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快樂體育教學的思想、教學形式以及在實施快樂教學中的誤區,研究、探索、提煉、尋求出適應我國國情的教學理論體系,結合實際選擇那些有助于實現學校快樂體育目標的有效方法并加以運用。
[關鍵詞]快樂體育教學 教學形式 教學誤區
快樂體育教學是把運動中內在的樂趣,作為目的和內容來學習的一種體育教學形式。它強調快樂體育尊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并認為體育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有吸引力的事情。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視為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把終身體育視為自身的目標,強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為中心,達成學生體育教育的主動學習。
一、快樂體育教學之思想
日本學者認為:愉快教學是重視每—個人不同運動所具有的獨特樂趣,并可以愉快地從事運動學習的這樣一種體育,并強調在現代體育教學中,應將快樂的學習情緒貫穿于學習的各種身體練習中,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快樂感,喜悅感,以此達到讓學生熱愛體育,自覺學習體育,充分發展個性,形成積極樂觀與向上的生活態度的多重目的,是一種體育教學思想。“快樂體育”在形式上是以快樂地從事體育學習為目標,但本質含意是寓教于樂,對學生進行完整的人格教育,體能教育等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認識體育,接受體育,使體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體現在體育教學中,一是體育教師在體育教育思想、方法選擇上應具有新穎性、趣味性;二是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培養,及一定的身體條件,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因而體驗到運動中的樂趣,理解運動的意義,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是實施快樂體育的真諦。多年來,我國許多學校的體育專家和學者在繼承和發揚我國學校體育教學優秀經驗的基礎上注意吸收一些較為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使體育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單調、呆板,教師單向控制教學的局面,對學生熱愛體育運動,主動學習動機的激發,更有效地發展個性和培養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快樂體育教學之形式
1.以游戲為主的快樂體育教學法
體育游戲教學,是在規則要求下,通過學生自我或群體的身體鍛煉過程達到教學目的,表現了相當的刺激性和競爭性。通過引導,進一步把游戲的內容引申到現實生活,使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術和社會發展信息變化的關注與探索,這都有利于促進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體育游戲教學,強化了學生的時間觀念,使學生個體與個體、群體與群體的競爭意識加強。游戲是人類追求樂趣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是自發的,不是在別人強制下進行的,而且游戲的結果是事先不知道的,所以,游戲具有很大的魅力。沒有了快樂,如何談得上全面提高學生得身體素質。學生們厭倦了常規的跑步練習,死板的籃球運球,他們需要新穎、實用、有挑戰性的教材。那么,體育游戲就是很好的方式,教師可設計教學內容與游戲相聯系,如:青蛙跳遠、武術鷹爪、籃板球的猿猴動作;創設情景,如閱兵儀式練習隊列對形等。教師只要將枯燥、單調的練習融入知識性、趣味性,這樣教材的新穎就得到了具體體現。另外,體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學習初期顯得興趣濃、投入大,但他們很快掌握技術動作后,便厭倦了,區別對待選用適合他們的有挑戰性的教材尤為重要,如籃球基本技術練習,安排“三人”籃球賽,使他們得到滿足,而達到人人快樂的要求。強調快樂體育教學,不是說以游戲作為教學目的,也不是要使教學走向隨意,而是要使師生關系真實、自然的參與和表達出來,使師生都能從中得到樂趣。
2.以地方特色體育為主的教學法
增加民族傳統體育中的養生知識、格斗技術、太極拳、散打、摔跤等有特色的運動項目,結合地域情況開展有特色的體育項目,如南方易普及旅游,北方適于滑冰,少數民族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這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增強學生的體質。
3.以自主設計為主的教學法
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即一種典型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又稱為“三段式”。即準備部分(隊列隊形和準備活動)、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與練)、結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動),運動技術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缺乏學生自我目標提出和追求的動力機制,教學以教師講解和示范為主,很少有學生自主和自由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很少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方法。學生掌握技術的好壞全部由教師給予評價,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消極、受壓抑的地位,許多課外生氣勃勃的學生,課內卻變的死氣沉沉,甚至出現厭課、逃課現象。教師自己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場地器材、地方體育文化,設計具有新穎性、趣味性的教案。
4.綜合方法教學法
在教學中充分運用音樂、舞蹈、影視、野外活動、情景教學等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好奇心和求知欲,改變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學,苦學的局面,倡導學生主動地,快樂地學習。
三、快樂體育教學之誤區
1.由于對體育教學理論等認識不足,一味追求“快樂”,致使課堂教學實施中出現了“放羊式”的教學現象。同時,也相應的淡化了體育課的“三基”教學,忽略了“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
2.過于追求快樂,注重形式,忽視實用性,學生不能掌握鍛煉技能。如果學生不熟練掌握一兩種或三四種運動技能,那么,我們怎么能夠承認他們掌握了增進健康的手段呢?對學生來講,掌握體育鍛煉手段是養成鍛煉習慣的前提條件,不掌握它就不可能很好的應用它,更不可能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因此說,不是不需掌握運動技能而是必須掌握適當的運動技能(個性化的),通過運動技能的掌握來培養興趣,養成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們在階段教育結束后,還能終身受益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3.組織放得太開,一節體育課從開始“玩”到結束,忽視組織紀律的培養。
總之,快樂體育是著眼于未來,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體育需求著手,通過課程設計來逐漸培養學生自發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理解體育鍛煉的必要性,養成科學健身的良好習慣。快樂體育教學只要努力去挖掘、研究、探索、提煉、尋求出適應我國國情的教學理論體系,結合實際選擇那些有助于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有效方法加以運用,可以實現體育育人的特殊作用。
(作者單位:甘肅會寧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