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是我們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關鍵詞]物理教學 探究活動 創(chuàng)造思維品質
如何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是我們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本文就在物理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談幾點我在教學中的操作方法:
一、加強實驗,利用觀察和推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的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表現為遵循邏輯的規(guī)律,順序和根據,使思考的問題有條理,層次分明、前后連貫。在物理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在實驗時要引導他們認真觀察,仔細推敲,適時地啟發(fā),通過科學想像與科學推理方法的結合,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揭示矛盾,激發(fā)思維,進行邏輯推理。通過物理實驗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有兩種方法。
1.先實驗后推理:即由老師或學生先做實驗,引導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現象,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結論,以鞏固所學的概念與原理。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時,必須做好如下實驗:讓同一小車從同樣斜面以同樣速度下滑到毛巾、棉布、木板三種不同的表面,讓學生觀察現象?提問:(1)三種不同表面,小車受到的摩擦阻力有什么不同?為什么?(2)由此實驗可得到怎樣的結論?在此基礎上進行假設推理得出結論。
2.先推理后實驗,老師介紹實驗的裝置和原理,引導學生從原有知識出發(fā),對某個物理實驗可能發(fā)生的現象及結果進行判斷,再由教師或學生,用實驗證明推斷是否正確。如在進行“并聯電路的電阻”教學時,可先用并聯電路的電流關系、電壓關系以及歐姆定律在并聯電路中的應用,推導得出并聯電阻遵循的規(guī)律,后再實驗進行研究,從而得出結論。
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性,就應加強實驗,堅持實驗與推理相結合,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之認真觀察且能準確地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從而獲得正確、具體的物理知識與實驗技能,達到從抽象思維到形象思維的教學目的。
二、聯系實際,應用分析和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思維的靈活性是思維活動具有較高的靈活程度,能善于沿著不同角度,順著不同方向,選擇不同方法,對同一問題多方位、多層次、多側面的進行發(fā)散思維,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同時又要善于集中思維,一旦發(fā)現按某一常規(guī)思路不能快速達到目的時,就要立即調整思維角度,探索新路,以期加快思維過程。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反映速度的快慢,是思維的其它品質高度發(fā)展的結果,是指學生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就具有當機立斷的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思維的速度和效率上不循序漸進,而是保持較大的思維跨度,以最快的速度攻克未知,還表現在善于抓住時機,使運算過程正確迅速,觀察問題的避重就簡,思維過程的簡潔敏捷,加快對信息的吸收、篩選和運用。
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分析和綜合。分析是把整體化解為簡單的要素,綜合是將各個紛繁要素聯合為整體,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教師要采取變式教學措施,突出知識的本質特征,使學生所學知識穩(wěn)定,精確而易于靈活運用,同時,在教學中要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從培養(yǎng)流暢性、變通性入手,啟發(fā)學生尋找變異,從不同方面對同一問題進行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產生飛躍而且有靈活性、敏捷性。
三、強調理解,運用比較和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反映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能力,是思維的抽象強度。邏輯水平和思維活動的深度,是指導思維活動達到較高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表現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問題,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抓住和發(fā)現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即善于用概念、規(guī)律去揭示問題的本質特征,預計事物的發(fā)展進程,并能遷移運用恰當地對題目進行延伸、演變、拓廣,通過一題多變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最佳狀態(tài),以激起思維火花,進行思維活動,不斷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把握因果關系,摒棄問題的非本質特征,使之思考問題深謀遠慮,對問題的本質屬性有更深刻地理解,從而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而思維的廣闊性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問題,從多種多樣的關系中認識問題。
另外,還要充分利用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從形式和本質二方面利用比較和概括去認識物理知識和物理現象的相似點與差異點,以加強深刻性和廣闊性的培養(yǎng)。如在進行概念教學時,可用異中求同法,如飛機在天空中飛,人在地上行走等形式的運動,找出其共同點——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在發(fā)生變化,從而得到機械運動的概念。用同中求異法比較其運動快慢不同,而得出速度的概念;也可在學習幾個概念后(如電流、電壓、電阻)以后,用例表法編提綱或繪圖表等方法,將所學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以實現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四、突破陳規(guī),利用假設和想象,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的獨創(chuàng)性
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是指敢于超越傳統習慣的束縛,擺脫原有知識范圍的羈絆和思維定勢的禁錮,善于把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信息重新組合,使之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能獨立思考,勇于有根據地懷疑,養(yǎng)成尊重事實、大膽想像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關心科學發(fā)展前沿,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有振興中華,產生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的具有進步意義的新設想,從而提出假設。在科學現象中,對現象的本質,進行猜想并提出假設,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
想象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密切聯系,在豐富學生想象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獲得感性經驗,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表象。
2.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打開想象力的大門。在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問“為什么?”大膽探索,發(fā)展好奇心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可逐步打開想象力的大門,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以培養(yǎng)學生獨創(chuàng)性的能力。
3.培養(yǎng)大膽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
如在講授“固、液、氣體的分子引結構”時,由于微觀粒子看不見,摸不著,十分抽象,而且他們的運動規(guī)律與宏觀物體又不同,因此可將它們的結構比喻為學生做操時的情形:正在做操,學生只能在老師規(guī)定的范圍內運動,把每個學生看作是一個分子,此時的情形就相當于固體的分子結構;做操前:學生由教室到操場,此時把每一個學生看作是一個分子,則做操前的情形就相當于液體的分子結構;做操后:學生有一部分到教室,有一部分到寢室,有部分到廁所,可能性還有一部分在原地活等等,此時每個學生是在自由地運動,雜亂無章,此時的情形就相當于氣體的分子結構。這個比方,貼近生活,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學生就容易掌握這三種狀態(tài)的分子結構,而且記憶深刻,保持長久。
總之,使學生自覺地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并能靈活地運用,引導學生自覺地進行思維活動,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想象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是當今物理教學中的一項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又猶其是當前改革開放,四化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才,如何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使之適應社會的需要,將是我們每個老師著重考慮的問題。
(作者單位:四川資陽市雁江區(qū)堪嘉鎮(zhèn)紅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