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樣在實用合理基礎上構建多元化的語文教學,已經成為優化高職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高職語文教學實用合理問題的關鍵是要將學科教學納入到職業教育的系統之中,加強語文各學習階段與其它專業學科之間的聯系。面對多元化社會發展的需求,高職語文教學應形成多元化的特征。
[關鍵詞]語文教學 實用合理 多元化
高職語文是高職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之一,但目前高職語文教學現狀令人堪憂,一是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大多借用《大學語文》,以文學鑒賞為主,這樣的教學內容顯然與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精神相去甚遠;二是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與專業學科間相互協調不夠,不利于學生能力發展。怎樣在實用合理基礎上構建多元化的語文教學,這已經成為優化高職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就這些問題,筆者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實用合理的語文教學
如果說,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功課的基礎,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工具,那么,高職語文應該是高職學生學好其他專業課的基礎,是他們現在學習,將來工作和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實用與否、合理與否,不僅關系到語文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核心作用,關系到語文教學中各個環節的相互協調,更關系到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高職語文教學實用問題的關鍵是要將學科教學納入到職業教育的系統之中,加強語文各學習階段與其它專業學科之間的聯系。
1.語文教學的橫向聯系
橫向聯系是指語文課程同其它各個專業、競爭、謀生等的聯系。目前,語言交際能力、寫作能力不僅是一個有沒有學問的標尺,而且還成了競爭、謀生的一種基本手段。從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來看,高職語文應該與普通語文不同,高職語文的獨特性主要應該表現為:實用、實踐以及為學生學習專業服務。高職的培養目標是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所以高職語文教學應根據其專業性質,面向市場,針對學生實際,大膽調整教學內容,切實把教學重點放到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上來,將目標瞄準學生將來的就業需要上來,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因此要求高職語文教師在加強自身文學修養的同時,還要了解所教專業的特點,不斷搜集此類專業的新知識、新信息,研究有關論文的寫作,并用這些信息豐富語文教學,促進各學科間的合作協調。同時,各種知識技能之間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也就存在相互遷移的可能。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將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礎。高職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定性,要求語文教學要植根于職業的“土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專業藝術的使用價值和人文價值的內在成因,在傳授專業藝術的同時,要將藝術的發生、發展及其對人類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影響,尤其要將藝術的發展方向,對藝術現有爭論介紹給學生,引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追問。
2.語文教學的縱向聯系
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語文課程與其它各個學科間的聯系,同時更應加強各個學習階段的語文課程的縱向聯系。加強語文課程的縱向聯系,有利于語文知識的系統化傳授和學生語文能力的階段性發展。首先,要重視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和認知發展的規律。其次,教材內容上,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內容多選自學生生活和時代,旨在幫助學生擴大閱讀范圍。不僅如此,語文教材在文體的選擇上,要選擇了大量的實用文,如消息、書信、研究報告、廣告等,都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踐,目的是提高學生實用閱讀水平。然后,應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口頭、筆頭表達能力,能夠準確報道、客觀描述、清楚闡明自己的觀點,能議事論理、正確闡釋、自由發言,并能作報告,使學生具有高職院校所要求的一般性科研工作能力。
二、多元化的語文教學
當今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各種文化思潮的相互碰撞,使得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語文教學不再適應社會的需求,也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面對多元化社會發展的需求,高職語文教學應形成多元化特征。
1.多元化的語文教材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面對社會用人單位對職業人員素養和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職語文在建立“對應市場需求,提高就業能力”的“實用語文”觀念基礎上,教材在內容、形式上都應突出多元化。
首先,語文教材內容的多元化。近來重讀了《德國教育》,縱觀德國的語文教材,多選德國近代文學與散文,也節選德國文化的精品及名家佳作,旨在使學生愛好語文、用好語文、欣賞語文、研究語文,使語文成為一種文化修養的課程。教材的內容也極為豐富,具體包括名人軼事、廣告、作家傳記、敘事詩、報道、圣經文章、書信、卡通、文件、歌曲、卷宗、漫畫等。此外,不同性質學校語文教材在內容安排上也有自己的側重點。有的貼近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生活,包括家庭和團體、學校和教育、勞動和教育、勞動和就業、政治與公眾、文化生活、業余生活、信息與交際等內容;有的包括交際語言、媒介教育、文學課、論文寫作等,其教材中也出現更多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作品,加入文學與生活,大眾傳媒等內容。在當前德國的語文教材中還加入了介紹歐共體成員國的一些文學作品,反映社會時代的飛速變化和知識的快速發展,使語文教材更具時代感,其目的是使學生樹立歐洲意識,促進歐洲認同性,也為學生今后進入歐洲大家庭創造有利條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面對社會用人單位對高職專業人才規格要求的不斷推進,高職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更應多元化。因為高職語文教材必須既考慮它的學習對象——新時期高職學生——的特征:高職生源的文化基礎水平和知識結構呈現多樣性和一定的層次性,理論知識不及普通大學生牢固、興趣愛好廣泛、熱衷時代熱點、關注網絡信息、關心職業前景等,同時又要考慮到它是一門面向高職院校有關專業的公共課、基礎課的特點,在選編內容上要考慮“因人施教”,做到既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寬泛性、易學性又要充分照顧到教與學兩方面的實際需要并具有選擇性。教材編排上可以精選思想內容高尚,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作品,并通過這些作品增強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如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頑強意志,以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可以選編名人傳記,從內容上使學生明白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從文體上讓學生會寫作自傳、個人履歷等,教育學生從其不顧私利、為國讓賢的行為中懂得識大體、顧大局,要有合作觀念和集體意識;可以選取帶有爭議的作家作品,引導學生討論、評議,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讓學生以求新求異的思維方式去深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如關于《長恨歌》的主題,是“諷喻說”、“愛情說”還是“雙重主題說”等。
其次,語文教材形式上的多元化。教材形式上的多元化,可以反映在語文教材編排形式多種風格上。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照學習德國語文教材,如果條件允許,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語文教材可采用不同的編排體例。如同一語文教材常常被分為“基本教材”和“附加教材”,一部分學生主要學習基本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學內容,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另外一些同學可進一步學習附加教材,如“語言訓練”的一些教材,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更要加強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等綜合語文能力,以適應多元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2.多元化的語文課堂設計
多元化的語文課程內容可設計、開發多種具體形態的課堂形式。如可以開設經典賞析課,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可以開設語言藝術、口才訓練課,訓練學生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可以配合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開設影視欣賞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習慣;可以開設辯論討論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與生活相結合的課。美國的華特教授曾說: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如果單是憑借語文課本有限的篇幅,課堂教學未免狹隘了一些。如能把生活引進語文教學,達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的效果,提倡生活處處皆文章的大語文觀,可形成語文教學的開放性結構,從而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激發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比如筆者經常配合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把影視和音樂作品引入課堂,配合“兩課”將當今社會上的熱點、難點問題介紹給學生,組織學生討論和辯論等等,極好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熱情。
3.多元化的考核與評價
考核與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在評價時,我們應關注學生在實際任務中所表現出來的提問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創新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和評價的能力。評價的重點放在如何使學生的這些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上,而不僅僅是如何判斷學生的能力。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突破刻板、劃一的傳統評價模式,使評價更富實效。因此,高職《大學語文》應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將“考”立足于學,將考試注入更多的學習、探索、思考內容,把考試的過程變成學習、探索、思考過程的考試,也是一種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展示學生個性的考試。許多學校都這樣在做,如有的學校將考核內容按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每人一篇論文(2000~3000字,20分),自由默寫(要求在60分鐘內隨意默寫書上的有關作品,20分),期末課堂作業(教師當堂出題,20分),集聽課、評課、閱讀理解作品、課堂討論述評、課后心得感受、課下練習于一體的“筆記”(20分),上課考勤情況(10分),參與課堂討論、語文課外活動(10分),筆者認為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高職語文公正評價學生。
參考文獻:
[1]姜太源.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理性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
[2]宋園園.關于高職語文教材編寫的實用性與教法的構想[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6.
[3]周濟.高職主要任務是培養高技能人才.教育文摘周報,2005.7.
[4]賈月.大學語文教學應加強人文素質教育[J].呂梁高等??茖W校學報,2005(3).
[5]楊忠慧.關注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點[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1).
[6]劉淼,肖穎.實用有序基礎上的多元化教學.中學語文教學,2003,4.
[7]李其龍.德國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