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論述了長征精神的內涵,提出長征精神具有凝聚向心、感召激勵、規范導向和教育塑造等四個方面的德育價值,并對長征精神德育價值的實現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長征精神 德育價值 實現對策
中國工農紅軍的萬里長征,是一部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這場舉世無雙的遠征,不僅為挽救黨和紅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莫定了堅實基礎而載入史冊,更因為錘煉熔鑄出偉大的長征精神,創造了不朽的精神財富而彪炳千秋。長征精神作為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對于青年學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長征精神的內涵
什么是長征精神?不同的人對長征精神有不同的概括。1986年10月22日,楊尚昆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長征精神就是“對革命理想和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堅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犧牲,敢于勝利,充滿樂觀,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就是聯系群眾,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996年10月,江澤民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的講話中則將長征精神概括升華為“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分析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和對黨的堅定信念,是紅軍長征精神的根本要義,這是紅軍將士最終戰勝敵人、克服險阻的原動力,是派生長征精神其他要義的初始源泉,是整個長征精神之源;其次,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是紅軍長征精神狀態的集中體現,這是紅軍將士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鑄成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沒有這種精神狀態,就不可能取得長征的勝利,也就沒有長征精神;第三,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互助友愛的高尚品德,是紅軍長征精神轉化成凝聚力、戰斗力的一個重要條件;第四,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援與幫助,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條件和力量基礎;第五,實事求是地思想路線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發揮的正確指南,只有在這正確路線和戰略戰術的指導下,上述精神才能結出燦爛之果,引導革命取得勝利。
為了進一步了解和理解長征精神,我們可以把長征精神的邏輯結構概括為四個層次:第一,理想信念的靈魂支柱層。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內核。長征的勝利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勝利,是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的勝利。長征的兩年時間里,環境雖然險惡,但紅軍指戰員仍然是視死如歸,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家繼承發揚了井岡山講理想、講信念的精神。第二,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的生死觀念層。長征中表現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經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紅軍長征是在極為險惡的戰爭環境和自然條件下進行的,經歷和承受了中外歷史上罕見的艱難險阻。除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的必勝信念而外,靠的就是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最后才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跡般地克服了無法想象的困難,終于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第三,守紀團結的保證層。嚴守紀律和團結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紅軍長征充分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團結互助、不謀私利的精神境界。長征的歷史表明,緊密團結、顧全大局是革命勝利的保證。第四,正確的領導策略層。回顧長征的全部過程,長征取得勝利與正確的組織領導是分不開的。長征的歷史證明:“長征的勝利,關鍵在領導”。長征的勝利說明了一個真理:農民起義沒有共產黨的領導,近代的革命運動沒有共產黨的領導,都是不能成功的。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之所以取得最后勝利,就集中地說明了紅軍長征中逐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穩定的領導核心和領導骨干隊伍。
二、長征精神的德育價值的主要表現
(一)凝聚向心價值
長征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是指長征精神在社會凝聚中作用的意義表現。長征的歷史表明:共產主義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戰勝困難,爭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長征精神產生形成的過程,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斷地武裝、教育、塑造、規范、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人們心理上歸屬感、親和感不斷得到滿足,不斷得到強化的過程。長征的勝利說到底是無產階級的理想和信念所激發的革命精神的勝利。正是紅軍長征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才使紅軍在武器低劣,衣食匱乏,前有敵人,后有追兵的艱苦條件下,緊緊依靠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凝聚了一批又一批堅強勇敢的革命斗士,大家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不怕犧牲,艱苦奮斗,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二)感召激勵價值
長征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是長征精神對人們感動召喚、激發鼓勵作用的意義表現。“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是毛澤東對長征偉大意義的生動概括。“繼承紅軍傳統,學習長征精神”,“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已經成為全國最富號召力的鼓動口號。不管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國社會主義改造期間,還是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長征精神都充分發揮了它感召激勵的作用。長征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召喚人、鼓舞人,給人以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必勝信念;二是激勵人、鞭策人,給人以火熱旺盛、必奪斗爭勝利的工作熱情;三是感染人、鼓動人,給人以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精神狀態;四是感動人、激發人,給人以藐視困難、勇于克服困難、樂觀豁達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全面豐富的感召激勵價值,才使得長征精神能夠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動起來燃燒起來的精神。
(三)規范導向價值
長征精神規范導向價值主要是指長征精神對人的信仰的確立,人格的形成和價值取向的確定等方面發生規范引導作用的意義的表現。廣大的紅軍指戰員之所以能夠經受住那樣艱難困苦的考驗,表現出那樣驚人的智慧和毅力,并創造出那樣驚天動地的業績,就是因為中國工農紅軍持有共同的價值標準、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并把它滲透到整個紅軍指戰員戰斗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和方面,成為規范廣大指戰員思想和行為的無形力量。長征精神通過規范引導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養人勇于克服困難,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對理想對事業的不懈追求,真正體現精神價值在人的進步和完善中的實現,同時也正是這些實現了精神價值的人,在具體實踐中又時時在更新精神的價值,創造出新的精神價值。
(四)教育塑造價值
長征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主要是指長征精神在人的價值觀念、思想方法等方面發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義表現。科學地認識長征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對于用長征精神教育人培養人有著重要的意義。長征精神對人的教育塑造是根本性的教育塑造。這種對人的根本性的教育塑造,就是對人的行為形式、情感寄托、價值根基上的教育塑造,就是對人的理智、情感、意志都以“善”的價值為目標和指向,從而被塑造成一種深厚的,有著與社會責任、民族命運相通的曠達胸襟的精神品格。
三、長征精神德育價值的實現
長征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其自身的德育價值是十分明顯的。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充分實現長征精神的德育價值,對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如何才能使長征精神的德育價值進一步得以實現呢?筆者覺得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兩點:
(一)在理論學習層面要把握“五個堅持”
1.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決維護黨的統一。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決維護黨的統一是紅軍長征勝利的首要條件,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總結中國紅軍長征成敗的經驗,最關鍵的就是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決維護黨的統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紅軍長征的勝利,沒有紅軍長征勝利,就沒有中國革命后來的蓬勃發展,也不會有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是黨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重大問題的正確方向,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思想基礎。
2.要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革命必勝的信念。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堅持革命必勝的信念是紅軍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共產黨人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了人類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紅軍缺少糧食,彈藥匱乏,吃的是草根,咽的是樹皮,頭上有飛機轟炸,前后有敵軍的圍追堵截,就是在這種困難情況下,紅軍打敗了數十萬國民黨軍,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嶺,實現了三大主力大會師,踏上抗日救國道路。他們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紅軍指戰員們對馬列主義執著的信仰,對革命理想執著的信念,靠的是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和革命必勝的信念。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說明,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勝的信心是戰勝艱難困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正確道路,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偉大而艱巨的長征。進行新的長征,同樣需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需要堅強的革命意志和信心。
3.要堅持遵守黨的紀律,密切聯系群眾,為民謀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嚴守黨的紀律,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這是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紅軍戰士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打退強大的國民黨軍隊,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沒有各民族兄弟的幫助,紅軍是難以完成歷史使命的。紅軍每到一個地方,首先,積極宣傳群眾,發動群眾,宣傳北上抗日的方針,宣傳人民軍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并嚴格執行軍紀,不動群眾一草一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并幫助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地區建立革命政權、武裝等等。紅軍指戰員們用嚴明的紀律和實際行動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密切了群眾關系,與人民群眾打成了一片。當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黨群關系的好壞,人民利益既得與否,直接影響著黨和國家威望,影響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
4.要堅持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團結協作,顧全大局,密切配合,這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在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紅軍各主力部隊之間互相支援,密切配合,協同作戰,打敗了強大的國民黨軍隊,如果沒有這種團結協作、步調一致的精神,紅軍也是不可能取得長征勝利的。在長征途中,革命隊伍中的團結友愛是十分可貴的。紅軍將士把戰士當作自己的親人,把部隊當作自己家,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幫助,在困難和危急關頭總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這種舍生忘死的戰友情義,使戰士忘記了饑餓,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危險,盡管長征路上那么艱險,但是大家團結一心,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拋頭顱灑熱血,決不后退一步。紅軍重視軍民團結,重視民族團結,尊重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得到了各民族的支持和擁護,保證了長征的勝利。在紅軍當中,講團結、顧大局、舍己為人、生死與共是紅軍內部關系的自覺準則。正是這種講團結、顧大局精神,克服了王明“左”傾主義,粉碎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陰謀,從而達到黨內團結和統一。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
5.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人民軍隊的政治本色,也是紅軍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紅軍長征史,是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頑強戰斗、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革命史?!翱嗖豢啵胂腴L征二萬五”,長征途中的艱苦是世人所罕見的,是現代人難以想象的。然而,正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中鍛煉出來的一支鋼鐵隊伍,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的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是戰勝任何困難的法寶。今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的歷史時期,艱苦奮斗的精神仍然是我們戰勝各種困難的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取得的有力保證。
(二)在實踐運用層面把握“三個引導”
1.廣泛開展長征精神的理論宣講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全面領會長征精神。7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經過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在甘肅會寧會師,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妄想消滅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實現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戰略大轉移。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項偉大壯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它不僅挽救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保存了紅軍隊伍和革命力量,使我們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而且在這場遠征中產生出來的偉大精神--長征精神,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豐碑上和全國人民的心里。我們現在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必須進一步加強長征精神宣傳教育活動,讓青年學生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讓長征精神激勵青年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一是要充分發揮理論的教育引導功能,廣泛組織黨史研究人員特別是長征精神研究的專家、學者深入學校宣講長征精神的產生、內涵、意義以及長征的歷史,使青年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長征精神的真諦。二是要充分發揮典型人物的影響示范功能,請老紅軍或者紅軍長征的見證人給青年學生作報告,以長征的典型事例教育青年學生。三是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站、報刊、音像資料、宣傳板報、櫥窗等宣傳媒體廣泛宣傳長征的歷史,讓青年學生進一步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真相以及涌現出的典型人物和表現出來的崇高精神。
2.在革命圣地廣泛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引導青年學生身臨其境深入感受長征精神。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兩年多的時間,跨越了十一個省,比較大的戰斗經歷了數百次,在全國留下了成千上萬的革命遺跡和革命圣地,紅軍戰士不畏艱難險阻,英勇斗爭的事例更是數不勝數。這是我們黨和紅軍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充分實現長征精神的德育價值,就必須充分用好這些革命圣地以及紅軍戰士的英勇事跡。這就需要在革命圣地廣泛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并經常性地組織青年學生到德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以鮮活的歷史人物和事件鼓舞青年學生。
3.組織青年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切身體驗長征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的作用在于指導實踐。長征精神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如果不在現實生活中指導實踐,長征精神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充分實現長征精神的德育價值,必須在指導青年學生實踐方面做文章。不管是德育機構還是德育工作者,都要積極組織青年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并用長征精神指導青年學生開展實踐,使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切身體驗長征精神。
參考文獻:
[1]朱超南,王祥.論“長征精神”是進行理想與品德教育的最好素材.黨史研究與教學,1997,4.
[2]范義.長征精神的內在邏輯結構與時代價值探討.
[3]張紅梅.紅軍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
[4]江澤民.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紅軍戰士座談會上的講話.1996-10-18.
[5]楊尚昆.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86-10-22.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