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文化宣傳是校園中的重要文化教育活動。校園文化宣傳中的視覺傳達是利用各種可視形象,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影響學生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我們要為學生創造一個接受教育的良好環境,不能忽視校園文化宣傳中的視覺傳達,充分認識到其發揮的獨特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宣傳 視覺傳達 審美教育
校園文化宣傳是校園中的重要文化教育活動。它是為了適應學生了解科技文化知識、表達內心情感、滿足審美需求的愿望而產生的,并隨著校園各項制度的逐步完善而日趨成熟。其中,文化宣傳的大部分內容是以視覺形象為媒介來傳播的,即靠視覺形象來傳達信息。校園文化宣傳中的視覺傳達是利用各種可視形象,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影響學生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它主要包括校園中的海報招貼、黑板報、窗刊等平面藝術宣傳及雕塑、噴池、花圃等環境藝術宣傳。如何讓學子們在諸多良莠不齊的視覺文化包圍中,去偽存真,以達到愉悅感官、凈化思想,開發智力的目的,這已成為值得教育工作者注意的一個問題。
目前,校園文化宣傳中的視覺傳達總是不盡人意。這需要從主客體兩方面去尋找原因。就主體而言,即文化的傳播者,不能用視覺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意圖,總是出現一些“視覺語病”;而客體,即信息的接受者,不能用大腦中存儲的視覺形象準確解析主體要描述的內容。加之,主客體是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所以,一旦某種視覺思維形成非良性循環,就會禁錮學生的思維發展,并使文化宣傳的預期目的不能很好實現。
從本質上講,校園文化宣傳中的視覺傳達與美術教育有著密切聯系。良好的視覺傳達以美術教育為基礎,又是美術教育在學生實踐生活中的運用。加強美術教育的學習就會提高視覺傳達的水準,也就會捉進校園文化宣傳。反過來,校園文化宣傳中的非良性視覺傳達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固定模式,也會給美術教育造成學習障礙。因此,只有讓兩者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才能產生“1+1>2”,即整體大于其各部分總和的教育作用。我們要為學生創造一個接受教育的良好環境,就不能忽視校園文化宣傳中的視覺傳達,就要認識到其發揮獨特作用的以下幾個方面。
一、將審美教育與德育相結合
審美教育是學校教育一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點。好的視覺傳達可以強化美的感受,起到審美教育的作用。而德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要求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的教育。在視覺文化的宣傳中,用感人的形象使人在情感上產生激動、思想上發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為了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情,對人民的熱愛,許多校園都安置了雕塑。如具象的塑像既有屈原、司馬遷等古代賢人,也有毛澤東、周恩來等近代革命前輩。通過瞻仰這些生動豐滿的形象,在誘發、感染、陶冶等方式作用下,學生將樹立起高尚的審美理想。
二、將形象直觀性和抽象概括性相融合
由于文化宣傳往往通過生動形象使觀看者獲得生動直觀的表象,而不少形象本身多是點線面經過概括簡化而成。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采用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完成由具象向抽象的轉化,從而發展了學生豐富的視覺思維能力、形象感受能力、觀察能力和認識理解能力,進而發展創造能力。這一作用正可以補正因文理分割而引起的思維失衡,即讓左右大腦同時得到開發,避免思維僵化。在校園文化宣傳中的視覺傳達有許多不同的思維方式,有以一當百的簡化思維方式;有張冠李戴的錯位思維方式;有擬人比喻的夸張思維方式……用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創造的形象所帶來的含義耐人尋味,發人深思。正因為“形形色色的含義都蘊藏于形象之中,以至于它只能呈現一種神秘的外表……導致了做含意間的關系豐富多樣,錯綜復雜,因此,人們除非有廣博的知識,否則無法理解”。(米切爾·福考特《瘋狂和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狂史》)如果大腦缺少多樣性的表象,就很難在太空的內存空間中找到某項相對應“陳述”。這就是記憶內容的提取在思維轉化時出現了故障。不能進行思維間的關聯、轉變、推斷等。如第八屆國際攝影展的海報,就是由兩個圓與兩個方框組成,經過不同的分割布局,產生一個新形象。這時就需通過發散性思維與集中思維,從記憶貯存中廣泛尋找信息以適應特定情況,并運用簡化思維方式去分析“視覺語句”:兩個圓組成一個“8”字,代表“第八屆”;兩個方框與兩個圓又組成了立式相機的形象,暗含了攝影的意思。這個構思極為巧妙。通過這種視覺傳達過程,將生動形象與抽象概括思維融合,發展學生感覺的敏銳、知覺的細致完整、記憶正確、思維敏捷、情感豐富及身心協調的一般能力。校園文化宣傳是與學生生活最密切相關活動。應使視覺傳達隨時隨處地滲入學生的思維活動中,使他們更快、更容易地接受知識信息,推動各門學科的學習更有效地開展。
三、將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學校美術課教學側重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美術基本知識技能和理論,為提高和發展學生的造型、色彩、創作等美術方面的一般表現能力奠定基礎。而校園文化宣傳的視覺傳達過程不僅為課堂教學時掌握理論知識作準備,又讓學生在實踐中具體地運用和驗證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并使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加深理解。校園文化的視覺傳達作用于課堂美術教育,反之亦然。這使被宣傳的視覺形象能不斷提高自身美感,促使視覺傳達形成良性循環。為此,我們應該為學生構造一種正確接受視覺信息的框架結構以適應多姿多彩的視覺世界。一般說來可分七個步驟:(1)服務對象的定位,即為誰宣傳;(2)形象的選用,也就是采用何種形象表達主題;(3)確定創意主題,這是設計的關鍵,也是體現設計者本人思維創造能力的重要階段;(4)構圖形式,即形式美法則運用;(5)色調,是關于彩度、明度、純度的綜合運用;(6)工藝技術,即看用何種材料、方法去表現肌理、質感;(7)總體風格,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所營造出的不同意境。只要用這個基本標尺,我們就可指導學生如何分析文化宣傳中的視覺形象,也可使學生根據要求經過實際鍛煉,培養獨立性、創造性的精神和才能。如我們學校的文化長廊里,懸掛著寓意深刻的“校園五節”節徽,全部是由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設計的。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發揮校園文化宣傳中視覺傳達對德、智、體、美、勞應有的促進作用。盡可能建立起有效的宣傳體系、展開評比活動、進行宣傳短訓、組織普及講座等。為學生開創出展現聰明才干的廣闊天地,使他們能以全面的才能立足于當今社會。
(作者單位:湖南寧鄉縣灰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