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技術訓練特點的基礎課程,視唱練耳還必須同時聯系到藝術情趣,進行理解的分析。這是對樂譜的另一種深層次的理解。掌握音樂知識是基礎,深層次的理解是目的。沒有表層的掌握也就談不上深層次的理解。隨著程度的提高,還要引導學生在更多深層方面的理解,包括樂感的引發,風格的把握,調式、調性的感知,對樂曲的情感形象的表現等等方面因素。
[關鍵詞]視唱練耳 聽覺思維能力 音樂想象力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聲音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音樂的主要表現手段是旋律、節奏、音色和力度,以及和聲、復調、曲式、管弦樂法等等。視唱練耳課作為各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學生進行系統地學習,牢固地掌握音樂中的這些主要因素,同時開擴學生的音樂視野。通過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覺。
實踐證明,視唱練耳課在培養學生的藝術情趣,發展音樂視聽方面,訓練音樂思維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會直接影響到今后在歌唱、演奏、創作、研究等方面的發展。我認為,通過視唱練耳訓練,會對學生在音樂表現上以及在今后的音樂學習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一、聽覺的基礎訓練
視唱練耳課一直被各高師音樂專業認為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在歷年的教學大綱中都被列為第一、二學年的必修課程,而且課時量較另一門基礎課“基本樂理”,一般要多出一倍左右。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懂得學習知識必須要重視基礎,學習音樂的基礎就是對各種音樂符號的識別和良好的音樂思維能力。音樂是一種存在,是人類為表達思想情感而創造和選擇的,一種以聲音在時間中展開為形式的藝術。樂譜既是音樂存在的表現形式,又是人們在傳遞音樂的過程中記錄音樂的一系列符號。學習音樂首先要具有識別這些音樂符號的能力。我們所指的識別符號的能力,也就是指識譜或讀譜的能力。所以在開始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非常嚴格的訓練學生能夠正確識別樂譜、使用樂譜,準確地表達音樂。沒有系統學習過音樂的人,或根本就不識樂譜的人,可以想象,當他演唱或演奏樂曲時只能靠直覺的模仿,不可能了解和體會樂曲中的音樂組織和結構。如兒童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會了一兩首歌曲一樣,因為不識樂譜,從而不會用正確的音樂記憶對音樂加以理解,所以很快地就忘掉了一培養學生這種理解和記憶,正是視唱練耳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視唱練耳課中,專業教師們一般把它劃分為兩部分:視唱、練耳(包括聽覺分析)。但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應該把聽覺分析單獨列為一個獨立部分,即把視唱練耳課分為三個組成部分:(1)視唱;(2)練耳;(3)聽覺分析。視唱是看譜即唱,做到音高、節奏的準確性,并可獲得豐富的音樂語言和重要的感性認識。練耳即是聽覺上的訓練,主要來自感知上的聽記,辯明各種單音、音程、和弦、短曲調及多聲部短曲調等。聽覺分析是學生在已知音樂概念的前提下,由教師運用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傳達給學生的一種理性認識,培養學生把感性認識變為理性的概念,實施為實際的、生動的音樂形象,來發展音樂的聽覺及快速的反應。實踐證明,聽覺分析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訓練可使學生在樂譜的識別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聽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由于存在著不同的途徑,也有人用其它的辦法來達到表現某一些音樂的目的,如通過傳唱,通過模仿音帶等。但我認為,只有用正確的音樂語言來進行思維,才會有對音樂的真正體驗。所謂“音樂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的音樂審美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一套音樂表現感情的體驗,首先應是內心音樂語言的體驗,沒有內心的音樂,就不會對音樂有完整的體驗。沒有接受過視唱練耳的訓練并具備了一定水平的人,當然就不會對音樂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而且會對音樂的其它科目學習產生局限性。因為音樂不是音符的簡單堆砌,它還需要演唱,演奏者對它用正確的理解來表現。創作才能使音樂富有生命。
視唱練耳教學有它自身的規律性,同時它也作為最基礎的音樂課程。但它決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只是音高、節奏等簡單的組合,單純的訓練。它應該是一門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實際應變能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使他們能獨立地識譜,處理、分析所接觸到的一切音樂語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重點培養學生的這種思維能力上進行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活動,如在聽記、視唱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對樂譜的識別能力,來進行正確的音樂思維,使音樂內容得到更加完整、準確的表現。
三、音樂想象力的培養
視唱和練耳是相輔相成的,在內容安排上要盡可能包涵各個時期的、不同風格的、不同民族的、不同音樂思潮的音樂語言。隨著程度的提高、視角的拓寬,學生會在內心、思維當中對音樂表現方面得到逐步的提高。
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讓學生懂得,能夠做到準確地表現音樂的內涵,首先要在內心起作用。唱是音樂體驗的原型,所以在視唱、背唱練習曲時,唱準音高和節奏是最起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過體驗和理解,將作者提供的表情符號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通過視唱培養學生的表現意識。
聽記又是一種想象力的體驗。讓學生懂得,樂潛不是一個靜態的對象,它的再現是一個不斷變化著的動態系統。如速度的選定、樂曲的流暢起伏、休止及高潮的處理,都需要有深刻的體驗。有了這種教學指導思想,就可能使學生在音樂的體驗、理解及表現意識方面得到飛躍,進而達到內心閱讀樂譜的能力。這不僅是提高音樂記憶的好方法,而且還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體驗、品味不同風格的音樂語言上,為今后表現不同風格的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技術訓練特點的基礎課程,視唱練耳還必須同時聯系到藝術情趣進行理解的分析,這是對樂譜的另一種深層次的理解。掌握音樂知識是基礎,深層次的理解是目的。沒有表層的掌握也就談不上深層次的理解。
隨著程度的提高,還要引導學生在更多深層方面的理解,包括樂感的引發,風格的把握,調式、調性的感知,對樂曲的情感、形象的表現等等方面因素。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課是音樂門類里的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基礎課程,雖不能成為音樂表演課,但通過學習,可使學生在音樂美感的追求,藝術修養的提高,以及其它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一途徑,不僅使學生能掌握技術、技能,也能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并發展積極的審美情感,從而達到一種對音樂深層次的認識。
參考文獻:
[1]伊正文.視唱練耳教學[M].四川: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5.
[2]孫從音,范建民.基本樂科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1.
[3]黃明智.論不同層次視唱練耳專業生培養[J].音樂探索,2000,3.
(作者單位:河南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