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行數學閱讀教學,是教師通過掌握課堂數學閱讀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學教學 教學閱讀 閱讀能力培養
中職數學課怎樣上是教師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于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增加了數學教學閱讀課的環節。要進行數學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在思想上明確為什么要進行數學閱讀教學,要明確數學閱讀教學的現實意義和教育價值;其次,要掌握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一般性理論;第三,掌握課堂數學閱讀教學的模式和策略。
一、數學閱讀教學的現實意義
1.加強數學閱讀教學是未來社會對數學教學的客觀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學教學也必須教會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多的地方需要作為社會成員都要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如能看懂某些產品的使用說明書等)。教會學生自學是學校教學中的重要任務。自學以閱讀為基礎,加強數學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必須而有效的途徑。
2.加強數學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數學閱讀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通觀當前數學教學,普遍采用的都是“講授—練習”模式,該模式有很大的優點,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較多的信息。對那些有學習惰性和自學能力差的學生,這種模式的優越性特別明顯。
首先,課本內容具有相對完整性,數學閱讀具有可重復性(教師講課不可重復),學生通過數學閱讀可糾偏(對不準確信息或偏接受信息)和補漏,從而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第二,數學閱讀可以使學生受到規范語言熏陶。第三,數學閱讀拓寬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息渠道。當前我國數學教學仍以“講授—練習”模式為主,學生取信息的主渠道是聽教師講數學,通過聽覺接受信息;而數學閱讀是通過視覺接受信息,學生學會數學閱讀實際上就增加了接受信息的渠道。
二、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一般性理論和方法
數學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的模式:由靜止的閱讀材料轉化為教學問題解決,實現閱讀能力水平的遞進,如圖1-1所示。

感知數學問題階段:閱讀理解經歷認、述、析、聯水平的發展。認即是認讀、確認教學問題;述即是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認讀的內容;析就是對認讀內容進行分析;聯就是把認讀的各個信息聯系起來,以及對信息作出聯想。形成數學問題階段:閱讀理解經歷析、聯、悟水平的發展。解決數學問題階段:閱讀理解經歷悟、研水平的發展。
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方法分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如圖1-2所示。


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有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有這樣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激發學生看書的愿望,通過閱讀能力的測試,使學生了解自己閱讀能力的原始水平。第二階段,從數學的學科特點出發,教給學生教學閱讀的方法,教師編寫閱讀提綱,讓學生“按圖索驥”。第三階段,學生尋找閱讀問題,歸納整理閱讀要點,了解自己閱讀能力的原始水平,完成閱讀任務。第四階段,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行為和能力進行評價,向自己提出新的閱讀水平要求。數學閱讀能力和評價目的是為了教學增值,激勵學生向新的閱讀水平奮進。
三、數學閱讀教學的模式
進行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地進行數學閱讀的能力。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這說明“教”是手段,“不教”才是目的。我們看看數學閱讀教學的階段和過程。
(1)教師師范領讀階段,是閱讀入門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傳授閱讀方法。此階段教師要邊領邊讀邊解釋、概括,對重要的數學術語、關鍵字句、式子、符號等,要用重音讀,甚至反復讀,進而提出理解、記憶要求的方法,同時還要用自定的不同符號做出標記(如:“!”注意、“?”難點、“*”重點、“△”關鍵等)。如正因數積的對數等于各因數對數的和。教師領讀后,要學生把課文粗讀一遍。領略一下看書、做標記的好處,而且要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全體同學的閱讀收獲給予充分的肯定。(2)出示提綱——導讀階段,此階段是在學生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開始帶著問題和任務的獨立閱讀階段。(3)制定計劃——自讀階段,此階段是在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養成了閱讀習慣,并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閱讀計劃一般先由開始的一小節制訂一次給出,逐步過度到一單元制訂一次。
需注意的是,在學生按計劃閱讀時,要求他們做到“三讀”——粗讀、細讀、精讀;重點內容做到“三會”——會口述、會筆寫、會舉例。
閱讀教學應該是一種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系列活動,各個環節有聯系也有區別,針對環節特點,強化各個環節。
環節一:預習。預習中的閱讀活動主要是通讀、注點、質疑。環節二:上課。課上閱讀指導主要掌握設疑、導讀、講析幾個要點。環節三:作業。一是要求學生做作業前重新閱讀當日所學,不匆忙做題;二是認真審讀題意,讀懂題意,理清思路;三是對照例題,掌握作業格式;四是檢查作業,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抓好這一環節,有助于促使學生形成認真細致的良好習慣。環節四:復習。復習的主要內容有:課文、課堂筆記、作業及相關的輔導材料。環節五:評價。教師要對學生閱讀的結果做出評價。
在數學閱讀課的教學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對知識能靈活運用和掌握;在數學閱讀課上教與學中做到和諧統一,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遼寧本溪市化學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