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管理工作方法多種多樣,在工作實踐中,避免無效說教的有效方法是以文字育人。班主任可通過讓學生聽、讀、寫等多種途徑,使學學生接觸更多能滌蕩心靈的教育文字,學生廣泛地接觸文字,實際地運用文字,改變思想、完善人格,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班級管理 文字育人 自我教育
崇拜文學,因為一部好的作品能滌蕩人的心靈。迷信文字,因為曾無數(shù)次感受過它無窮的力量。當了班主任后,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更能體驗到以文字育人的魅力。
三班學生初入學時,問題多得可怕。課堂上無緣無故的喊聲,課任老師“啪啪”的敲講臺聲,接二連三的“安靜,不要吵了”的勸阻聲,不知多少次驚動了校領導,還曾經(jīng)驚動了來校檢查工作的上級領導。換座位打撲克賭博,把頭埋到課桌抽屜里吸煙,不遵守課堂紀律,老師批評教育,有些學生沒等你說完便臉紅脖子粗地連老師的祖宗也罵了起來。還有幾個同學,小學時曾參加黑社會組織“同樂幫”,把學到的本領拿到班中施展:在班中自稱大佬,向小同學索要錢物。還威脅:“你如果告訴老師,便叫朋友修理你。”作業(yè)、值日也總有些同學忍氣吞聲地幫他們完成。更可悲的是,有幾個男同學還自投門下,想拜師做徒,希望終有一日,也擁有大佬們的威風。總而言之,三班曾經(jīng)劣跡斑斑,以至于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們都搖頭喟嘆:“三班那幫人,比土匪還土匪。”
一次偶然機會,讀到這樣一則故事:二戰(zhàn)期間,美國一批不良青年應征入伍。教官為了改變他們的不良行為,讓他們經(jīng)常給家人寫信,匯報自己的進步情況。實在沒有優(yōu)點可寫的,教官便讓他們抄寫一份寫滿優(yōu)點的家書。一段時間后,這些軍人都改變了原有的惡習,成了合格的軍人,有些還獲得了榮譽勛章。教官改變這些不良青年,靠的就是這些具有正面心理暗示作用的文字。家書給了他們榜樣、信心、動力,促使他們改正缺點,完善自我。文字能改變已經(jīng)定性的青年人,對于十三、四歲的少年,應該更具魅力。從此,一改往日苦口婆心的說教方式,充分使用文字這一尚方寶劍,將學生的劣跡一一剔除。
一、聽
以往班會課,學生聽的都是我嘮嘮叼叼的說教,拿學生的話說是“劉老師又念經(jīng)了,煩”。但又不能因?qū)W生煩而不教育學生,班會課上總得找些東西讓學生受受感化。學生煩我的大道理,那就借我之口,讓學生聽聽別人如何說理的吧。
班會課上,我常給學生念些教育文章,當兩個同學因小事而大打出手時,我念《一團能融化冰冷之心的火——談寬容》;面對不良現(xiàn)象無人敢大膽站出或向老師反映,我念《善良的人呀,不要這么膽小》;為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我念《一個死囚的懺悔錄》、《弱冠之齡赴刑場,荊門法官道緣由》;班中嬌驕二氣盛行,我念《城市的孩子在退化》;有時也念念學生日記中對班級事件提出看法的文章。一段時間后,學生對我手中的文章感興趣了,有些學生,聽了文章后,還向我借文章來再細讀一番。
這些教人做人的文章,或坦誠親切,或循循善誘,或入情入理,或娓娓動聽,學生樂于接受。
配合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利用課前五分鐘,請一位同學朗讀自己精心選出的散文。散文情真意切,富含哲理,學生一日日地耳聞目染,置身于文學這一純凈而又多彩的世界,陶冶情操。
二、讀
開卷有益,好書育人,引導學生讀課外書,至關重要。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男生課堂和女生課堂上,這是我送給男女生們的一句話,并就此引經(jīng)據(jù)典,深發(fā)一番多讀好書可使你更自信、更迷人的議論。
初一放暑假時,我的一道暑假作業(yè)是“到市圖書館辦一張借書證,學會在圖書館查找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書,讀五至六本課外書,寫三篇讀后感”。節(jié)假日,這張借書證把很多學生帶到了圖書館,書店書市成了學生常駐足的地方。
學生書讀多了,思想變得更為成熟,學校組織“中學生形象設計”活動期間,班上召開“我的偶像,我的追求”主題班會,很多學生把作家作為自己的偶像,淵博的知識、深邃的思想、崇高的品質(zhì)、完美的人格成了很多學生的新的追求。而這種追求的形成,不就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一日日積累造就的嗎?
三、寫
運用文字進行自我教育,這是我利用文字育人的又一舉措。
三班有一條班規(guī),犯了錯誤寫規(guī)定字數(shù)的說明書。說明書內(nèi)容要有犯錯的經(jīng)歷,犯錯的根源,改錯的措施,今后的打算。學生寫說明書時進行自我剖析,自我教育,效果有時比老師教育還好。有些同學因為怕寫說明書而加強自我管理。
最有效的應該是讓學生寫教育文章。自習課紀律不好,寫《如何上好自習課》;聽課效率不高寫《如何提高聽課效率》;班級成績不佳寫《把“光榮”變光榮》;假日有些學生只顧玩,把學習拋到腦后,寫《假期學習是享受》;學生對自已缺乏信心時寫《我的優(yōu)點》;一些犯了錯誤又屢教不改的學生,我也時常發(fā)動同學,寫文章教育他們。如本學期曾給幾個吸煙的同學寫《給吸煙同學的一封信》;王斌同學紀律散漫,做了很多給班級抹黑的事,同學們也給他寫了一封封真情動人的規(guī)勸信。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寫社會實踐文章如《今天我買菜》、《今天我當家》、《我掙了十元錢》。社會實踐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寫文章能讓學生回味,獲得成功感覺。
文字還能協(xié)調(diào)師生的關系。對于物理這門學科,學生們頗感興趣。很有信心學好這門新課程,偏偏第一次測驗老師用的測驗題難度較大,成績一出來學生受不了,講評課上議論紛紛,年輕的物理老師在幾次提醒無效后勃然大怒,罵學生不聽話,連狗都不如。此話一出,學生不服,吵吵嚷嚷,大有罷上物理課之勢。從學生日記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后,我讓學生想想為何向來和藹的老師會對學生惡語相加?問題的根源在哪?大家對陳老師有什么意見就在《給陳老師的一封信》里提吧。學生冷靜下來幾經(jīng)斟酌后,在信中大多是先進行自我批評,而后再給老師提些中肯的意見。陳老師看了信后也誠懇地向同學們著了歉。文字使師生都有了寬容之心,及時熄滅了一場師生間的“戰(zhàn)火”。
引導學生運用文字進行自我教育,可讓學生在寫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樹立信心,超越自我。
一段時間后,三班在文字影響和教育下,有了可喜的進步。政治學習時間英語科代表可根據(jù)老師的要求,給同學們講練習。每天早上7點20分以后,同學們在科代表的帶領下,盡管沒有老師在場,他們也能自已組織學習,或聽寫生字詞,或朗讀課文。班干選舉采取競選制,二十多位同學勇敢地參加班干競選。競選辭中大都少不了一句“我喜歡我們班級,我愿為老師同學們做事。”
良好班風的形成,學生思想的轉(zhuǎn)變,素質(zhì)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學生廣泛地接觸文字,實際地運用文字,因為文字有改變思想、完善人格的巨大力量。
(作者單位:廣西柳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