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我國的外語教學活動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雖能熟練地再現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有效地控制學生進行各種教學活動,但缺乏組織語言交際活動的能力。由于高考的導向,在中學教學中一度忽視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努力探索中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已顯得相當重要了。
[關鍵詞]中學英語 口語交際能力 能力培養 重要性 策略研究
一、研究課題的提出
目前中學英語教學存在以下特點:(1)教師講解多于學生操練;(2)英語課堂教學中,使用英語的比例較低,一般中學僅占用24%;(3)中學英語教師對各種教學法的態度以語法翻譯法的認同度最大,因此,大部分中學英語教學的方法基本帶有翻譯的特點。教學側重點是語言本身的知識的傳授,盡管學生花了很長時間學習英語,但他們中絕大部分仍然張不開口,無法應用在實際交流中。
一個時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知識傳授比重較大,語言實踐不足,這是導致學生學了幾年,卻不能運用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現狀,在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學習和情況調查之后,筆者開始了“中學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從而獲得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中學英語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的根本問題仍沒得到徹底改善。“啞巴英語”是困惑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的一個難題,也是外語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癥結。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有:
1.教學觀念的制約
回顧歷史,我國從文革起直到改革開放的初期,幾乎全社會都會認為,不學ABC,照樣開機器。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外語教學無從談起。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思想有了根本的轉變。但人們的認識是否完全到位,還值得懷疑。
2.社會需求的約制
為什么英語口語教學水平大城市比中等城市好,中等城市比小城市好,而小城市又比農村好呢?這是大環境的作用。在農村或相對偏僻的不發達地區,學了英語,你不但找不到用武之地,甚至連使用外語的氛圍都感受不到。因此,能產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動力嗎?有些東西百聞不如一見,從報紙、電視、收音機里人們雖然能讀到、看到、聽到英語及對英語學習的一些報道,但這和置身其中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當你置身于一些大城市的英語角時,你會不由自主地被那濃濃的英語學習氛圍所打動。
3.培養目標的制約
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口語人才?四年大學學完后算不算人材了?英語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究竟能做些什么樣的口語工作?這些很少有人去理會。人們只關心他們學了多少語法、詞匯以及能夠通過一個什么等級。
4.民族傳統的制約
服從、尊重、忍耐和克制,這些我們一直引以自豪的傳統美德對學生能否消除疑慮,大膽暢述自己的看法,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或不可忽視的影響的。
5.教師素質的制約
在教學一線的老師都知道,要想使學生重視某門學科,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中所規定的要求,首先得讓他們對這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而產生這一濃厚的興趣的前提是,學生必須敬重老師的人格,佩服他的學識,甚至欣賞他的特長及言行。因此,教師至少應具備三方面的素質:
(1)高尚完美的師表形象、穩定獨特的人格魅力。要讓學生佩服你、崇敬你。
(2)厚實精湛的學科知識、靈活先進的授課技藝。要讓學生相信你、羨慕你、并被你吸引。
(3)豁達開明的廣闊胸懷、和藹幽默的待人風格。
有了以上三項素質差不多就決定了學生對你這門課是否有興趣了。
教育部制訂的英語課程標準(2001年7月出版)提出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任務,其中一句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我們也知道,學生學好口語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消除疑慮,增強開口說英語的自信心。如果不具備以上素質,你憑什么去激發學生對你這門學科的興趣?你又有什么能耐去消除學生的疑慮,增強他們的信心呢?
6.教學用書的制約
教材對口語能力的制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校本課程的開設除要滿足高考的需求外,對提高學生聽說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為什么許多學校要選新綜合英語或牛津英語呢?這是因為他們的詞匯量大,而且語言更加貼近生活。
三、口語交際能力的認識誤區
從一般意義上說,交際能力是一個人運用各種可能的語言和非語言(如手勢,面部表情等)手段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能力,它包括四個方面:語言能力,篇章語言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和應付能力。可見將交際能力單純理解為口語交際能力,并由此認為一個學生口語好,英語交際能力就強(這是一些外籍教師常犯的錯誤),極易導致交際中忽視書面語交際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使學生忽視恰當的語言使用規則,從而無法在適當的社交場合恰如其分地運用好某種語言交際能力。
我們應該認識到交際能力是一種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其實質就是要培養他們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四、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提高的策略
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知識,另一方面是使用。知識是使用的前提,盡管這種知識可能是不明確的,而使用是知識存在的體現。足夠的語言知識可以幫助語言使用者在恰當的場合使用語言。沒有大量的“輸入”(input),即語言知識的積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交際”。當然,過分強調語言知識,而忽視語境的作用和跨文化意識等也達不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因為非語言知識的缺乏往往導致口語交際的不貼切或缺乏深度。
適當強調口語交際中非言語交際方式這一面,不僅不影響口語交際的質量,反而可以幫助提高語言表達的順暢程序,從而達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中學生學英語的主要陣地在課堂內,因此,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能否提高主要也取決于課堂內的教學活動。而課堂教學主要有聽力、對話、課文、詞匯、語法教學及相應的練習等。
總而言之,在口語教學時,我們應該分清交際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之間的區別,明白語音語調的標準不一定代表一個學生具備了較強的的口語交際能力,口語優秀的教師也不一定能教好口語,同時我們還要重視副語言功能對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所起的積極作用,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消除疑慮,轉變觀念,加強口語能力的培養和考試成績并不矛盾,因為說和寫一樣,都是信息的輸出,沒有信息的輸出是談不上交際的,再說局面語也越來越趨向口語化了。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三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