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牧區學生普遍存在厭學情緒,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苦差事。表現出來的是學習焦慮、學習疲勞、厭學癥、學習困難和考試焦慮等。因此,牧區學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及時的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某些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化解,就有可能導致心理異常現象,如發展為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甚者可能引發悲劇。因此,對中小學生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更是當前教育的重點所在。
[關鍵詞]牧區中小學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問題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新時期學習及社會競爭等各方面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及時的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某些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化解,就有可能導致心理異常現象,如發展為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甚者可能引發悲劇。因此,對中小學生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更是當前教育的重點所在。
其次,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勢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補充。德育旨在塑造完美的品德,心育旨在塑造完美的人格;德育是一個道德內化的過程,心育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時的疏導,使陷于不平衡狀態或不健康狀態的個體回復到正常狀態,就可以大大地減少偏態與變態的不適應行為,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事件與異常事件,維護好學校、社會的正常治安與秩序,保證了家庭的幸福。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中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一項測驗表明:“一部分學生學業成績低下是由于心理素質造成的。”學生心理素質好,學習質量就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
2.牧區中小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過重的心理負荷和心理問題
牧區中小學生的心理負荷和心理問題表現在:(1)學習問題。牧區學生普遍存在厭學情緒,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苦差事。表現出來的是學習焦慮、學習疲勞、厭學癥、學習困難和考試焦慮等。(2)家庭關系問題。家庭關系方面的問題屬于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較恒定的因素之一,問題集中在與父母關系緊張、對父母有內疚心理、單親家庭子女的特殊問題三個方面。(3)人際交往問題。現在有些學生缺乏最起碼的交往能力,如事事處處以“我”為中心,對人苛求,好嫉妒,愛猜忌別人;拉幫結伙,攻擊他人;膽小羞怯,不善與人溝通;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自卑、自暴自棄等。(4)社會影響。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平衡、不穩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少年極易接受外界環境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吸收能力大于他們的辨別能力,這就容易受社會消極影響而形成消極心理。
以上因素說明,注重與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心理健康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必修課,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勢在必行。
二、牧區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式
當前牧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要完成以上任務最好的途徑和方式是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開設心理輔導課,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進行心理咨詢與輔導。然而,目前牧區中小學在這一方面還是空白。因此,對于牧區中小學來說,一方面,急于呼吁開設心理輔導課,另一方面,要通過其他途徑來彌補這一缺陷,可以采用以下途徑:
1.在各學科中滲透心理教育,充分挖掘各學科教育中包含的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使之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2.班主任應承擔起心理輔導員角色。
(1)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最適宜的角色。因為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最易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班主任進行的常規工作,為班級開展心理輔導提供了時間保證;班主任與家長和科任老師的聯系,為整合心理教育力量提供了便利條件。
(2)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學習指導、生活指導、人際關系指導、人格塑造(人格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其中以性格為核心)、升學指導等。
(3)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采用活動法、討論法、講授法、咨詢法、測量法等。
(4)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主要有以下方式。
①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來影響學生;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
②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在環境布置中滲透心理教育。
③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
④在處理學生間的矛盾時,著重學生心理層次的分析。
⑤個案研究。
⑥心理學常識講座。
⑦自我教育的培養。
(作者單位: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