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的個性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曾對個性下了定義:個性是決定了人的獨特的行為和思想的個人內部的身心系統和動力組織。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正確引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對學生以后的人生觀、世界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運動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且伴隨終身,正確、有效、合理地引導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轉向個性化發展,對學生無疑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
[關鍵詞]體育運動 興趣培養 個性化發展
一、前言
個性是全面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的一種因素,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個性不是蕓蕓眾生的品質,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個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會經驗和人性傾向等結構組成的;個性的穩定性和可變性推導出來的特性,即個性是人體的一個內在的動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變動。因此,個性這個概念是中性的,與世界觀、思想品質、道德規范不同,它不包含社會的倫理價值標準。人的個性是沒有高低優劣之分的,比如一個人的性格中活潑好動與沉靜之分;氣質有外露與內向之別;情感有奔放與細膩之異;智力中有的記憶力強,有的觀察力強;待人接物中有的豪爽熱情,有的幽默含蓄,這些都是很難分出優劣來的。個性無優劣之分,但存在著成熟、完整、自由等程度上的差別。因此,引導學生個性發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二、體育運動發展個性的一般原則
1.要認真識別承認每個學生的個性
要培養發展個性,第一步要發現辨認他們的個性。青少年個性常常隱藏在他們的優點和缺點背后,體育教師應該善于從那些優點和缺點背后識別出學生的不同個性,只有識別出不同個性才能加以引導和教育。
2.鼓勵和支持不同個性
強求一律是不可取的。對于個性特征鮮明的學生不應用同一模式去強求他們,而應允許他們保留那些顯得不合群、不合拍、不合時宜、不合常人、情感的特點,更不能用“狂妄自大”、“性格古怪”等話來刺激他們、挖苦他們。
3.對不同的個性要采用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和培養
體育教師在掌握了學生的不同個性后,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的個性能向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
4.培養學生興趣,并加以引導和發展
體育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對體育明星的崇拜,對運動技術的求知欲望,因人而異,充分培養對運動項目的愛好,提高學生的理論、技術水平。
以上四點只是發展個性的一般原則,而我們面臨的是大量生動的個性活動,用這幾點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它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總結。
三、體育運動中幾種發展學生個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1.準備活動是發展個性的極好方法
無論是什么樣的課堂結構和教學模式,都離不開準備過程,傳統的沿襲了幾十年的準備部分和教學過程具有比較穩固的特點,這些特點,幾十年來為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尤其是在促進體育課教學的規范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而且其中還有許多方面至今對我們的教學仍具有指導意義。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特別是課堂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中小學體育課,以及課中準備部分的教學過程已經有了新的進一步的認識,準備部分的教學不應該單純地為基本部分的主要教材服務。其自身具有教育、教學和教養的因素,因此,現代教學的基本思想如智能的培養,個性品質的發展以及實施體育課的任務等,應該從課的一開始就得到較好的體現。
培養具有優良個性品質的一代新人,是現代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它要求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中,能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在教學基本要求的約束下,使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的表現。過去我們準備部分的教學形式比較單調,包括活動的組織,量的安排等方面都比較呆板、保守,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運動欲望。而目前準備活動的組織形式,已經逐步改變了單一的教師統一指揮的狀況,開始出現了學生根據自己的主觀愿望,運用自己已經獲得的基本知識、技能來進行準備活動的鍛煉的做法,準備性練習的內容不僅僅有統一給定的練習,學生也可以在給定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選擇練習,這樣既能彌補在集體練習中的不足,同時在準備活動運動量的安排上也能體現出需求量。對待的原則,使全體學生得到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并在一定階段上滿足其運動欲望,最主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2.培養自鍛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剛才提到了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選擇練習,這是有前提的。就是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鍛能力。所謂自鍛能力,就是指學生能夠動用所學的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進行獨立鍛煉的能力。我們知道人的能力是個性心理特征之一,能力與活動緊密聯系著,人只有通過不同的活動,才能形成和發展各自不同的個性,自鍛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過培養才能產生的。因此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自鍛能力極為重要。
自鍛能力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1)認識能力:包括學生對學習、鍛煉的進取動機,以及對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2)實踐能力:即運用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獨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
(3)調節能力:即在獨立鍛煉過程中進行自我調節的能力,包括對練習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姿勢的調節能力。
(4)檢查能力:即在鍛煉效果的自我評價、自我修正能力。
以上四個要素相互溝通,有機聯系,我們在實踐中不能忽視其中一點。
通過上述對自鍛能力的概念及要素的論述,我們由此可以推想出這樣一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既有目的又有目標,既有約束又無束縛,既有集體學習又有自己活動范圍去自主、積極學習。事實證明,這種方法不僅有效,而且已被普遍承認是一種發展個性的好方法。
3.開設選項課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途徑
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催化劑,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這一行列中。傳統的教學常常抑制學生對某一項目的興趣,如果讓某人放棄自己的愛好去從事自己并不感興趣的事,那么這豈不可惜。而開設選項課恰能彌補這一不足。對于開設選項課,雖然受教學大綱以及學校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但在許多學校仍受學生和教師喜愛,而且效果較好。它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了學生的體育能力,而且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4.“俱樂部”式的教學也是發展學生個性的有效方式
“俱樂部”式教學也就是在課堂中開設各種活動項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興趣自由選擇,同是又可通過不同的項目以相互吸引,使學生能發展并調節自己的興趣愛好。在一堂課中安排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分設若干個項目,讓學生自由選擇,雖然評議有褒有貶,有一種看法是肯定的,它對培養學生的個性是有益的,這樣的安排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滿足了學生的愿望使學生能盡情地在自己拿手的項目上表現自己,同時又能利用自己的特長幫助帶動其他同學,我認為這對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也是一種重要的方式。
四、結論
1.提高了學生對運動的理論和技術水平;
2.為終身體育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3.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效果;
4.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參考文獻:
[1]體育心理學編寫組.體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金欽昌.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趙新立個性發展淺議[J].殷都學刊 , 1998, (04).
[4]曾紹義,王禮龍.論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個性發展的內涵及其實施辦法[J].浙江體育科學,2000,(4):21-24
[5]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新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浙江義烏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