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高校應建立并加強高校四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
[關鍵詞]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干預 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據國家教委1989年對12.6萬名大學生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大學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者占20.23%。上個世紀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心理障礙傾向的人數約占30%,有較嚴重心理障礙的約占10%。而且這一比例仍有上升的趨勢。部分專家認為大學生已成為心理病變的“重災群體”。
因此,高校應以一定的方式,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完善的保障與服務,積極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進行干預。
心理危機干預最早產生于美國、荷蘭等國,20世紀70年代初,危機干預已正式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課題,在很多國家,危機干預已經是大學心理衛生保健的重要部分,在處理社會心理應激和預防疾病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心理危機則是指大學生某種心理上的嚴重困境,大學生遭遇超過其承受能力的緊張刺激而陷于極度焦慮甚至失控的狀態。因情況緊急,以往的應付方法失效,內心的穩定和平衡被打破,易導致嚴重后果。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則是指給處于或將要經歷心理危機的大學生提供有效幫助和支持,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心理危機干預在國外高校被廣泛應用,而我國高校對此的研究與應用卻尚處初級階段。
一、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存在的問題
1.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并不完善
心理危機干預未得到高校的足夠重視。有些高校簡單地把心理危機干預同思想政治工作相提并論,把心理機構掛靠在某一部門的科室下,沒有形成由學校各院系領導、輔導員、任課教師、醫務人員和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的完整統一的心理干預系統;高校基本沒有成立專業化的心理干預隊伍,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匱乏的直接后果就是對心理危機缺乏系統研究,無法對心理危機干預的實踐產生有效指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單一,大部分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僅是通過專題講座形式開展,未能開展系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培訓;信息反饋系統不及時,很多高校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饋系統,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高校不能迅速獲取危機預警訊息,這樣容易使問題擴大化。近年來很多惡性事件的發生,從一個側面充分暴露了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的不完善。因而,高校必須要健全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2.重“事后補救”,輕“事先預防”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大概可分危機預警預防、危機控制處置和危機事后補救。危機預警預防可以預防危機事件的發生,將心理問題消滅于萌芽之中或努力降低其破壞的程度。然而,在我國高校心理危機干預中,占主導地位的“事后補救”而非“事先預防”,日常的預防、教育等工作都顯薄弱。往往是在事件發生后,倉促應對。而事實上,高校中的許多心理危機都是可預測并得以預防的。調查數據表明,在有應急計劃時,應急的平均經歷時間是8周半,而沒有應變計劃時,則要長2.5倍,即21.25周。面對低成本的事前防范和高代價的事后補救,我們并非要決然的選擇一方而放棄另一方,而是要有重點地抓好事前防控,以免造成危和事態的擴大化和損失的嚴重化。近幾年來,我國高校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而心理輔導的工作重點也開始從補救性向發展性模式轉變。
二、建立并加強四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
對高校而言,為有效預防和應對各種心理危機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機干預系統都是非常必要的。筆者認為建立并加強高校四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
1.高校應建立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校心理健康中心、校醫院門診和由院系、班主任(輔導員)、宿舍(公寓)管理人員以及班級學生干部構成的四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構建四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使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能真正發揮效用,就必須建立健全各級組織機構,既要有心理危機干預的領導機構,又要有執行機構和信息提供機構。另外,應明確各級職能部門的分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專題培訓,建立早期識別心理有問題學生和有效干預的快速反應通道。如圖所示:

2.一級機構為領導決策機構,即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由高校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擔任組長,以校心理咨詢中心、學生處領導、校團委領導、校醫院心理門診負責人、各院系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為組員,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擬定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確立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的工作目標,對校園重大心理危機進行決策處理,發布心理危機干預方案,做好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整體部署和協調工作。它既是預警中心,又是協調中心(協調校內外各方面的關系),更是一個突發事件(危機)處理中心。
3.二級機構為執行機構,由校心理咨詢中心與校醫院心理門診共同組成;主要負責向全校師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訓)、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從事心理危機干預研究,學習心理危機干預課程,進行心理危機案例教學,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活動并對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等。二級機構要對一級機構負責,并領導三級機構開展工作。二級機構應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分析)學生的心理危機信息,對學生的心理危機盡量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全面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并派專人負責信息的發布、反饋、搜集和整理;成立心理危機干預研究中心,深入分析研究學生心理狀況;開展多種載體的心理危機干預方式(如電話干預、網絡干預等),建立學生心理問題工作平臺,將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突發心理危機事件的預警分析、預防與緊急情況的處置結合起來。對重大的心理危機不能進行有效干預時,應及時上報一級機構。
同時,學校心理咨詢人員與學校醫院心理醫生應共同評估心理問題,及時發現心理障礙者,一旦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危機,學校心理咨詢師應與學校醫院心理醫生應采取各種措施共同參與心理危機的治療,促使心理障礙者盡快痊愈。對評價有危險性(如自傷、自殺、傷人甚至殺人傾向)的大學生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4.三級和四級機構為信息提供機構。三級機構主要由學院心理輔導站、院系領導小組、學生公寓管理人員組成。這些人員主要負責發現或識別有心理障礙征兆的學生并及時向二級機構匯報。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一旦發現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三級機構應盡可能幫助當事人減少或擺脫危機的影響,疏導他們的情緒,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同時,應及時與二級機構的專職老師(工作人員)聯系,采用多種方法,盡量化解學生的心理危機,使學生在危機應對中獲得心理的優化。
這部分工作人員應具備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并接受心理健康知識的專題培訓。高校可以聘請校內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對這部分人員進行培訓,或者選送優秀的輔導員去外面學習,使其具備初步識別心理問題的能力。四級機構主要由學生組成,各院系應在學生會配置一名心理輔導部部長,在各班設立一名心理宣傳員,加上各宿舍舍長;心理輔導部部長、心理宣傳員由輔導員老師和班級同學共同推薦本院及本班優秀學生擔任,該生必須熱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交際能力以及信息捕捉能力并時刻關注本班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況。
學校心理健康中心應定期對心理輔導部部長、班級心理宣傳員進行心理咨詢業務培訓、宣講心理健康知識。班級心理宣傳員應定期向部長匯報本班同學的心理動態(特別關注有自殺傾向、行為反常、異常孤僻的同學),心理輔導部部長應當定期向本院系心理健康輔導站匯報同學的心理動態。
同時,三級機構應隨時關注四級機構成員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通過成立“心靈成長小組”并進行團隊訓練,不斷促進他們人格的發展,提升他們的工作水平。
此外,三級機構(尤其是院系心理輔導站)應從各個角度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發掘周圍同學(事件)的潛在隱患,了解與事件相關的發展動向。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反饋系統,使我們能夠在學生突發心理問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危機。
筆者所在的學校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就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反饋系統:首先,心理指導中心對剛入校的大學生進行心理普查,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心理普查識別出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然后,將這部分學生的名單提供給輔導員予以重點關注。其次,加強大學生黨員隊伍及學生干部特別是舍長隊伍的教育,通過學生骨干及時把握同學的動態;再次,是建立從學生到輔導員到院系分管領導到學校相關部門的信息聯網,一有危機信息立即通報,為學生工作者在第一時間處理危機奠定了基礎。另外,建立了學院與家庭合作系統,對有危機征兆的學生,輔導員及時與其家長溝通交流,共同采取合作的方法幫助學生度過危機期。如某些企圖自殺的學生,他們往往事先有很多征兆(突然的行為改變、重要人際關系的結束等),這其實是他們向社會求救發出的預警信號。但因大多自殺者都性格內向,不善與外界交流溝通,他們的這些行為也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如果這些信號能及時地被細心的人發現,這些學生就會有傾訴、交流的途徑和方式,若他們能夠得到理解與關愛,一般就不會再采取自殺行動。筆者所在的學校因為建立了較好的信息反饋系統,將很多事情的發生解決在萌芽內。
四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可以使高校從上而下地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把可能引發的心理危機遏制在端倪之中。四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應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運行機制,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之中,在高校的管理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2](美)B.E. Gilliland,R.K. James.肖水源譯.危機干預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3]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高校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研究報告[J].中國行政管理,2006,(10):7.
[4]黃勇明.大學生“333”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機制的構建[J].文教資料,2007,(6):53.
此文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青年成長基金項目(2007-2008)“后現代語境下大學生健全人格體系的建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