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學生評價是一種功利性評價,由此造成了評價內容片面,忽視學生全面發展,過于關注結果,忽視日常的、動態的過程性的評價。《綱要》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揮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在評價改革中,我們要倡導多元評價方法,促進學生發展,讓他們體驗成功。構建多元的評價體系,我們可以從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途徑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這三個方面努力。
[關鍵詞]多元評價 評價主體 評價途徑 評價方式
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教師是關鍵,學生是主體。教師的學生觀,直接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學生評價決定著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感情,決定著教師對學生的言談舉止,決定著教師對學生的考察方式等。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學生評價,就會塑造出什么樣的學生。
傳統的學生評價是一種功利性(利害性)評價,由此造成了評價內容片面,忽視學生全面發展;評價手段單一,以考試與測驗為主;過分追求考試分數,損傷學生身心健康;過于量化,評價標準機械;過于關注結果,忽視日常的,動態的,過程性的評價;忽視學生的感受和對結果的認同,自信心、自尊心得不到保護;評價氛圍和人際關系緊張。
《綱要》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揮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在評價改革中,我們要構建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讓他們體驗成功。
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我們可以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途徑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這三個方面去努力。下面我們具體談談這三個方面如何實現。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教師。教師的評價常以外部觀察與主觀測定為依據,且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評價結果不可避免地受教師的經驗、水平、評價手段等的影響,尤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等內部因素的評價更顯示出其局限性,學生作為被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教育評價的相對滯后,已經成為制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瓶頸。
為了推進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應盡快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有效的評價體系,使學生評價從單一主體轉向多元主體。所以,我們改變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加強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親友參評,使評價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親友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我校中學有一個學生上學期總體表現是:學習總成績一般,但英語成績優秀,作文寫得很好,藝、體素質非常好,動手實踐能力較強,個性品質優秀,親戚鄰里交口稱贊,但數理邏輯智力較差,因此數學、物理成績較差……我校對其采取多主體評價。首先,這個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全面反思,語文、英語、藝、體教師給他一個表現好的評價,數學、物理教師給他指出不足,家長、親戚、鄰里、朋友對他的校外表現給予一個公正合理的評價,作為管理者的班主任將這些資料信息收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評價意見,這樣就給了這個學生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根據評價所反饋的信息,制定了一個合理化的改進計劃,這個學生本學期根據改進計劃不斷完善自己……這樣的評價,使這個學生得到良好發展、全面發展。
學生自我評價是學生個體對自己學習表現的認識與評判。自評不僅使孩子對自己有了較全面正確的了解,同時還培養了孩子公正客觀的自我反思品質、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活動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能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如在課堂口語交際評價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傾聽,樂表達,善交流,會合作,讓學生從自己發言的次數、最精彩的發言、傾聽同學發言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評價自己是否有進步。這樣教給學生自評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活動中,看到自己前進的足跡,進而享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信心;同時,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視自我,明確努力的方向。
在評價的組織形式中,應強調教師-學生-家長系統的共同評價。因此,還需要動員家長也來參與評價學生的工作。
無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家長評價,都應該強調評價學生既要有客觀性,又要帶有鼓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充滿信心,哪怕暫時的退步也要把它作為進步的起點。只有這樣的評價才會給學生帶來不斷上進的勇氣。當然,在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中也應強調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發現別人的優點。
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要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真正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二、評價途徑多元化
1.寓“評價”于課內學習之中。課內學習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發展的主渠道,應該通過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的互動來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不管是情境性學習活動,還是常規性學習活動,教師的評價既從學生語文學習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又從營造學生寬松、良好的評價氛圍方面努力,給學生的評價時空予以保證,讓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進行反思比較、明辨是非、揚長避短。如在教學第四冊口語交際課《我該怎么辦》時,先出示畫面,讓學生想想圖上小男孩遇上了什么事。以生生評價為途徑,讓學生把話說清楚。在組織小組討論匯報小男孩該怎么辦?哪一種方法比較合適?通過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促進學生說話和傾聽能力的發展。最后,創設情境引出話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你們遇到過難辦的事嗎?選擇一件難辦的事在小組中議一議,該怎么辦?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地說、評,在班上互相評議、爭論,引發參與互動交際的積極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2.寓“評價”于課余活動之中。對學生的課余活動合理地進行評價,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助于學生發展學習能力,張揚學生的學習個性。教師對學生的課余學習(包含學科競賽和社會實踐等活動)的評價,通過收集學生課余活動資料進行(主要包括:①學習的過程性資料,如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工具性資料等。②學習的成果性資料,如作業本、筆記本、摘錄本等);學生對課余學習的自評,通過反思課余學習的互評,通過交流課余的學習成果進行;家長的評價,則通過觀察孩子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檢驗孩子的學習結果進行。如一位老師在教學第八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要求學生課前搜集有關“世界并不太平”的文字或圖片資料,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評,學生領悟了“雷利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呼聲”。學完課文,要求學生聯系文中畫面,運用文中語言,以“要和平不要戰爭”為主題進行小練筆,利用課余生生互評、家長點評、教師總評,達到讀寫結合、以評促學、促進情感升華。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
幫助教師掌握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使其能夠根據評價目的、評價內容、學生的特點恰當地選擇和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是本次評價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1.成長記錄袋。學生成長記錄評價又稱為檔案袋評價。成長檔案袋評價,是一種用代表性事實來反映學習情況的質的評價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在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自己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題方法、最滿意的作業、印象最深刻的學習體驗、探究性的活動記錄等。另外,成長記錄袋的內容還可以設計成包含學期開始、學期中和學期結束三個階段的學習資料,材料要真實并定期加以更新。成長記
錄袋中的材料應讓學生自主選擇,并于教師共同確定。事實上,讓學生參與成長記錄袋建立的整個過程與其中所收錄的內容一樣重要,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監控的能力和樹立負責的態度。
總之,建立成長記錄袋,必須以激勵為目的,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否則,不管怎樣精心設計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如何收集學生的成果,不厭其煩地進行一系列評價,其結果也未必完全符合課程教育評價改革的精神。
2.作業評語和期末評語評價。作業評語和期末評語是對學生過程評價的一種方式。作業本是師生交流最經常、最方便的一塊綠地,時刻可以針對學生的近期表現和學生進行對話式評價。下面是我們學校教師給學生的部分作業評語和期末評語:雖然你還沒有登上高峰,但你這種堅持攀登的精神值得贊揚;我相信喜歡漂亮的女孩子事事都喜歡做的漂亮;七彩的生活不會因為有一種黑色就失去光澤;沒有漂亮的外表不是悲哀,真正的悲哀是內心的丑惡;你很棒!繼續努力啊;你人長得漂亮,字寫得美觀,球打得好,畫畫得好,如果你也能學會很多的文化知識那該多好啊……這些評語在委婉地指出不足的同時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和方法。這種評價方法體現了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為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可能。
這樣將考試和其他質性評價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發展的狀況,提出建設性改進計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3.延遲評價。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他們在學習的發展上必然存在差異。對此,教師可以選擇作出延遲評價的方法,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努力,逐步達到目標。在語文筆試中,如果學生對某次測驗的結果覺得不滿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申請,并允許他們重新解答。當學生通過努力,改正原卷中的錯誤后,教師在對第二次答卷進行評價,寫出鼓勵性的評語。這種“延遲評價”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種“延遲評價” 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4.學期和學年報告評價法。學期和學年評價不同于傳統的用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終結性評價,它是教師、學生、家長一起對學生平時學習的過程進行客觀描述。由于過程性評價主要用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和進步狀況,反映的是學生在某一時期的成長過程,所以不能把過程的評價情況簡單地折算為一個分數。
總之,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學生評價又是課程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多元化學生評價體系,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有利于每位學生的發展,符合新一輪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宗旨。
參考文獻:
[1]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5.
[2]馬麗梅.“發展性評價”的探索與研究[J].小學教學設計,2002.
[3]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75-184.
[4]陳培生.探究語文評價促進能力發展[J].福建教育,2004,(7):11.
[5] 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24.
[6]劉秀蘭.發展性學習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教育,2004,(12):53.
(作者單位:浙江湖州南潯區舊管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