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作文入門 讀寫能力 生活實踐
一、要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要讓學生從敢說、能說開始入門
說是寫的基礎,學生只有敢于說話、說得流利、準確、有條理,才有可能比較好地寫到作文中去,俗話說口隨心走,筆隨口走,因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成為作文訓練的基礎功課之一。如課堂上的口頭小作文、周會課上的新聞播報、班級及學習小組間的辯論會等,教師要給學生善意的提醒,告訴他們注意把每一次發言都當成一次語言表達的訓練,尤其是在發言前先理清思路,刪繁就簡,能夠比較清楚地說明自己的觀點、描述出自己想說的事物或情景。
二、要指導學生多讀優秀作品,從仿寫逐步過渡到獨立創作
作文如習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練習過程中,如果我們不能給學生提供一些高水平的“摹本”,學生是很難體會到優秀作文的優點和魅力的。而這些“摹本”來自于語文教材、優秀的課外讀物、同學的優秀作品和教師的“下水文”乃至影視作品中的優秀片斷等。在閱讀的基礎時要讓學生做讀書筆記,找出有特色的詞、句,領會涵義,并摘錄下來,并盡可能多的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學生在研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可以了解一篇優秀作文應該具備的基本要素。
三、從生活實際出發寫作文,首先強調作文的真情實感和現實描寫
作文題目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上的題目,也可以在原有題目上進行創新。例如,在教授七年級第五單元《我愛我家》的作文時,我在班上播放了開學前對學生家長進行走訪的錄象資料,看到自己的家長在辛勤的勞動之余還對自己報著那樣殷切的希望,不少學生都潸然淚下,然后我再安排他們回家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自己的父母,如家里的老照片、父母的生活用具、習慣動作和語言等,并注意尋找這里面的故事。經過這樣的觀察,學生在寫作文過程中就顯得比較輕松,作文內容也顯得真實可信,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四、提高作文命題的針對性,給學生適當的拓展空間
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以后,普通的作文題目或許可以加強學生的作文訓練效果,但對于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擬定作文題目的時候,應盡可能選擇其熟悉的人或事命題,內容要貼近學習和生活,題目要新鮮這關系到作文的成敗。另外,在擬定作文題目的時候,教師要適量布置一些補充題目作文的練習,補充題目可以給學生留下更廣泛的拓展空間,使學生更容易找到自己印象深刻的素材進行寫作。例如,我曾經給學生出過《我真希望》這樣一個題目??吹竭@個題目,學生們首先感到的是興奮,因為他們希望說的心里話太多了,只寫一個希望似乎都不過癮,我給學生講解完作文的要求以后,學生們很快就動筆寫了起來,有的學生希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房間,因為他們一家三代住在50平方米的筒子樓里,擁擠不堪;有的同學希望父母能多關心自己,因為他的父母一直起早貪黑地做生意,淡薄了家庭親情;……,這些內容都貼近他們的生活,所以可以盡情發揮,從而調動了他們作文的積極性。
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努力,學生可以比較順利地度過從小學到七年級作文的過渡期,還有效地克服了學生作文時的障礙,使學生在輕松和快樂中學好作文、愛寫作文,從而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衡水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