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范院校教學必須與中小學課程標準相結合,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本文結合高師《現代漢語》教學實際,從學法、教法、用法上具體探討了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學 自主性學習能力 現代漢語
語文課程標準在我國中小學中已全面實施。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把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過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實施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師范院校是培養師資的重要基地,自主性學習更應是教學的重點。因為大學教學具有中間過渡性特征,這個中間過渡性是指大學教學是學校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階段,這一階段學習的結束,意味著學生將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進入社會,不再有別人的直接調控和管制,從此,開始獨立的社會生活。因此,大學階段,學生必須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此,我們也須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
高師《現代漢語》是一門基礎性、知識性、實用性都很強的課程,包括語音、文字、詞匯、語法、語用、修辭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貫穿于中小學語文階段的全過程,而且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語言形式也有新的突破。因此,在《現代漢語》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自主學習又稱自我調控地學習,指學習者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其主要標志是學習的獨立性、創造性強,不跟著教材、老師走,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本文擬從三個方面論述高師《現代漢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這種自主性學習能力。
一、鼓勵自學,鉆研教材
自學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自主性學習必備的能力。要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就必須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要突破傳統角色,做好自學的引導者和倡導者。教育學生如何自學,如何把握主題,如何掌握細節,如何略讀,如何精讀
鉆研教材,不僅要粗略地了解大概,也要在循序漸進中讓學生掌握語言的精細處。比如,在講詞類這一節時,形容詞一般可以重疊,表示程度的加深。我給同學們舉了下面的例子,讓他們體味語言的細微處。(1)她的字寫得大大的;(2)他大大的眼睛、黃黃的頭發,著實惹人喜愛;(3)眼睛大大的,像個洋娃娃。(1)中形容詞重疊作補語,(2)中形容詞作定語,(3)中作謂語,則表示輕微、喜愛之義。分析之后,學生明白了語義還與句法位置有聯系。形容詞一般可受程度副詞修飾(如很),表程度加深。我給同學們舉了下面的例子,讓同學們體味二者的區別:井水很深、樹很高,庭院深深、細雨濛濛。二者雖都描述程度的加深,但形容詞前加程度副詞修飾,表示一種理性的判斷;重疊式的形容詞宜于描述某種感受,二者不可替換。語言教學,就是讓同學們體味語言,感悟語言。通過這些比較,同學們對形容詞重疊的意義有了較深的理解,既源于教材,又超出教材。而且這些都是在語言材料的對比中自己體味、總結出來的。
二、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學從矛盾開始,從疑惑入手。傳統上,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這些矛盾當然由老師想當然地來揭示。學生不明白哪些,教師就解釋哪些。這樣一來,學生就被動的接受,參與意識不強,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在課堂上必須運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才能日積月累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我總是指導學生把教材內容聯系起來思考,形成一個系統。對于學生的提問,不急于回答,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適時地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資源,起資源提供者的作用。創造以學生自學為主的課堂氣氛,并常常設計一些帶有矛盾的問題,誘導同學們的“疑惑”。比如,在講詞匯的構詞類型時,講完單純詞、合成詞的概念定義與分類構成,我設計了下面一道題,讓同學們自主解決。下列詞是否都為雙聲、疊韻詞:蜘蛛、忐忑、仿佛、秋千、寬闊,從容、徘徊、羅嗦、支持。粗略一看,這些詞要么聲母相同,要么韻母相同,應為雙聲、疊韻詞。仔細審視顯然與其它詞又不一樣,學生發現問題中埋伏著疑難,開始認真思考,積極討論,從而了解了雙聲詞、疊韻詞是單純詞里面的一個小類,加深了單純詞、合成詞的概念定義。進而,我以“茫茫、姥姥、姐姐、媽媽”為例,要求學生說出它們的異同,是否均為疊音詞。通過此例,學生們真正理解了單純詞、合成詞的含義、用法、特征。后來學生們對此又提出很多問題,從而引發了激烈的爭論。這就是誘而不發,學生自發,一旦思維的火花點燃,就會有燎原之勢。積沙成塔,這種習慣一旦養成,自主性學習的能力也便養成。
三、加強實踐性,學以致用
《現代漢語》在高師院校中作為一門母語基礎課程,應以全面培養學生的母語使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為目的。教師應及時掌握現代漢語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新的語言學理論知識,加強實踐性、實用性等方面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關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現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加強實踐性,首先,課堂上不能一味的傳輸知識,要講練并重,以便延展課堂。我在講主謂謂語句時,就讓全班同學以“春天景色宜人,適于戶外旅游”為主題,每人說一句主謂謂語句。同學們都很積極,既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又加深了課本知識。其次,要有針對性地開設一系列語言實踐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校園流行語調查,組織學生街頭店名調查,互聯網絡用語調查,方言調查等。開展正字正音、普通話比賽等。另外,為了調動學生對語言實踐的重視,教師可以在考試中適量出一些實踐運用題,增加“指揮棒”作用。有一次,我設計了下面這道題“幽默短信一般在較小的篇幅內(50字左右),營造幽默的氛圍,表達關心與祝福,傳遞情感。產生幽默的語言手段有語音的手段、語法的手段、語義的手段、語用的手段。新春將至,請選用其中的兩種手段,給你的老師設計兩篇幽默短信,表達對他們的感謝與祝福。”這道題既考查了學生的語法知識,又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就是導演。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闡釋語言的實用真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才能讓學生從關注知識的接受過渡到關注語言的藝術美、價值美,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徐進,王娜.高校如何培養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報,2004,3.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