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本文分析了語文教學的現狀,探討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語文教學 教學質量 教學現狀
語文教學應該注意實際質量的提高,要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教會學生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提高創新能力。同時也要改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語文教學的現狀
多年來,中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現象一直困擾著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無論是從事語文教學研究的理論工作者還是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為改變這一令人憂慮的局面付出了艱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因為語文教學存在著一個長期性全局性的失誤,那就是“以學生研究語言取代了學生學習語言”,也就是說,語文教學長期以來被當做了一門知識性和純理性的學科來教,過多的知識傳授和理性分析,削弱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學習和感悟。
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途徑
語文教學進行得好不好,關鍵要看教學質量是否提高上去,只要我們跳出了為應試而授課的舊框子,找到學習語文的新路子,語文教學的“面目”就會可愛起來。
1.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語文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又不斷變化的平等對話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關鍵因素,他是活生生的人,在學習中他受思想、動機、情緒、情感及個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不斷發生變化。如果教師過于強調師道尊嚴而忽視學生尊嚴,人為的劃上師為師、生為生的界線,造成師尊生卑的的師生關系及師生人格上的不平衡。這不僅不能形成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諧關系,更不能保證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處于被動地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學生兩種意識:一是主題意識,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二是民主意識,新課程標準指出:“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只有教師在尊重每個學生的尊嚴和價值的前提下,極力贊賞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才能逐漸形成平等合作的關系,學生的學習主體才能得到激發。
2.在語文學習中教會學生學會感悟
所謂“感悟”,是指人們接觸外部事物后有所發現有所感觸而領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語文課文閱讀中的“感悟”是學生憑借對語言機器語境的直感,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心理過程,是意會。因而感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就能獲得的,只有讓學生潛心讀書,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實現。漢語是一種表意的語言,它的許多妙處往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遇此情況,教師如果搞繁瑣分析,硬性灌輸給學生一些自己或教參上的理解,一堂課下來,學生記住的只是有關課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都不見了。
重視感悟體驗有利于語感的培養。語感是一種直覺的語言思維現象,是人頭腦中深層言語結構水平的“外化”表現,是在長期的閱讀活動和規范的語言訓練中逐步養成的一種帶有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領會語言的綜合能力。在課文教學中啟發學生讀通讀懂課文,對學生的心理、情感、思維有所觸動,使課文的語言、情感、文字在學生心中沉淀,久而久之形成文化基礎,形成思想意識,學生的語感將會變得更加敏銳。掌握感悟必須以充分地“讀”為前提。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則能悟”。都是為了強調“以讀為主,以讀促悟”。讓學生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用內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就能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內容,從而使自己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和思想境界上的提高。
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好的課堂紀律一般被認為是:課堂安靜,學生認真聽講,不隨便發問,不做小動作。遵守這些規則的學生被認為是守紀律的好學生,而不遵守這些規則的學生,哪怕他聰明伶俐,成績良好,老師也往往對其感到頭疼。在創新教育的今天,這種傳統的課堂紀律已經不能適應當今語文教學的需要和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它不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的性格,不能使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和獨立探索問題,抑制了學生想象的自由發揮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21世紀的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隨著時代的不同,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素質的不斷提高,那種“老師講得天花欲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授課的方法早已過時。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只有改變自己的觀點,采取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使課堂達到省時高效,讓教師享受教學,讓學生享受學習,就必須讓學生在語文的課堂上“動”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實施大語文教育形式,把課外知識與活動與課內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課本只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如是說。這也告訴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要唯課本論,不要把其當作教材的全部。如果老師只是把“例子”(課本)講解分子得明晰透徹,卻不讓學生去接觸生活實際,不去從生活中采掘大量鮮活的知識,不去做適量的“習題”,那么,學生也不可能把所學的知識遷移為能力。所以,我們要以課文為語文教學的例子,適當增加一些時事知識,及時滿足學生的隨機需要。增加課外閱讀量,力求壓縮講授課本的時間,盡量地多給學生一些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機會。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課外活動應該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如果沒有處理好語文教學和課外活動之間的關系,就無法把語文學科教好。現在很多學校里,語文學科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學生課余用于學習語文的有效時間幾乎最少。而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決定了不能僅僅靠課堂教學來完成,必須以課外活動為依托,這個矛盾不解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話。
5.評價的作用
評價方式的設計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僅憑學生的學習成績或某方面的特長來評價學生很不可取。在語文教學中應采取正確、科學的評價方法。在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教學活動中及時用激勵性語言評價,關注學生的自我反思、同學間互評、家長評價。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資料和考試進行分析,提出建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語文是最需要傾注情感的一門學科,其中也蘊含了豐富的情感教育資源。很多學校組織學生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質量,優化學校課堂、家庭和社會的組合,拓展學習的時空,為我們對“課堂為主”的理解和實踐操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如果我們能從對理論的理解把握上系統全面些,在實踐上從客觀需求出發,按教育規律辦事,構建新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新的教學模式,強化語文教學的務實性和開放性,語文教學將會出現新的希望和曙光。
參考文獻:
[1]童慶炳.語文教學與人的建設[J].教材與教法,2000,12.
[2]田良臣等.語文教學的新途徑[J].教育科研,2001,06.
(作者單位:河北深州市辰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