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調查1224名高職學生,基于資料的統計、分析,指出目前高職體育選項課教學存在非正式團體對學生體育活動的影響、學校體育軟、硬件環境對學生體育實踐的影響等現象,建議高職院校改善體育教學條件,完善師資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豐富選項課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并重視非正式團體的影響因素,以滿足學生體育學習的需要。
[關鍵詞]體育教學 選項課 調查與分析 高職體育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為踐行體育教學中“三自改革”思想、促進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高職院校紛紛嘗試進行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以探索一種既符合高職院校體育發展目標又適應高職院校自身實際情況及學生終生發展需要的課程模式。本文運用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株洲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職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試圖探討目前高職體育選項課教學現狀,并為改革進一步深入發展提出拙見,僅供同行參考。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于2007年4月采用隨機抽樣原則,對株洲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職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要求學生獨立回答。發放問卷13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24份,有效回收率為94.15%。所有數據經Excel軟件處理,經x2檢驗在α=0.05水平上差異非常顯著。
三、結果與討論
1.非正式團體對學生體育活動的影響
從表1可見,59.11%的學生選擇體育選項課程項目受同寢室的同學影響;從表2可見,“每周參加三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的最重要鍛煉伙伴”,“同寢室同學”均居男、女生首位。
這表明大學生中寢室伙伴對學生體育活動有重要影響。學生視長期生活的寢室如“家庭”、朝夕相處的同寢成員為“家庭伙伴”,他們相互影響,對他們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盧元鎮提出:“實踐體育生活化的基本社會單位是家庭。‘體育生活化’的提出是一個體育深化發展的過程,從體育的社會層面、單位層面落實到家庭層面的過程。”如何通過寢室同學的相互影響,形成體育文化氛圍以引導大學生養成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或將引發探索高校體育工作的新思路。

2.學校體育軟、硬件環境對學生體育實踐的影響(1)對學生平時體育鍛煉的影響
調查得知,只有14.22%的學生進行每周三次及以上體育鍛煉,有43.87%的學生偶爾進行體育鍛煉,還有5.39%的學生從不參加體育鍛煉;學生“不能每周至少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最重要原因”,男女生第一位的是“無合適的鍛煉伙伴”(男39.06%、女49. 64%),第二位的是“場地器材不足”(男29.69%、女23.36%),男生第三、四位是“上網沒時間”、“體育鍛煉太累”(18.75%、10.94%),女生第三、四位是“體育鍛煉太累”、“上網沒時間”(17.52%、5.11%),有極少數學生“不好意思參加”(男1.56%、女4. 38%);
這表明學生平時體育鍛煉情況不容樂觀,“無合適的鍛煉伙伴”、“場地器材不足”是學生較少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影響因素,也表明體育鍛煉的人文氛圍淡薄、物質條件欠缺,是學生平時體育鍛煉情況不容樂觀的客觀因素;從學生主觀因素上分析,怕苦心理及“網癮”的影響,都促成了學生很少參加體育鍛煉,教育學生提高認識、克服畏難情緒對改善學生體育鍛煉現狀極其重要,同時消除部分大學生“網癮”也不可忽視。部分學生因體育基礎差、體弱多病所致體育活動能力較低及女生因傳統喜靜厭動、羞于參加體育鍛煉,也應引起重視。(2)對體育選項課教學的制約
從表3可見,學生認為“認為目前學校體育選項課教學工作存在的最主要問題”依頻度依次是“場地器材缺乏”、“教學內容不豐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不利提高”、“教師素質不高”。這表明它們是目前高職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的制約因素。①場地器材不足。體育教學與鍛煉的場地器材缺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我國高職院校基本上是各地原有中專職高學校升格而成,基礎設施薄弱。第二,我國政府公共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長期低于發展中國家上世紀80年代的平均水平(4%),形成了嚴重的教育缺欠,難以滿足教育事業包括學校體育發展的需要。并且,職業教育方面政府財政支出缺失更為嚴重。第三,高職院校在辦學硬、軟件建設方面基本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問題,在為贏得自身生存和發展而改善這些狀況的實際工作中,因資金匱乏及歷史欠賬多,加之對高職辦學有重要導向作用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其評估指標體系中八項重要二級指標均是與專業建設密切相關指標,高職院校自然將主要精力和有限資金投入到專業學科建設上,對基礎學科尤其是體育有所忽視。因此,形成了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和學生體育活動的物質障礙。②師資存在結構性缺陷。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重要變量。教師是以他的知識、能力以及人格因素對學生施加影響的,因而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對于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是最重要的條件。當前,普通本科高校存在體育師資學歷結構不合理、知識結構有待更新、能力結構不完善的問題,而大多由中專職高學校升格而成的高職院校,體育師資在學歷、職稱上均與普通本科高校存在著差距,師資缺陷更顯嚴重,制約了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③體育教學內容不豐富。因體育教學場地器材不足以及體育師資學歷結構不合理、知識結構有待更新、能力結構不完善的問題,開設體育選項課受到一定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體育選項課教學內容貧乏。同時,體育選項課程設置上,仍沿襲原有教材體系,體育教材內容大多是在原有大學教材基礎上稍加改進形成的,仍未完全解決好學校體育教材內容反復重復、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重復接觸的問題,新興體育項目開設較少。④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當前,基礎教育學校體育被弱化,形成了部分體育鍛煉習慣欠缺、體育活動的能力及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并因高職招生錄取在最后一批,生源選擇余地小、各校為生計及發展的需求所迫,加之現今體檢標準放寬,許多體弱多病學生被錄入校園;部分女生因傳統的好靜而很少參加體育鍛煉,體育活動的能力及身體素質較差,他們共同構成了校園體育弱勢群體。體育選項課教學班級設置上未能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缺乏選擇教學班級的余地,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參加體育選項課的學生,個體體育基礎差異很大,接受能力不一,過于統一安排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往往出現基礎好的學生因教材內容無新意而喪失進一步提高的進取心,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因跟不上進度而對此望而生畏。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高職體育選項課教學尊重了學生體育學習自主權,也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制約,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消極因素,促進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
1.改善體育場地設施條件
高職院校應通過爭取政府財政投入和自身融資,改善體育場地設施條件,滿足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并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以形成終生體育的態度和能力提供物質環境。
2.完善體育師資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采用政策導向,激勵教師學習、進修,提倡以“能”帶“新”鼓勵教師互幫互學,以完善教師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落實集體備課制度,使教師之間在知識、能力結構上得到互補。
3.豐富教學內容
在學校現有條件下,開設新興體育項目,豐富教學內容,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未來生活的需要;加強理論課教學,采用集中上大課或講座的方式,教授學生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運動競賽的基本裁判規則與方法、規劃體育生活的原則與方法,培養他們欣賞體育的能力與愛好,激發他們嘗試參與體育鍛煉的激情并逐漸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4.實行分層次教學
體育教學中分層次教學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體現,分層次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根據自身體育基礎的實際,選擇不同層次的授課班級,以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
5.關愛體育弱勢學生的身體健康
關愛體育弱勢學生是體育教學中“人本主義”思想的體現。高職體育選項課的改革,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放棄這部分學生,而應給予特別的關愛,注重他們參加鍛煉動機、興趣、態度的培養,針對他們所喜愛的運動,提供場地和器材上的便利,促成其終生運動習慣的養成。
6.重視非正式團體因素
重視“寢室”團體在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中的影響因素,引導他們在學生體育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建設好臨近學生生活區的體育場地設施,開展以寢室為單位的體育競賽,營造體育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加強體育鍛煉。
參考文獻:
[1]盧元鎮.體育的本質屬于生活[J].體育科研,2006,27(4):1.
[2]黃亞妮.論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J].職教通訊,2006,(12):9.
[3]董偉.近20年我國大學學費漲幅10倍于居民收入增長[N].中國青年報,2007-01-15.
[4]董偉.職業教育是財政投入缺欠的“重災區”[N].中國青年報,2007.
[5]教育部.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Z].教高廳[2004]16,2004-04-19.
[6]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34.137.
[7]陳立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自主構建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7.
[8]孫娟.遼寧省高職高專與本科院校體育資源及教學現狀比較[J].體育學刊,2006,(5):86.基金項目:株洲職業技術學院院管課題(體育課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ZZYKY0705)
(作者單位:湖南株洲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