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課”教師除了一般教師的身份外,還應是學生政治上的導師、生活中的顧問和個人發展規劃中的高參,更是學生品德養成中的參照系。因此,“思政課”教師除應具備教師的一般素質之外,還應具備一些特質:愛與寬容、激情與幽默、信仰與人格、敏銳與機警。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優秀教師 特殊素質
高等院校開設的“思政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培養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于“思政課”教師來說,除了普通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之外,由于課程性質的特殊性,還應該具備適合課程需要的特殊素質。胡錦濤同志在2003年12月5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這為“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思政課”教師的特殊素質建設指明了方向。按照“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用生動的形式吸引人”的總要求,愛與寬容、激情與幽默、信仰與人格、敏銳與機警的高度統一就成了高?!八颊n”優秀教師必備的素質。只有具備了這些特質,才能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認可,從而達到“用信念鑄就信念,以素質提高素質”的效果。
一、愛與寬容
1.關愛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關系和諧的橋梁和紐帶。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成為受歡迎的老師。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鎖的金鑰匙,會使學生接納教師并樂于溝通。學生得到關愛,嘗到被愛的快樂,他們也會去愛別人,愛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這樣,師生間就少一些煩惱,多一份和諧、融洽。有了快樂,就有了興趣,學習熱情就高漲,整個課堂氣氛活躍了,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所以,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不吝嗇地付出全部的愛,去感化每個學生的心靈,讓他茁壯健康地成長。用自己豐富的知識,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貴,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為教育事業而燃燒。
2.寬容。教師的寬容是其理解學生的一種方式,只有具有強烈道德責任感的教師才能做到寬容。教師的寬容可以帶來秩序,消除混亂。教師的寬容是指教師雖然具有管理學生的權力與知識,但對自己不贊成的行為、意見和看法進行阻止、干涉是時應做出審慎的選擇,不對學生的行為、思想、言論和生活方式沒有依據地橫加干涉。寬容與不容異己、縱容、漠不關心的區別在于其合理的限度和范圍,對于錯誤有害的言論和行為必須批評,否則就是縱容。課堂上應該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微笑。因為寬容是一種美德,一個教師有了寬容的美德,課堂上就聽不到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惱的陰影,特別是當學生出現小問題的時候,不要恨鐵不成鋼,不要批評不留情面;理解是情感的甘露,師生之間有了理解,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緊張、恐懼,師生關系就會融洽,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學生最討厭的是板著面孔的說教,最懼怕的是寒冬般的威嚴,最希望看到的是微笑著的循循善誘,因為微笑會給學生帶來自信、帶來安全感。
3.用心溝通。常言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情才能達理,“情”在“思政課”教學中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張“通行證”,是進入學生內心世界產生親和力的重要因素。作為“思政課”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想法、體會學生的感情、尊重學生的需要,才能引發情感共鳴、產生心理共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只有實現心靈的交流和情感的溝通,才能使受教育者心悅誠服。要學會用心傾聽,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采取有助于達成有效的雙向交流的方式。能夠就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能夠以理解與同情的態度傾聽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能與你進行吐露真情的談話。“思政課”教師必須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善于與學生交朋友,有意識地、主動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心理活動、學習和生活情況,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問題和困難,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信仰與人格
1.責任意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要有責任意識,有歷史使命感。要自覺增強自身的政治意識,居安思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錯綜復雜的形勢,把握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增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肩負的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些重大而緊迫的課題研究中,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性的認識上來,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作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完成,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嚴峻挑戰,不斷增強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緊迫感。如有了這樣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不會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僅僅當作一種職業或一種工作任務,其行為也不再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任務的完成,而會盡職盡責地、以高度的敬業精神投入到大學生成人成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這一偉大事業的洪流中。
2.真講真信。在大的風浪面前,我們的大多數教師都能堅定地與中央保持一致,為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傳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不能否認,在少數個別教師當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信念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在西方“自由化”思潮的影響下,他們的馬克思主義信念不夠堅定,對一些大是大非問題有些認識模糊。在這樣的情況下,勢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加強對任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培訓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言傳身教。高尚的品格為人信賴、為人尊敬,使人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和感染力。高尚的品格來自于教師自身所具有的道德、理想、信念、情操、涵養、氣度和作風等品格素質,來源于對學生的關心、支持、愛護和尊重。教師的政治觀點、價值觀念、品德修養、舉止言談等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必須培養教師高尚的人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能夠對勞動對象產生巨大的教育作用的“勞動工具”,要有表里如一的境界。要以身作則,受教育者不僅聽你怎么講,更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做。因此,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身教印證言教,身教勝于言教,這就是高尚的人格。內在本質與外在表現的統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贏得大學生信任、崇敬和親近的良好品質。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只要教師以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的敬業精神、較高的學識水平和良好的師德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自然得到學生的敬重,從而引起品格心理的共鳴。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這種“人格效應”,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試想一個道德有問題的教師,卻在大談共產主義道德、理想,即使他講得非常生動、深刻,也會遭到蔑視。因為“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展和教育別人”。
三、敏銳與機警
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各種表現,特別是對意外情況和偶發事件,能夠及時作出靈敏的反應,并采取恰當措施以解決問題的特殊能力。
教育機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學理論和教育實踐基礎上的教育經驗的升華,是教育科學理論和教育實踐經驗熔鑄的合金。教育機智實質就是教師觀察的敏銳性、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意志的果斷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機結合的表現,是教師優良心理品質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師迅速地了解學生和機敏地影響學生的教育藝術。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每個教師都可能遇到各種各樣必須解決的問題和困難,如果教師不能靈活巧妙地處理這些問題,就會造成僵局,傷害學生的情感,有損教育威信,妨礙教育教學活動。因此,為了避免教育工作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誤,教師必須具備較好的教育機智。
1.洞察力。作為“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敏感的嗅覺和較強的揭示事件真相的能力。在瞬息萬變的實際生活中,不僅要有敏感的對社會變化和社會事件的洞察力,而且要有對學生思想實際發生細微變化的洞察力。首先,要分析社會丑惡現象對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要事先指導,防患于未然。其次,教師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慮,消除思想上的迷惑把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解決在萌芽之中。
2.前瞻性。在教學中要充分展現政治理論課的時代特色。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更新,及時把握理論的最新成果和突破舊的條條框框的束縛,站在理論發展的最前沿;密切注視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出現的新問題,站在時代發展的最前沿。其次,要有創新的能力。江澤民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已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機制,對于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同樣有著重要啟迪意義。教師在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要有創新理念,引進創新機制,突出政治理論課的理論魅力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只有站在理論的前沿和時代的前沿,才能把握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創新的作出合乎理論、合乎實際的令人信服的解答,激發學生對政治理論的興趣和求知欲,促成其正確成長。養成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是與青年學生產生共鳴的基礎,同時又與政治理論課教學交相融入,這既是教師個性魅力所在,也為政治理論課注入活力,增添魅力。
3.應變能力。教育教學都是根據教師事先作好的教學設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但是,由于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課堂上常常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料之外的情況:學生用一些尖銳的社會問題質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需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瞬間判斷其正誤,并作出合乎理論的、令學生信服的解答,就需要教師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
一是廣博的知識。要想在瞬間判斷學生說法的正誤,沒有廣博知識不行。只有學生所言均在教師的知識范圍之內,教師才能夠迅速判斷并應對自如。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自己還搞不清,那又談何應變呢?二是豐富的經驗。“遇事不慌”與經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教學經驗豐富,自然應變自如。相反,平日不注意研究學生思想,不注意積累教學經驗,遇到學生提出意料之外的問題,就會感到頭腦中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三是精通理論。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都和理論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只有精通理論,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才會胸有成竹,應對自如。四是諳熟教法。解決問題的直截了當與迂回婉轉,通俗易懂與深奧費解,與教師采用輕松順暢;方法不當,則解決問題艱難阻塞。因此,掌握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而為之。
這里再說課堂應變的兩點要求。一是對癥下藥。課堂上的突發問題,往往都是教材之外的事。為了保證教學效果,處理此種情況,就要抓住學生所提問題的癥結所在,采取極具針對性的措施,切不可不問青紅皂白,一律始末根由地細說詳解。二是因勢利導。對學生的問題,教師不能回避。最理想的就是沿著學生思維的軌跡,加以引導,把學生的思維引上正確的軌道。也就是說,教師要知道學生想的是什么,他是怎么想的,繼而設法幫助學生掃除思想障礙,帶領學生把問題想通,而且還可以巧妙地把學生的問題納入教師講課的軌道,使課堂教學順暢而自然地進行下去。
四、激情與幽默
1.語言藝術。教師語言藝術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選擇完美的語言培養人才的技能、技巧。語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反映著教師的能力和教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教育、教學效果。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教師的語言素養。別林斯基說:“情感是語言在表達過程中的乘號,語言中充滿情感,會使語言的感染力成倍地增加?!?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 夸美紐斯認為,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秾W記》也指出,教師要善于運用精簡扼要的講述與適當中肯的比喻,使學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真誠是人類情感中的真金,真情是教師語言最基本的特色。俗話說得好:春風化雨暖人心。教師的語言應該像春風化雨一樣,溫暖學生們的心,使之感動,使之茁壯成長。有人說:“感動,是最好的教育!”用語言去感動學生應是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外,還要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進行全方位的積極引導。這種引導,可以使學生得到深刻的啟迪,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理解生活。還記得《四塊糖》的故事嗎?與其說是陶行知先生用“四塊糖”轉變了孩子,倒不如說是他是用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化了孩子。
教師的語言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曼妙、細膩、惟美;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深邃、練達、智慧;教師的語言是一種功力更是一種品位,情趣、意境、仁愛。語言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語言是聯結師生情感的紐帶。教師的語言藝術只有在不斷地積累之間,在不斷地錘煉之下,在不斷地創造之中,才能活力?,F、魅力常在。教師的語言又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是教育性和審美性的統一,課堂里教師的語言,可以成為萌發學生思維的春風,也可以成為凋零學生思維的秋霜。因此,教師的每一句話都要反復推敲,出言謹慎,不僅要準確,深刻,富有哲理,還要親切,自然,如話家常。因此,教師要終生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
2.親和力。要使教育必須具有濃郁的親和力?!坝H其師信其道”,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交流極其必要。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與學生交朋友,力所能及地幫助生解決一些問題和困難,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增強自己親和力。教師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慮,消除思想上的迷惑。做到理論的傳授有條不紊,知識的運用有的放矢,情感的溝通水乳交融。使學生認識到政治理論的學習學以致用,終身受益。
3.幽默。英國學者在《幽默教學:一門表演的藝術中》中指出:“理想的教師應當達到藝術化的教學水平,善于利用幽默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得更好?!庇哪芙o學生帶來歡笑、帶來理解、帶來信心;幽默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教師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一笑之余引發聯想,出神入化地推動他們領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不僅如此,幽默還可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老師的人情之美和性格優點,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幽默顯示的是教師的智慧,傳遞的是教師的關愛,承載的是生動的啟示,激活的是愉悅的情感,真是令人折服,耐人尋味。教師在課堂上一句生動幽默的語言,它既是一種教學的藝術也是一種教學的風格,也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縮小師生間的心理差距,引發學習興趣;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振奮精神;改善課堂氣氛,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和開朗的個性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使原本生硬的課堂在寬松的氣氛中舒展。
(作者單位:甘肅天水師范學院經濟與社會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