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社會化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教育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產力的一個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教育過程也已經超越了學校教育的范圍,隨著教育媒體的多樣化,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對教育對象的影響越來越大,使教育過程帶有明顯的社會化特征。
[關鍵詞]社區 未成年人 教育功能
社區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以往人們大都把社區環境看作提供吃、住、行、購、玩的相應地域,不太關心附著于它的對人們、尤其是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政治觀念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因此,作為一名社會教育工作者更應注重對環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創造良好的健康的環境,發揮其在素質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積極尋找可行性途徑與社會各方面達成共識,達成協調統一。
一、社區及其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
社區教育作為一種正在探尋的新的教育形式,其功能性的探討對于我們給予其適當的定位,理順其在教育系統的地位和作用,以至尋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社區教育承擔著以下四個功能。
1.政治功能。社區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過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培育社區未成年人的閑暇時間,滿足未成年人的成長需求,從而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律法規等教育,維護社會的穩定健康的發展。
2.文化功能。無論是良好的社區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還是居民之間的積極互動的人際環境,都是社區教育中用隱性課程的實施和加強來實現的。社區教育利用這些場所,對社區未成年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的輔導和講座,極大地傳播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社區文化,從而發揮應有的文化功能。
3.教育功能。社區未成年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育人,社區教育對于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學素養、文化水平和公德意識來實現的。社區教育通過對社區未成年人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等,培養社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意識。
4.服務功能。社區教育的服務功能主要是通過服務社區未成年人,落實社區未成年人的現實需要及將來需要,發揮轄區單位及青教組織的作用,切實為未成年人做實事,做好事,做成事,將教育內容的現實性和前瞻性相結合,從而促進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領域來實現的。
二、當前,社區對未成年人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區綜合素質不高。社區綜合素質是社區居住環境好壞的重要體現,包括社區日常生活條件、日常生活管理、治安狀況、流動人口情況、居民素質、社區氛圍等,社區綜合素質不高會影響未成年人正常的生活,對他們的個性產生消極影響,或者會進一步發展他們在家庭環境中已經形成的不良個性品質,甚至促使他們逐漸產生違法犯罪心理。
2.社區文化市場環境不良。根據相關調查表明,在社區文化環境中,如果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經常充斥著暴力和色情內容,甚至經常通宵達旦營業,致使一些未成年人有家不歸,終日癡迷于游戲中的驚險刺激和錄像中的男歡女愛,久而久之,未成年人在不良文化的熏染下,沾染不良習性,降低學習興趣,出現厭學、逃學的現象,乃至走入歧途。
3.社區中的人際交往不良。社區中的不良人際交往,特別是未成年人群體內的不良交往,不僅使錯誤的社會意識、不良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等得到強化,而且還可能形成地域性的不良群體或犯罪團伙。
4.社區教育工作不到位。社區不僅給人們提供一個居住、休閑和娛樂的環境,而且還承擔著對社區未成年人進行教育指導的重要任務。社區教育工作做得全面、細致,能夠提高社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養,為未成年人的成長營造文明健康的環境。相反,則反之。
三、發揮社區教育功能的有效舉措
1.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素質。整合社區內的政府職能部門資源,建立一支能夠長期開展工作的社區青少年教育工作隊伍,配備從事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方面研究的專門人員,為未成年人做好智力支持和實際服務。
2.加強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建立未成年人檔案數據庫,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動態,對出現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及時幫教,并提供矯治不良心理的機會,構建家庭、學校及社區相結合的教育體系,通過家長引導、學校教育和社區幫助,促使未成年人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深入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活動,凈化校園周邊環境;深入實施進城務工青年培訓計劃,積極做好流浪乞討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工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3.利用陣地加強主題教育。一是注重發揮各類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兩假、節假日和重大節假日期間,組織社區未成年人到文化、教育等部門提供的就近活動場所,通過講座、等多種形式,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黨史和長征歷史教育;二是充分發揮轄區內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開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使未成年人接受積極向上的文化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三是有效發揮社區內的宣傳欄、黑板報等作用,在社區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
4.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未成年人社區活動。一是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青少年學生文化品位:通過開展擁軍優屬、扶弱助殘等活動,在青少年學生中倡導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引導他們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在家里做一個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通過義務勞動、志愿服務、道德評議等實踐教育活動,培養青少年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通過素質拓展、生存自救等綜合素質拓展實踐活動,培養青少年團隊精神,磨練青少年意志,強化青少年適應社會的能力。二是通過專家授課、青春期教育、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向廣大未成年人普及自我保護知識。引導未成年人遵守《網絡文明公約》,不迷戀網上游戲,不沉迷于網吧,培養青少年學生正確的上網意識和網絡文明行為。
總而言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不管社區環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道德品質教育環境論為指導,在看到社區對未成年人教育作用強化的同時,也要看到社區未成年人能動地改造環境的作用也在強化;在承認社區環境對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影響和沖擊加強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影響和改造社區環境的作用,使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發揮“生命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正良.社區環境對青少年的德育效應.寧波大學學報.
[2]邵連展.關于加強社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3]王富貴.正確認識德育教育中的“大氣候”與“小環境”.濟南大學學報.
[4]葉金生.社區經濟論.企業管理出版社,1997.
[5]黃利君.社區教育概論.沈陽出版社,1992.
[6]厲以寧.21世紀我國社區教育的路子如何走.社區教育.
[7]胡秀錦.論社區教育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成人教育,2002,(12).
[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4-2-26.
(作者單位:共青團武漢市漢陽區委員會;西華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