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倡導新的學習方式,開展自主學習要求構建和諧課堂;指導學習方法;擴展認知領域。
[關鍵詞]政治教學 自主學習 和諧課堂
根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要更加注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這要求教師要“以生為本”。那么,在中學政治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學習呢?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構建和諧課堂,營造愉悅環境
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的精神負擔,讓學生在老師的關愛、尊重和期待中敢于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必須營造寬松、自然、和諧、愉快、競爭、互助、協作、民主的教學氛圍,充分相信學生,使他們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特殊氣氛所陶冶、感染、激勵,激發起他們的自主學習的欲望。
第一,要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心中時時處處想著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保護、鼓勵所有學生的創造欲望,使每一位學生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來。課堂上的師生平等參與,氣氛活躍,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得到了激發,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對黨的領導地位的認識更正確、更真實了。
第二,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營造和諧的,寬松的教學環境。和諧的師生關系應是平等、合作、朋友式的關系,和諧的,寬松的教學環境是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討論式氣氛。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回答中的獨特見解,并加以表揚。鼓勵他們的創新意識,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興趣。
第三,要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興高采烈、其樂融融,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就越積極。教師是學生情緒的主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充滿信心,面帶微笑。學生犯錯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諒解,適度寬松。要引導鼓勵他們在自己的學習中,在成功體驗中增強信心。
二、變革學習方式,指導學習方法
教師要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持久保持下去,關鍵還在于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法指導上下功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發現,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分析討論,發現真理。
首先,指導學生閱讀,培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能力是學生最基礎的學習能力,觀察、分析、思維等能力的培養和運用都以閱讀活動為載體,并以閱讀能力為基礎。因此,必須把培養政治閱讀能力作為政治課能力培養的首要任務。
指導學生閱讀,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運用瀏覽、泛讀、精讀、速讀等默讀或朗讀方法后迅速從所閱讀的材料中準確把握關鍵詞、句、段以及它們與書本的結合點,使學生在自主、獨立的閱讀訓練中形成一種對閱讀材料的提綱掣領的技能。
其次,指導學生識記,培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雖然,較強的記憶力并不等于就是創造力,但創造力絕對不能否定記憶力。需要說明的是,教師要求學生熟讀背誦的,應是政治課本中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再次,指導學生實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教材融入生活,深入研究政治觀點和現實生活的結合點。如將我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和學生身邊耳聞目睹的現實材料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創設生動活潑的實踐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實踐、親身體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自主學習的創造性。
另外,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實踐環節,給學生適量的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的時間和空間,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如在上《了解國情立足國情》這課時,如果只圍繞課本內容來講,好像言之無物,學生聽起來也索然無味。因此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取得巨大成就和存在很多不足方面的資料,將課堂設計為一次討論課,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同學更好地了解國情立足國情。學生又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獲得了對知識的情感體驗,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為了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的目的,教師還可設計一些實踐性的課外作業。課外作業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兩部分,教師布置的作業應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應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相結合,應及時總結、交流、評價學生的作業,讓學生從成功、喜悅的情感體驗中嘗試收獲的甘甜。在上《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這一課時,我課前將這一課時的內容設計為六個小的問題,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怎樣的,表現在哪些方面?”并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去搜集有關國有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典型事例或統計資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這種手段,變教師的“驅動力”為學生的“原動力”,教材變成工具書,知識接受者變成探索者。這樣的過程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成就感和責任感,既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三、鏈接現實生活,擴展認知領域,張揚學生個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政治、經濟、文化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擴展自主學習的領域。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主探究,標新立異,充分激活學生創新思維的細胞,讓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自由的天地里得到張揚。例如,在2005年兩會召開前夕,學生對全國人大代表們將要提出的議案比較關注,我引導學生假設你是全國人大代表,請以你最關注的經濟社會問題擬寫一份簡要的提案。同學們通過查閱報刊雜志、上網檢索來查找資料,提交的“議案”有關注高校招生、房價虛高、教育收費問題、農業稅與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GDP的增長與科學發展觀、社會保障與弱勢群體、下崗職工再就業、煤礦安全生產問題和環境保護等經濟社會問題,與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問題比較吻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閱讀水平和利用報刊雜志、書籍等查閱資料的能力,又培養學生利用電腦檢索、處理、管理、加工信息資料的能力等,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未來社會需要會生存、會學習、會創新的人,未來的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我們廣大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各種方式促使同學們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同學們的協調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同學們的各項素質。
參考文獻:
[1]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孟憲平.教育新視野.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
[4]梁平.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浙江臺州市黃巖區靈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