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高水準的實訓基地,總體方案規劃非常重要。本文以“草原資源產業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為例,對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核心要素、建設程序、基地評價及最終方案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實訓基地 指導思想 建設程序
“草原資源產業技能人才實訓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是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為滿足教學、科研需要擬投資建設的大型教學實訓基地。該項目已被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列為“中央職業教育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為把其建設成為高質量、綜合型的示范型實訓基地,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提出以下建設思路。
一、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以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科學的辦學思想為指導。我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道路”的職業教育指導想和“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決定了我院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服務實踐教學為核心,與地方經濟相結合,與生產實際相結合,與學生技能培養相結合。
我院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是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的輻射功能、鮮明的地區、行業特色、創新教育功能的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為自治區高職實訓基地建設發揮示范作用。
二、基地建設的核心要素
實訓基地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依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而設計的一系列要素的統一體。我們認為,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場所規劃、設施設備定位、實訓教學方案、基地管理制度是保證實訓基地有效運營的核心要素。
1.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周濟部長指出:“當前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專業結構不適應需要和實踐能力較弱的情況必須迅速改變,提升學歷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如果說足夠的場所和先進的設備是實訓基地必備的硬件,那么,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則是實訓基地發揮其功能的必需軟件,是實訓基地建設的關鍵。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必須堅持專兼并舉的原則:專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學院在職教師通過培訓和到企業實習,幫助他們了解并掌握現代職業教育理論和職業教學方法,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術和技能,提高他們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能力;同時,可以使他們了解和熟悉學院的教學儀器設備和辦學特色,開闊視野,為真正成為“雙師型”教師打好基礎。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主要應作好四點:一是選準對象,在各高等院校、校外實訓基地、合作企業和有關單位,聘請有關專家、有實踐經驗的一線工程技術人員、技術能手和學有所長的教師,組成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二是幫助他們真正進入角色,采取多種方式,幫助他們熟悉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掌握現代職教理論和教學方法;三是用其所長,安排好他們的具體工作任務;四是尊重人才,把兼職教師和一切外聘人員,都真正看成學院改革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實訓場所規劃——建環境優雅的實訓園區
該基地計劃建在新校區,占地7畝,預計總投資2300萬元,建筑面積4500㎡,最終建成現代化的教學生產園區。實訓場所規劃中充分考慮了資源共享、環境衛生、綠化等因素,做到照明、溫度、濕度、通風等設施齊全,水、電、氣布置安全合理。
3.設施設備定位——代表發展趨勢的設施設備
該基地所配備的設施設備要能滿足教學生產的實際需要,代表行業的發展趨勢,技術上處于領先水平。
4.實訓教學方案——職業特色實訓教學方案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本地區經濟建設規劃要求的提高,一些國家人才培養目標從原來以基本技能為主轉向了以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為主。例如,德國明確規定高職學生要具備“關鍵能力”,包括業務能力、決策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等。實訓基地的教學目標應該定位在終身教育,定位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教育。為此,校企應聯合制定實訓教學計劃。
(2)體現技能培養的教材建設。一方面,要及時反映科學技術與行業的發展進步,不斷更新觀念和技術,隨時將新內容補充到教材中來。另一方面,應當注重實例的操作練習,注重可操作性。實訓教材編寫可采取“外選和自編”相結合的辦法,一般地說,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教材以外選為主,專業課特別是實習實訓類課程教材,以自編為主。要積極鼓勵專業骨干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同類學校同類專業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在深入企業了解實際情況并聽取教材編審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編寫適合需要的實驗實訓(含各種培訓活動的)教材。
(3)產、學、研互動教學模式。在實訓基地教學模式上,要產、學、研互動。加強教學與生產、科研的聯系,以生產和科研促進教學,將教學融入科技發展和生產建設,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5.基地管理制度——健全實用的基地管理制度
為保證實訓基地正常運轉,要做到崗位責任制度、考核與獎懲制度、人員培訓等制度健全;儀器設備使用、管理、維護等制度完善;實驗實訓記錄完整;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各操作室、生產車間有工藝流程及操作程序。
三、基地建設的程序和評價方法
合理的程序決定了基地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實訓基地建設的程序如圖所示:

基地評價對基地建設和完善具有導向功效。通過基地評價,可以總結基地建設經驗,為實訓基地完善和再建指明方向,促進實踐教學條件的改善。
基地評價的主要內容有實訓基地的建設規劃、實訓基地教學保障及改革、實訓基地的管理、實訓基地的教學質量考核、實訓基地的效益、社會評價及基地特色等。具體包括:實訓場所、實訓設備、教學功能、師資力量、教材建設、經費支出、培訓過程、教學手段、教學質量等。
四、基地建設的最終方案
該基地將建成包括乳制品生產實訓基地、服裝工程實訓基地、糧油工程實訓基地在內的綜合實訓基地。三個基地分別又是各具不同特色的生產車間,具有真實的企業環境。
1.乳制品生產實訓基地
乳制品生產實訓基地建筑面積600平方米,計劃投資1200萬元。建設的基本思路由功能設計、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組成。功能設計要同時滿足校企生產、教學、研發的需要;產品設計嚴格按照HACCP的質量管理程序進行監控和檢測,主要生產巴氏乳、凝固型酸乳、攪拌性酸乳、花色酸乳、冷凍酸乳、酸乳冰淇淋、乳酪、奶油等乳制品;工藝設計為主生產線、副生產線和配套設施。主生產線包括原料驗收系統、標準化配料系統、巴氏殺菌系統、均質系統、發酵系統、罐裝系統和CIP清洗系統。副生產線包括恒溫發酵室、產品成熟保養室、低溫冷凍室、蒸汽動力室等。配套設施包括發酵劑制備室、包裝材料庫、品質控制檢驗室等。
2.服裝工程實訓基地概況
服裝工程實訓基地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為1154萬元,由以下5個中心組成:
(1)服裝工程基礎實驗實訓室。要配置現代化教學設施和相應軟件,引入企業化運行機制,建成產學研密切結合的“教師研發工作中心”。
(2)面料室和資料室。要將其建成“服裝設計信息中心”。
(3)服裝計算機軟件系統。要將其建成“服裝設計 CAD 中心”。
(4)服裝生產線。要將其建成集裁剪打板、縫制工藝、整燙和質量檢驗一體化的“生產實訓中心”。
(5)配套性設施功能。要將其建成“服裝職業技能培訓鑒定中心”。
3.糧油飼料實訓基地
糧油飼料實訓基地擬建成由制粉車間、雜糧加工車間和包袱生產車間組成的、建筑面積為160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樓。這一基地建成后,除了能滿足專業實踐(實訓)教學需求外,還能夠實現功能性面粉、專用粉、等級粉及全價配合飼料的生產。
參考文獻:
[1]王明秋.對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認識和思考[J].教育學研究,2005,(12).
[2]盧曉東,徐紅等.培養創業型人才高職教育模式構建研究[J].成都教育學報,2003,(12).
[3]楊敬杰.淺談高職高專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J].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4]馮美宇,溫媛媛.高職高專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與運營[J].中國建設教育,2006,(6).
[5]黃榮春.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6]孫百鳴.高職教育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的比較研究[J].遼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
本文為內蒙古自治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NGYG06103);內蒙古自治區人才開發基金資助項目階段成果。
(作者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