達到同樣的目標。”因此,“當學生的掌握程度告訴老師有些學生對課程的掌握存在錯誤與困難時,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
3.評價分層,淡化橫向差異
小班化教學更強調絕對評價,提倡將慣用的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向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轉變,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著眼于與同學之間在學習上相互不健康競爭。如教學《夏天》一文時,我請學生讀“湖里,小魚擺著尾巴游得多高興”一句,王超小朋友(屬于B類學生)站起來十分投入地讀了一遍,可是漏了“游得”二字。看他那認真樣兒,你能忍心直接告訴他少讀了兩字嗎?我就說:“哎呀,你剛才讀得太高興了,所以少讀了兩個字,再讀一次好嗎?”于是,他又很有感情地正確地讀了一遍,博得了全班熱烈的掌聲。此類情況很多,時間一長,學生也潛移默化地學會了從欣賞的角度評價不同水平的同學。如學生會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說“XX讀得很流利,比以前有進步,只是……”對學習一般的同學說“我覺得XX很好,他發言時聲音響亮、很大方,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意見……”而對學習表現較好的同學說:“我覺得XX的朗讀非常有感情,讀出了……的語氣”……學生能如此自然地做恰如其分的評價,讓我更深深地認識到真心實意地欣賞學生,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一片溫情,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當學生也能體會如何去尊重同學之間存在的差異(也許他們還沒有這種尊重差異的意識),我們教育才真正是人性化的。
4.作業分層,消除成功差異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同樣,一個班級學生由于其智力水平、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生活環境的差異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如果我們不顧學生的個體差異而作統一要求,只能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而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語文家庭作業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設計。如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西湖》可以設計A、B、C三類家庭作業:A類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B類介于A、C兩者之間;C類偏重綜合能力的運用。由于難度適宜,同學們都樂意完成作業,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二、彰顯個性,讓每個學生都有更強勁的發展態勢
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給學生一個相對寬松的空間進行發展,才有可能彰顯學生的個性。個性的形成與教育密切相關,教育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1.提供學生表達獨特感悟的機會有助于個性的形成
語文學習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綜合實踐活動,“一千個觀眾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對文本多樣化的解讀,集中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的確立,有助于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轉變為探究式、合作式。因此,我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贊賞學生具有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表達,以達到學習目標整體化、學習過程個性化、學習評價多元化的目的。在小班化教學中我們更注重為學生創設了發揮其真實個性的機會。
2.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樣化解讀有助于個性的發展
作為教育價值評價的對象,學生是一粒粒飽含生命希望的種子,是一個個充滿思想活力的生命。對于這些具有世界上最大豐富性和主動性的生命,教育者必須承認每位學生所具有的獨特性,要用持續發展的眼光對待他們,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創造各種條件,為學生發展其閃光點提供舞臺。教學的過程應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及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的、尊重學生不同個性和對文本不同理解的教學環境。《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綜上所述,“分層式個性化教學”即適應差異又促進發展。讓每個孩子真正在學習主人的位置上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在小班化教學實踐中,我們不斷尋求一種“適合孩子成才的教育模式”,努力營造自由快樂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興趣去學習,使學生受到激勵、鼓舞、感化,點燃了求知的火花,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情感體驗,得到和諧自由地發展,使其快樂活潑地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旗伊敏河鎮第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