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社會聾啞兒童的教育,單純依靠學校力量是不能滿足的,全社會都應該關心聾啞兒童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對愚昧型聾啞兒童的社會指導更為重要。社會上還有一部分既聾又啞又呆又廢的社會聾啞兒童,都要給予一定的社會保障。筆者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聾啞兒童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聾啞兒童 求學心理 心理分析
搞好聾啞兒童的文化職業教育,首先應了解和掌握聾啞兒童的求學心理狀態,然后,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和發揮他們的專長,輸送文化專業知識,使他們真正成為殘而不廢,具有一技之長的社會勞動者。
在我校二○○五年的秋季招生中,對衡陽市管轄的七縣五區的七至十五歲的二百六十名兒童,進行了文化考核,智力測定,五官檢查,年齡分組,家庭、社會的文化調查,根據考核調查資料,對二百六十名聾啞兒童的求學心理狀態分成五種形態。即朦朧型、放朦型、幼稚型、穩定型、愚昧型,通過五型的綜合分析,對以下五個問題作了初步探討。即:(1)聾啞兒童的最佳入學年齡問題;(2)聾啞兒童的最佳學齡期問題;(3)聾啞兒童的學制以及文化職業教育問題;(4)殘余聽力對聾啞兒童的智力開發影響問題;(5)聾啞兒童與家庭社會的關系問題。
文章淺析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我們每個特教工作者分析探討,達到認識了解和掌握聾啞兒童的求學心理狀態,指導社會、學校、家庭對他們的指導性教育。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需要科學、需要知識、需要多方面的人才,而知識的起源和人才的挖掘途徑,學校是第一源泉。
一、指導思想
江澤民同志提詞:“特殊教育,造福后代”。喬石同志指出:“要抓好殘疾人的就業和教育兩個環節”。辦好聾啞盲學校,是落實黨對殘疾人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聾啞盲學校培養的對象是聾啞盲兒童,使他們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具有一技之長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搞好聾啞兒童的文化職業教育,首先應了解和掌握聾啞兒童的求學心理,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和發揮他們的專長和輸送文化知識,使他們真正做到殘而不廢,具有一技之長的社會勞動者。至此,對我衡陽市管轄的七縣五區七至十五歲的二百六十名兒童的求學心理作如下淺析。
二、調查方法及對象
我校二○○五年的秋季招生期間,實地調查考察二百六十名聾啞兒童,逐個進行語文、數學、智能、模仿、記數、體格和五官特檢,對致聾的類別,殘余聽力的多少,測試,智能的分數,各年級的不同。社會、家庭文化素質程度進行分型分析。
三、調查內容
根據聾啞兒童的測試分析表,(表一)分為五型進行分析,即:朦朧型、放朦型、幼稚型、穩定型、愚昧型。

四、聾啞概念
社會上既聾又啞的成年人,俗稱“聾啞人”或“啞巴”,既聾又啞的兒童,稱為“聾啞兒童”。其原因分為先天性聾啞和后天性聾啞兩大類,其智力與殘余聽力有關(見表二)。先天性耳聾多由于妊娠期母親患有某些傳染病或服某些藥物中毒而影響胎兒內耳的正常發音,致耳蝸畸形或缺損。后天性耳聾多因幼兒期患急性傳染病或藥物中毒所致,造成嚴重的聽力損失,聽不見或聽不清語言,難以自然地形成聽—說系統,有的自然性或治療性地增強建立了一定的聽—說系統,由于得不到鞏固和增強,而成為人生中難以忍受的痛苦,即語言上的“啞巴”,聽力上的“聾子”。

聾啞人的發音器官絕大多數是正常的,大腦的機能是健全的,其語言障礙是由于耳聾造成的。由于耳聾不能接受語言及其他音響的傳導信息,難以正確調節自己的發音器官的發音動作,所以不能在自然的條件下學習和運用語言。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后天性耳聾的兒童,所患致聾疾病的不同(除藥物所致外)可使大腦及發音器官發生功能性和器質性的改變,這就是我們招生中所見到的耳聾性癡呆、傻以及其他身體方面有殘疾的聾啞兒童。同時我們千萬不可忽視近親結婚的先天性聾啞兒童的聾啞性畸形。
1.朦朧型
朦朧型有稱“學齡前型”。在招生中我們做過這樣的簡單試驗:拿兩盒玩具(積木),分別放置兩張桌上,翻亂積木的排列秩序,將一個正常的同齡兒童與一個聾啞兒童,在同一時間內要求完成所拼積木的圖形,結果發現聾啞兒童次于正常兒童。另外用同一方法,將三歲的正常兒童與七歲的聾啞兒童拼積木,其結果,時間上要求相似。從試驗說明,七歲的聾啞兒童拼積木的智力發育相當于正常兒童三歲時期。但不可忽周圍生活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在我們調查的40名七歲左右的聾啞兒童中,發現80%以上模仿能力差,看圖表意模糊不清;10%左右雞、鴨圖片倒看;5%左右無法去接觸,極端幼稚,膽小怕人,無從談起有獨立生活能力,不具備上學條件,稱為求學上的朦朧型。
第一,家長和社會要重視和指導此型聾啞兒童多樣化的智力功能,促進他們感官功能和智力開發,培養他們的想象力;第二,要幫助聾啞兒童獨立去做一些事,培養和教育他們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第三,良好的個性培養,個性包括:素質、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理想、信念;第四,注意品德教育,偉大的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兒童最初獲得的印象,會使他終身難忘。”
總之,朦朧型兒童只能依靠家庭、社會(包括幼兒園)教育他們誠實、勇敢、團結、活潑有禮貌的優良品質,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入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放朦型
年齡在9歲左右,反應能力較快,各項測試較完整,在他們中間絕大多數是由于受家庭的影響較多。由于家庭寵愛,其中80%的孩子不愛勞動,不知獨立安排生活,而父母及其他人也樂于為他代勞,而產生一種嬌氣,在家庭中“高人一等”、“一切以我為中心”、“至高無上”、好動、好模仿他人動作、好觀察、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專心、無主張、無目的、檢查不合作;15%僅會模仿他人讀書寫字動作,由于年幼,活動范圍受家中的局限,思維能力差,僅會簡單的表情動作,稱為放朦型。
在教學中應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進行集中注意力的訓練,生活規律化,多鼓勵,少遷就,培養有一定獨立生活的能力。
3.幼稚型
根據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智力程度,上學的迫切性以及思維能力,有六十名年齡在十一歲左右,他們中間絕大多數僅受家庭的或周圍環境的影響。由于年齡小加之語言缺乏,阻礙與周圍環境的交往,僅受現象吸引。如鄰居小孩上學、兄妹的寫字動作、念書的形態,而產生一種極不穩定的求學心理,稱為幼稚型。認為上學背書包好玩、好奇,而對上學的概念模糊不清,看成是一種有趣的活動行為,模仿能力較為完整,記數、表意次之。其性格天真、活潑、無私,女孩子接近第二性的出現,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
在教學中應正面、嚴教、真實、靈活、模仿邏輯性要強,同時應注意女孩子個人生理衛生教育,培養和教育愛勞動、守紀律、講文明的良好習慣。
4.穩定型
五十名年齡在十三歲左右,在他們中間絕大多數有一至兩門特長,農民一般會干簡單的農活和家務,居民一般會織毛衣、做鞭炮等。接受能力較快,對本人感興趣的獨特事情反應敏感,上學念書心情迫切,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求學觀念。如:畫報、圖片,有一種追究的情緒,看到正常兒童上學行為,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有的長時間跟隨正常兒童去學校旁觀、偷視。有的甚至悔恨自己的缺陷,埋怨家長對自己的不理解。這型兒童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最佳階段,求學情緒穩定,尤其是無其他殘疾的聾啞兒童,由于他們大腦及發音器官屬正常范圍,殘余聽力的存在,思維模仿表意、記數能力完整,其智能是最好的。由有一種穩定的求學心理,并同時具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隨著年齡、體格、體重不斷增長、增加,所以也是職業教育的最佳階段。此型可稱為聾啞兒童人生中的第一黃金時代。但值得注意的是,性格孤僻、懶惰,女孩子第二性特征的出現,害羞性強,不愿意多參加集體勞動。
在教學中要求在輸知的同時,搞好職業教育。同時,不可忽視對聾啞兒童進行有關生理衛生教育的社會文明教育。
5.愚昧型
四十名年齡在十五歲左右的聾啞兒童,在他們中間絕大多數身高體大能做一般力所能及的勞動。不愿意與他人交往、愛獨立工作,喜歡干自己的事,性格粗暴、固執。他們由于失去專門的訓練和教育,思維及想象力一般是單純的。農村少數聾啞兒童在此階段,有的會駕手扶拖拉機,而不會其原理構造修理;有的會做木工,但不會繪圖、看圖;有的會做裁縫,卻不會裁剪原理;居民有的會修鐘表,卻不會鐘表的結構原理等等。他們絕大多數沒有上學念頭,稱為愚昧型。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少數個別流浪在街頭馬路上。
社會和家庭應給予他們一定范圍內的控制,因為他們沒有文化,沒有社會知識,但已開始走向社會,而且與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行為接觸,對社會上的勇敢和強暴、高尚和低級、友誼和義氣、誠實和欺騙,沒有辨別能力,因此社會要給予他們一定的閑而不休、做而不累、有動有靜的工作。
五、總結
1.聾啞兒童的最佳入學年齡期是:放朦型和幼稚型階段。男孩:9—10歲;女孩:8—9歲。
2.聾啞兒童的最佳學齡期是:穩定型階段。男孩:10—14歲;女孩:9—13歲。
3.聾啞兒童的學制以九年為宜,與文化職業教育相結合。
4.殘余聽力記數(H2),數字越小其測試各項智能指標越好。
5.各項測試指標的高低,與家庭成員的文化素質和社會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很大關系。(除個別的個體差異)
(作者單位:湖南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