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在本科生培養中推行導師制是一個正在實踐著的新生事物。文章探討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農科類本科生導師的任職條件、基本職能,總了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以來高校人才培養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了完善本科生導師制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農科類 本科生 導師制
新世紀高等教育要推行以尊重個性、發展個性、人人成功、個個發展為宗旨,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具有科學創新精神的人才為目標的全面素質教育。其根本途徑就是要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管理模式,實施因材施教。本科生導師制正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提出的,由于導師一般在專業上都有所長,同時,所指導的學生數較少,因此,能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個性、志趣和特長,因材施教。同時學生以個人的志趣、能力水平等選擇導師,較早地參與到老師的科研活動中去,能夠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科研創新的能力,實現素質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一、背景
導師制教學管理模式始于15世紀初英國牛津大學的本科教育,導師稱Tutor。工業革命以后的現代大學教育中,導師制在研究生教育中存續下來,導師稱Advisor或Supervisor。浙江大學于2000年初在其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試行本科生導師制,2002年末在全校一 二年級全面推行。北京大學于2002 年10月試行本科生導師制后于2003年起在全校實行,隨后,全國許多大學在本科生教育中實施了這種教學管理模式。
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教育論著《學記》反復強調“善喻”主張,要求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具體指導。朱熹則更重視教給學生“為學之方”。現代教育家葉圣陶也多次提出“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國外,法國盧梭提出了“教會學生學習”原則。德國第斯多惠則更坦誠地說:“不好的教師是轉述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現真理。”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讓學生親自參與發現興趣的過程”
陶行知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學聯絡起來:一方面,要先生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乃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程序,安排得當,指導他,使他以最短的時間,經過相類的經驗,發生相類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理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所倡導的教師的作用就在于指導、引導、開導學生。古今中外教育家們的這些論述為實施導師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目前,高校學生管理大都由專職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負責,它與教師的教學、科研基本脫離了關系,教師只負責教學科研,輔導員和班主任專負責學生管理,這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也不利于教師教書育人作用的發揮。尤其農學院所涉及的6個專業(農學、植保、園藝、林學、園林、資源與環境)均屬于艱苦專業,學生進校后專業思想不穩定,對未來沒有信心,缺乏學習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只依靠輔導員和班主任管理這些學生,很難使他們了解專業和熱愛專業,更談不上因材施教和個性發展。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導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等各方面進行指導,用導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用導師的敬業精神去影響學生,增強學生學農、愛農的意識,儲備碩士、博士后選人才。同時,導師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既實現了育人的目標,也整合了教學研究與學生管理工作。
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個體身上出現的政治、社會生活經驗不足,思想缺乏穩定性、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弱和其他方面的心里障礙等問題,會從不同方面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成長,需要有導師的引導和教育。
為此,農學院于2004年開始試探著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一年多來,試點工作已經取得初步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得到如下一些思考。
二、導師制的基本職能和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隨著高校不斷擴大本科招生規模,各高校本科生的生源質量存在著一定的下滑趨勢,尤其是學生的學習心態也在發生著一些微妙的變化,主要體現為:學習責任意識明顯弱化,學習熱情明顯降低,學習方式沒有明顯改善。因此,一些學生的學習效果很不理想。但是,學習始終是本科生的第一要務,也是學生未來逐鹿人才市場的基礎。本科生導師必須準確運用個人學術魅力,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習積極性,而且要指導學生采用合適的學習方式解決大學學習問題,教育學生安于學習、熱愛學習、學有成效。
2. 指導學生學會做人
現在的本科生主要是“80后”的一代,更多的是獨生子女。應當說,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的人往往更多是呵護、寬容和理解。也許應了一句俗話:寵壞的孩子是不孝的。因為曾經得到的太多太多,一些獨生子女即使成長為本科生后,往往也缺少對他人的呵護、寬容和理解。一句話,一些大學生不太會做人、不太會與人和睦相處、不太會合作做事。導師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借助個人的成功經驗,引導本科生學會做人。即便是做學問,本科生也必須首先學會做人。
3.指導學生學會創新
高校不僅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而且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高等學校,特別是重點高等學校,應當是科研的一個重要方面軍,這一點要定下來。它們有這個能力,有這方面的人才”。高校科研人才,當然主要是教師。實踐中的本科生導師是有一定的科研與創新實力的,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著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催生學生創新成果的重任。要實現這一點,導師必須結合自身科研情況,主動把握學生個性特點,堅持不懈進行指導。只有教師能創新,學生也能創新,我們的國家才會更有希望。
4.指導學生學會疏導心理
信息時代是一個競爭特別激烈的時代,一些大學生在激烈競爭中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是:(1)人際交往嚴重不暢,和諧心境不易形成。或過分張揚、唯我獨尊、孤芳自賞,或過分自卑、自我封閉、沉默寡言,做不到和諧交往,沒有辦法建立一個溝通交流的順暢渠道的人際氛圍。(2)心理相當脆弱,自我調節無望。一些大學生處在逆境中或者遭遇挫折時,往往手足無措、無所適從,沒有能力進行正確的解剖分析,也沒有能力進行自我心理疏導。(3)積“郁”成疾,舉止失常。一些大學生“郁”積于胸,日久成病,往往出現異常舉動,有時甚至也產生了一些嚴重后果。本科生導師不僅需要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而且需要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畢竟“心病還須心藥醫”。導師的特別關心,往往會化解學生心中特殊的痛。實踐表明,理順情緒、化解矛盾、排除困惑是導師通過談話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基本途徑,也是增強學生生活信心、杜絕馬家爵現象的有效辦法。
三、導師制的實施
對于一年級新生,指導計劃主要包括:(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成才目標;(2)指導學生熟悉學籍管理制度,成績考核和管理辦法,學分制管理辦法;(3)指導學生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各教學環節的相互關聯及全部培養過程;(4)按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選修課程,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
對于二年級新生,指導計劃主要包括:(1)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幫助學生克服依賴性強,承受能力弱,利己傾向偏重的特點;(3)引導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強度,適應大學學習,生
活環境,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4)指導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知識平臺,培養學生資助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
對于三年級新生,指導計劃主要包括:(1)對專業理論重點地把握和難點突破的指導;(2)指導學生進行農科專業實踐、實習,重點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3)開展主題讀書活動,組織學生撰寫讀書報告,交流讀書心得;(4)讓學生加入導師的科研項目,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讓學生學習做科研課題的方法。
對于四年級新生,指導計劃主要包括:(1)加強專業指導,強化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水平;(2)進行科研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進行畢業論文的指導,通過撰寫文獻綜述、翻譯外文資料、完成課題研究等環節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4)進行擇業指導和考研指導,讓學生畢業后獲得最佳的發展空間。
四、導師工作的評估和考核方式
每學期末,由學工處和各系部組織對綜合導師的工作進行考核和評價。對工作合格的導師發給一定的津貼;對工作認真負責、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的導師,給予獎勵;而對那些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任的綜合導師,則撤換并培訓。
考評形式可以有多種,主要有自我考評、學生考評、導師互評、領導考評及專家考評等考評形式,這種多元考評主體,從不同的角度對本科生導師制的工作進行評價,保證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考評全面、客觀、準確、有效,是評定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前提。
在本科生培養中引入導師制,還是一個正在繼續探索著的新生事物。本科生導師制的諸多方面有待進一步思考、有待進一步完善。
1.職能界定。本科生導師的工作職能,我們雖然進行了大致的界定,導師必須根據個人的教學科研情況,特別是自身素養結構,重點履行其中的部分職能。現在需要繼續探討的問題是,導師如何履行自己的職能,至少應當履行多少職能,履行到什么程度才是稱職的呢?也就是說,導師的職能界定有待繼續細化、升華,導師的職能履行需要繼續研究、探討。
2.評價體系。本科生導師制建立以來,部分導師受聘后,往往更多的是自主開展工作,導師間的溝通交流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導師是否稱職情況的判斷、具體工作績效的評價,除了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一定的了解外,沒有太多明確的可操作的剛性標準。現在的問題是,本科生導師制要深入開,就必須有一個可操作的評價體系。有評價,才有比較;有比較,才有區分;有區分,才能擇優聘用;擇優聘用,才更有利于人才的培養。
3.激勵機制。本科生導師履行自身職責,是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血汗的。“職、責、權、利”四者是密切聯系、有機統一的,導師履行了職責,就應當得到相應的利益。遺憾的是,我們現在還缺乏一個有效的導師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如果有了,不僅可以激勵在職導師充分履行自身職責,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師投入到本科生的精心培養中來。
不過,本科生導師制中的問題畢竟是實踐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我們堅信,本科生導師制必定會在實踐中逐步完善起來,本科生導師制也必將在本科生培養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洪霞.“專業導師責任制”的實施與思考.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2]李拉.教師職業測評初探.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8.
[3]李呈德.本科生導師制培養學生創新力的有效性分析.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7,4.
[4]王敏.對建構大學生導師制管理體系的探索.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7.
[5]何蔭飛.農業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走向及就業市場對其職業能力的要求.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8.
[6]李寶國.高校本科生推行導師制的實踐探索.教育與職業,2007,7.
基金項目: 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重點項目(ZB060202)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