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物理問題中臨界問題很常見,如何解答臨界問題往往是比較難的問題。本文以牛頓運動定律的臨界問題為例來探討臨界問題的求解方法。
[關鍵詞]物理學 臨界問題 求解方法
一、什么是臨界問題
我們在解答物理力學問題時,經常碰到這樣的詞語,作用力的最大或最小值、速度的最大或最小值、加速度的最大或最小值等等.我們把物體由一種運動狀態轉變到另一種運動狀態,由一種物理現象轉變為另一種物理現象,在發生轉變的時刻一些物理量的最大或最小值,叫做臨界值.如何求得臨界值,有時是解答物理題的關鍵,它不僅要對題中的物理情景作深入的研究,而且要熟練地應用數學知識去作解答。
二、分析臨界問題的一般方法
在有關牛頓運動定律的臨界問題涉及的物理量主要是力、加速度、速度、位移。在分析此類問題的時候,我們主要抓住分析“力”的變化。因為力是決定物體運動的主要因素。著重要分析力的大小的變化規律、方向變化、受力數目的變化、力的性質的變化(比如,靜摩擦力轉化為動摩擦力)。這些變化往往蘊含著臨界狀態的出現,此時有利于我們找到臨界條件。在追擊類問題中要注意物體的速度關系,特別是速度相等往往是一個重要條件。
三、分析臨界問題所要用到的數學工具
臨界問題經常涉及到一些極值問題。求解臨界問題往往伴隨的不等式的應用,自燃也就會牽涉到一些與相關的數學知識。如三角函數,定積求和或定和求積,二次方程判別式等。例題如下:
例1.圖1所示,一個質量為m =10kg的物體,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體與水平面的靜摩擦因數為μ=0.25,今對物體施以向右上方的拉力F,求:物體開始滑動時F的最小值和此時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g值取10m/s2)
解析:使物體開始滑動的含義是物體與水平面由靜止轉變為相對運動,可見物體存在一個處于轉折的臨界狀態,構成一個臨界問題;如果在F達到某一值,物體開始運動,因此,F此時為臨界作用力,要求的就是F的臨界值.
例題 2.在光骨的水平軌道上有兩個半徑都是r的小球A和B,質量分別為m和2m,當兩球心間距離大于L(L比2r大得多)時,兩球之間無相互作用力;當兩球心間距離等于或小于L時,兩球間存在相互作用的是恒定斥力F。設A球遠離B球彼速度v0沿兩球連心線向原來靜止的B球處運動,如圖4所示,欲使兩球不發生接觸,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解析:本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兩球“不接觸”的臨界狀態。據題意,當A、B兩球球心間距離小于L時,兩不球間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故A作勻減速運動而B作勻加速運動。當A、B兩球的速度滿足vA>vB時,A、B間距離減小:當vA<vB時,A、B間距離增大??梢?,當vA=vB時,A、B相距最近。若此時A、B間距離大于2r,則A、B不發生接觸(見圖11)。vA=vB狀態即為所尋找的臨界狀。
例3.如圖5所示,是賽車的示意圖,設賽車的質量為m,重心O位于賽車的正中心,距地面的高度為h,左、右輪間距為d,車輪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因數為μ.當賽車沿著半徑為R的水平軌道向左轉彎時,問:①要保證賽車不向外滑動,賽車的最大速度為多少?②要保證賽車不向外翻倒,賽車的最大速度又為多少?
解析:這也是一個求臨界速度的問題.
所以,增加賽車與地面的摩擦因數μ,加寬左、右車輪的間距d,降低重心的高度h,并使它們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賽車才能安全行使。我們看到的賽車,不僅具有低平,還有寬闊的車身和輪胎,這是都為了保證賽車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郭玉霞.牛頓定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物理教學,2002, 02.
[2]李中林.運用牛頓定律計算有關問題的探討.物理通報,2003,8.
[3]鄭西光.談機械能與動量的類比學習.中學物理,2003,7.
[4]周家寶.機械能守恒判斷中的陷阱.數理化解題研究,2005,11.
(作者單位:湖南民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