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當好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師,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利用興趣遷移,激發學習興趣;利用遷移原理,擺正教師心態;利用遷移原理,主動更新知識;面向市場以人為本;積極探索勇于實踐。
[關鍵詞]職業學校 計算機教學 學習興趣
今天,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如何當好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計算機技能,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利用興趣遷移,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于感興趣的問題精力特別集中,聽起課來也相當認真,恨不得馬上就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是因為有了興趣,大腦形成興奮中心,注意力、探究力、興趣點遷移到學科中來了,從而思維敏捷,對事物的理解認識達到了最佳狀態,也就容易消除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障礙形成越學越愛學的氛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實際,鉆研教材改革,深入淺出地化解難點。所以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興趣點遷移到學科知識中來,是解決學生不愿意聽課這一現象的關鍵。
如何調動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學的輕松,老師教的效果更好,是我們計算機教師的職責所在。
1.課前提問增加興趣。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開頭預示著一個成功的極大可能。講新課前,如果教師在學生的頭腦中設立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探求答案,知道究竟的強烈愿望,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吸引住,在良好的心理態勢和思維環境下,學生就會聚精會神,積極思考,也就可以把被動聽課轉變為主動學習。
2.介紹發展激發興趣。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認識事物應遵循其發展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告訴學生事物的來龍去脈會使學生思路清晰,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否則就會讓人感到單調、無序而喪失學習動力。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深入鉆研教材、琢磨教法,抓住所講內容的實質,采用恰當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時時注意啟發,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像放風箏一樣手中有一根線始終牽著學生的思維,教師的講課就會像磁石牢牢地吸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緒與教師的講課交融在一起。
二、利用遷移原理,擺正教師心態
很多實驗證明,教師心態也是影響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把教師的積極心態遷移到教學中去呢?提高教師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計算機技術本身的特點及社會需求深刻影響到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心態,計算機技術不僅在教育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社會其它各個領域里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做為一名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師就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用自己所學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做好一名職業教師的前提。
作為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出以:“技術”為本,以“就業準入”為導向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學習各種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掌握計算機領域的各種專業技能,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做一名優秀的理論教師,更要做一名技術過硬的實踐教師,這是職業院校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最終目的,同時也對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利用遷移原理,主動更新知識
人都有與時俱進的心態,就看更新的是哪方面的知識。如果讓教師的更新興趣點遷移到學科知識上來,從而積極主動地更新知識。深化教師對教學質量的認識,認識到教學質量是學校和教師的生命線,可將人的危機遷移到知識更新中,從而實現上述目的。
因此,作為職業院校教師就是要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己以達到教師職業的需要和理想的統一。
作為專業的教師自身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是前提,但不是這樣就一定能做一名好教師。教師不是單純的技術人才,而是積學識、技術、表達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自身技術好,還要會教學。從課前的準備工作開始,教師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掌握教學的各個環節,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要結合計算機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力爭教學以專項能力的培養展開,以綜合能力的形成而結束。
四、面向市場,以人為本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高科技的發展為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軟件。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既要有知識,又要懂技術的人才,特別是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定要能夠適應市場需求,要能夠面向社會參與競爭。作為職業院校及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遵循市場規律,樹立市場觀念,無論從教學目的還是教學內容都要與市場接軌,滲透市場理念,培養出來的學生對用人單位來說要“留得住、用的上、技能強、肯吃苦”。
所以說,“以人為本”的觀念,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有共通之處。正如“學生本位論”的提出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延伸和擴展。“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進行人性化的教學,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中的兩大主體其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教學本身就是師生之間的交流過程。“以人為本”的理念及人性化教學,可以拉近教與學的距離促進師生情感,一改過去教師機械地教,學生機械地學的枯燥無味,使教學過程更加新穎、更有效率,也更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五、積極探索,勇于實踐
對一名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師來說,教學過程是一個勇于探索的實踐過程。計算機專業有其自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知識面廣、更新換代快、應用廣泛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讓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及技能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通過自身實踐得出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努力探究符合計算機專業特色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作為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師,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一方面,深切體會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驚詫于計算機技術的更新換代之快。一方面,在職業教育教學實踐中摸索前進,苦于現行教育理念及教學內容的落后問題無法解決。新的教育理念與傳統教育理念的碰撞,飛速更新的計算機技術與落后教學內容的矛盾。不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理念和做法就一定要進行改革。要改革我國教育體制中不適應現代經濟發展要求的部分,構建一個完善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終身國民教育體系,鼓勵社會各培訓機構參與職業技術教育。只有改革才能更新教育理念,緊跟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步伐,作為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要主動地發展自身的優勢來尋求克服和解決因目前尚未形成規范統一的職業技術教育制度所帶來的各種問題,發揮和挖掘現有資源和能力來解決職業教育的實際難題,為社會培育更多合適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單位:中國汽車工業豐田金杯技工培訓中心<遼寧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