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中,大學生自治組織建設至關重要,有利于高校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大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要正確分析當前大學生自治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自治組織建設。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自治組織 組織建設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大學生自治組織在大學校園里日益蓬勃發展起來,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自治組織包括大學學生會(含研究生會)和諸如依據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發組成的各類研究會、協會、聯合會在內的社團組織。關注大學生自治組織,抓好大學生自治組織建設和管理,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自治組織工作中,實施正確引導、積極扶持、強化管理,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一、充分認識大學生自治組織建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學生自治組織的特點是成員具有相同的興趣和愛好,有著共同的思想和知識基礎,在開展理論學習和研討、科技探索、文化娛樂、體育競技、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等活動中,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性和協商選擇性,在開展各類活動中容易形成密切配合的人文環境和團隊意識,其目的是促進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努力成為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人才。對于學生的心理品質、道德素養、文明行為的養成,具有課堂教學不可取代的作用。
2.有利于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高校是知識和人才高地,理應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示范區和輻射地。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手段;群體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對大學生有著巨大的感染力、滲透力和熏陶力。大學生自治組織具有學生覆蓋面廣、目的性明確和凝聚力強的特點,是開辟和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自治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多種校園活動,能夠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在豐富業余生活、培養興趣愛好、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對建設良好的學風、校風,營造具有特色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都起著重要的承載作用。
3.有利于大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當前高校兩課的教育很難跟上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步伐,以改革創新為時代精神的現代社會要求大學生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更要求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優化的知識結構、健康的身心素質和頑強的社會謀生能力。這就要求,高校利用自身優勢為學生提升這些綜合素質提供提高載體。自治組織是成員們在互相認同的基礎上自發組織起來的,他們在相互交往和探討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思想境界和文化水準,培養積極向上健康 有益的審美情趣、奮發向上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動手能力,豐富和積累實踐經驗,增添就業訓練,提升競爭意識,培育創造精神。
4.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大學生自治組織的開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為寬闊的路徑,由于大學生自由意識和自主精神都比較強,而自治組織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間和一定的權利,學生很容易認可自己所在的“組織”。
二、目前大學生自治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管理和支持力度。目前,多數大學的自治組織都在學生工作處和校團委,這種體制便于集中管理和組織,但由于學生工作處和校團委事務繁多,管理這些自治組織只能是工作內容的一小部分,很容易出現“說起來重要,忙起來忘掉,關鍵時不要”的邊緣現象,不能被作為“主業”去付出精力給予關注。加之學生工作處和校團委在經濟來源方面又拿不出資金予以支持。而自治組織自身的組織和管理也需要加以正確引領和提供有關資助。雖然有的組織也采取了交納會費的辦法來籌集活動資金,但力量有限,還加重了學生負擔,效果較差;有的也通過企業贊助或其他渠道能夠取得一定的資助,但總體上的經費不足現狀不易改變。這樣,自治組織開展活動缺少資金支持,所以活動少,影響力有待提高。
2.活動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由于社團文化積淀太少和基本信念缺失,價值取向多元化,加之社會和學校的認可度低,管理不科學,致使不少組織活動不規范無特色無創意,學生參加的興趣不濃,缺乏吸引力,使其具有更大的成員流動性和自由性,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大一來,大二去,大三大四看不起”,這樣惡性循環,不利于活動的正常開展,不少自治組織曇花一現。
3.自治組織缺乏硬件實力作支撐。由于活動經費缺乏,大多數自治組織缺少必要的活動器械、設備和資料,致使一些帶科研性、攻關性強的組織活動艱難,收效甚微。目前高校一般都有相對明顯的學生活動場地,如大學生活動中心、學生俱樂部等,但專供自治組織使用的固定場所缺乏,給活動帶來一定困難,也不利于對其管理和活動的策劃。
三、加強大學生自治組織建設構想
1.確立以人為本理念,密切關注,加強領導,注重投入。學校管理部門要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努力使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奠定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基石,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就業訓練,提高就業能力,培育創新精神。基于此,加強對大學生自治組織的關注度。加強學校黨團組織、大學生自治組織管理,把堅定的政治方向擺在對自治組織管理和對成員要求的第一位,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積極疏導,警惕和抵制錯誤思潮對大學生的誤導;成立大學生自治組織管理服務中心,統一對大學生自治組織進行審批、考核和監督,把此項工作納入學校管理的工作軌道;加強對自治組織的管理服務,可考慮將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委派到自治組織擔任聯絡員或負責人,保證對自治組織活動進行嚴格的組織管理,確保其活動健康向上;加強對自治組織骨干分子和“領導層”隊伍建設,可考慮每學期分專題定期進行培訓,不斷提高組織領導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質,主要負責人要符合學生干部的任職資格,并享受學生干部待遇;學校加強經費投入,可設立專項基金,每年從預算中單列,用于自治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在活動場地、活動條件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為活動開展提供物資保障。
2.加強大學生自治組織建設,實現制度化正規化。各類自治組織在開展的各項活動中注重自己的特點,突出特色,增強審美情趣,增強創新意識,注意發揮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培育組織內部“小天地”的文化,在逐步的發展中形成具有特色并相對穩定為成員所認同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通過活動,緩和和疏導同學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矛盾和思想情緒的沖突,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活動中以積極、健康的態度面對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從而營造出一種寬松活躍的學術氛圍和人際關系,這種自治組織所形成的社團文化,應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為打造大學的先進文化、構建和諧校園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曾燕波.青年八大熱點問題.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宋富軍,顧協果.《走向和諧》一種新的大學發展觀.上海三聯書店,2007.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