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頗多問題,本文探討在新課標下,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如何聯系生活實際,尊重寫作特點重閱讀積累,鼓勵創新及積極創建民主化課堂方面進行探討,從而使農村中學作文現狀得以改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寫作習慣,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
[關鍵詞]新課程 農村中學 作文教學
在提倡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改革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更是刻不容緩。怎樣改變農村中學作文教學落后的現狀,筆者提出四點看法,與廣大同仁共同探討。
一、作文生活化
時下中學生的作文脫離實際的東西太多,單憑想象的東西太多,能客觀反映豐富多彩現實生活的文章寥若晨星,究其原因是學生對周圍的社會生活變化,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及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實際上,農村生活多方面的變化,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新的空間。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的實施,鄉村青山披秀、綠樹成陰、牛羊肥壯;小洋樓一幢幢,水泥路一條條;房前瓜果香,屋后樹成行……這不正是寫景狀屋的好材料嗎?耕田犁地、養雞養豬,種菜鋤草,做生意打工,這生趣盎然的農家生活,只是看看聽聽而不親自實踐哪能獲得?東家為兒娶媳婦,西家送女上大學,我幫你種田,你幫我收割;清明祭祖,端午踏青,中秋賞月,多么淳樸的鄉俗民情。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聽聽看看,而不深入體驗能寫得出嗎?
農村本身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課堂,也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只要我們老師能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學生用心感受,就能寫出無數鮮活、漂亮的文章來。盡管農村學生也由于課業負擔重而很少有機會參加勞動,但星期天、節假日可供自由支配。教師不妨建議家長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一方面,在勞動中得到鍛煉,體會田間勞作之辛苦,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寫作素材。當然,教師要有目的地布置寫觀察日記,讓學生注意觀察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細心體會萬事萬物豐富而細致的情感,感悟生命生活的真諦。
二、積累長期化
就農村中學生而言,課外閱讀的缺乏更令人堪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提高自身經濟水平,改善生活條件,浩浩蕩蕩奔赴城市,成為打工一族。這使不少家庭的孩子缺少必要的教育和學習指導。孩子們放學、放假不是整天無所事事就是泡在五花八門的電視劇里,很少有學生讀書學習的。在學校里,農村中學片面追求升學率毫不遜于城市中學,甚至更嚴重。筆者以所在地區的一所農村完中為例,學生每天要上8節正課,兩節早自習,四節晚自習,甚至中午也統一安排一節自習課。而并未安排一節閱讀課,沒有課外活動……這從根本上剝奪了學生自由閱讀課外書籍的時間,其實質為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也是一種不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極端錯誤做法。
鑒于以上情況,語文教師不能坐視不管,要勇敢地承擔責任,積極建言獻策,通過合理渠道反映問題,使學校文化校園建設步入科學合理化軌道。同時,要利用課堂、團隊會等時間,組織開展讀書心得、優秀圖書推介、辦報刊等活動,努力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選材個性化
優秀的作文往往包含創新的因子。教師要重視學生作文中那些閃爍著思想火花的句子,鼓勵創新。創新作文首得尊重自主。讓學生說自己的話,抒自己的情,寫自己的獨特見解。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思想是別人永遠無法替代的。我們不少教師往往自以為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布置作文,憑空想來,信手拈之,從小學到高中,無非就是那幾個永恒的話題,還要做什么細致的寫作指導,結果,筐定了寫作范圍,限制住學生的思想,束縛住學生的手腳,學生只能按教師的既定套路亦步亦趨,老調重彈,無病呻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對寫作沒有了興趣,作文自然沒有什么創新可言。
因此,教師在布置、批閱、講評學生作文時,要善于轉換思維,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布置作文既要尊重教材,不脫離教材,講科學,有計劃性,還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多布置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題材的作文,限制和開放要有機結合。要重視思維的多向性、延展性指導,引領學生將觸角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探尋美,發現美,揭示生活的真諦,發現生命的意義。
四、講評互動化
先讀讀優秀作文,做一點個別性的點評,再指出其他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要求學生下次寫作時注意。這種完全由教師包辦的“一言堂”式的作文講評課在農村中學太司空見慣了。其教學情景是教師滔滔不絕、口干舌燥,學生昏昏欲睡、了無興味。要改觀作文講評課效率低下的現狀,教師就得首先轉換觀念,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講評的過程中來,實現課堂教學的民主化。可根據寫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幾篇學生作文教師組織讓學生評點,共同修改,在此活動中,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平等的參與者。要善于引導、鼓動、激發、質疑,更要善于聆聽、分析,針對問題,做客觀的分析評價,得出合理的結論。
建立互動課堂的意義,不只在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還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參與課堂的能力和信心。
當然,改觀農村中學生厭倦作文,教師懼怕上作文課,使農村中學作文教學走出困境,并非靠個人摸索就能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廣大農村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從農村實際出發,積極地反復研究探索,大膽創新,才有可能走出一條適合于自己的路子。
(作者單位:青海互助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