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既是一項事業性活動,也是一項產業性活動。產業的經營需要運用各種資源,而資源有賴于通過優化配置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得以運用,發揮其效能。在我國社會與經濟飛速發展、高等教育資源匱乏、教育需求膨脹的現實情況下,整合高等教育資源尤其是區域內高等教育資源是發展高等教育、彌補資源不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從而推動社會與經濟進步的需要。本文論述了高等教育資源整合的內涵及意義,并提出了高等學校教育資源整合的戰略方向。
[關鍵詞]高等學校 教育資源整合 戰略方向
高等教育既是一項事業性活動,也是一項產業性活動。產業的經營需要運用各種資源,而資源有賴于通過優化配置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得以運用,發揮其效能。在我國社會與經濟飛速發展、高等教育資源匱乏、教育需求膨脹的現實情況下,整合高等教育資源尤其是區域內高等教育資源是發展高等教育、彌補資源不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從而推動社會與經濟進步的需要。
一、教育資源整合的含義
“整合”一詞最早是由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賽(Herbert Spencer)1862年在《第一原理》中提出來的,他認為:從哲學的意義上說,整合是指由系統整體性及系統核心的統攝、凝聚作用而導致的使若干相關部分或因素合成一個新的統一整體的建構、序化過程。1969年,勞仁斯(LawrenceP.R.)和羅斯(Lorsch J.w.)在《組織與環境》中,從組織行為角度對整合加以闡述,認為整合是一個組織內不同部門之間用來協調其活動所采取的行為和所使用的結構。
教育資源整合是以國家教育方針為指導,從入學前培養到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的跟蹤調查與繼續教育的過程中,國家教育大系統中各子系統集成優化、相互滲透、相互協同、有效控制,并不斷從環境獲得信息、能量和物質,從而發揮最大效益的創新過程。
二、高等學校教育資源整合的意義
高等學校教育資源的整合可促進分散的教育資源重新優化組合,拓寬高校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空間,在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學科融合、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義。
1.可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
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提高了教育資源利用率,這一點充分體現在人、財、物方面,教師、圖書館、教學設施的有效利用所帶來的效果是明顯的。通過人、財、物等教育資源的整合,人、財、物的能量得以充分發揮,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從而提高了教育資源利用率。
2.可促進學科融合
一個好的學科專業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特別是學術思想的形成,學科方向的凝練和人才梯隊的組建。學科融合主要指學科專業的重組。學科融合的目的在于優化學科結構,發揮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優勢,促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可促進各高校學科的融合與優勢互補。
3.可提高教育質量
教育質量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學校的生命線,保證和提高教育質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題,通過教育資源的整合,學校的規模辦學從小到大的跨越,為學科交融、形成優勢以及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提供了前提條件。這些都為高校確保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科研水平,使教育質量走上新的臺階提供了現實的保證。
三、高等學校教育資源整合的戰略方向
1.對布局與類別的整合
在同一地區、同一類別的學校由于辦學主體不同, 使布局沒有統一規劃,一墻隔兩校,一道隔兩校,一街多樣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就應從布局合理的角度按類別進行整合,使之形成相應的規模。
2.對人力資源的整合
對學生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高校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之一。學生可以在任何一所大學選修課程,學校之間學分互相承認,這樣,學生可以有更大的自由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來實現全面發展。另外,學校間通過教師互相聘任,實現教師人力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這既充分發揮了高校各自師資力量的優勢和特長,又可以通過學生的選擇來促進教師隊伍的優勝劣汰,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而且,還可以通過吸引國外教學機構來辦學這一途徑來實現對國際教師人力資源的整合,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此外,通過企事業單位對大學的投資行為,會使他們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到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去,如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提供科研基金、到學校講學、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等,這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人才培養到發揮作用之間的滯后效應,減少了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真正起到了整合的作用。
3.對投入渠道與財物管理的整合
計劃經濟下,教育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是地方教育由政府統包統管,企業、行業、部門辦教育又各自為政,因而長期以來形成了投資渠道單一,造成了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優質教育資源短缺,但是,投入渠道的整合不是高度集中后繼續由政府統包統管,而是通過整合來開發拓寬投入渠道,要加大放開的力度,實現辦學主體和投資的多元化,把社會閑散資金、境外資金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金吸引進來,增加資源總量。而財物整合是要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防止有限的資源流失,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4.對專業設置與辦學層次的整合
專業設置與辦學層次的整合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專業設置的整合,首先,要把握住專業的科學分類和社會職業分工的原則,把供過于求的專業調整下來或壓縮招生數量;其次,是結合本地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而整合現有專業,根據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增設新的專業,在專業層次結構和比例上,要由政府統籌,面向本地統一規劃,滿足本地需要,形成自己的體系。
5.對無形資產的整合
無形資產是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無形資產主要是指大學以及科研院所的名牌效應、文化、制度、辦學或研究風格等。高等學校硬件方面的融合與共享是相對比較容易的,困難的是如何面對大學的不同甚至迥異的文化、制度、辦學或研究風格等方面的兼容性。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不是簡單的大學與大學的疊加與集中,它是在“資源共享”理念下,對一個個個性鮮明、風格迥異的大學實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兼容并包”的一個關于現代大學發展戰略選擇。這即是現代大學內涵的應有之意,更是以差異性與創新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徐建中,李有彬.教育資源整合因素分析.現代遠距離教育,2006,(4):3-6.
[2]魏鐵進.論我國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創新.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1):75-76.
[3]楊一心,章建石.大學城——教育資源整合的新模式.教育與經濟,2003,(4):62.
[4]孫秀麗.高校合并中教育資源整合有效性研究.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3):7-8.
(作者單位:①②③遼寧沈陽藥科大學;④遼寧沈陽航空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